同为百科全书,为何《四库全书》的评价不如《永乐大典》?
在世界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百科全书式的书籍,而中国古代两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在国外也非常有名,特别是前者,在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里“百科全书”这一条目中,称中国明代《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更大的百科全书”。而《四库全书》作为保存度极高的百科全书在国内也非常有名气,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两部书在历史上的却起到了完全不同的作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首先是《永乐大典》,它是由明成祖朱棣亲自下令编撰,内阁首辅及姚广孝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是中国之一部完整的百科全书式的文集。参与编制的朝臣文士、宿学老儒达到2.16万人,全书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光是目录就有60多卷,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大典》保留了绝大部分明朝之前的文献古籍,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由于《永乐大典》成书过程负责,并且内容量极大,直到嘉靖年间,才有了一份副本,而正本在明朝末年就已经下落不明,仅存的副本也因为战火原因大部分完全遗失,现存的《永乐大典》副本只有不足总集的十分之一。
《四库全书》则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册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为了防止《四库全书》步《永乐大典》的后尘,乾隆皇帝下令抄录了7本副本,并且分开在全国不同的地方保存,防止被损坏遗失。在这样的保护之下,《四库全书》才能在今天保存下来三套半,留下了大量的文献。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四库全书》在编撰的过程中,大量的焚毁了对于清朝不利的古籍,并对一些文章书籍里的敏感字眼进行大量的篡改。据不完全统计,编纂四库全书时大概销毁了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明朝的大部分官方档案和文书也被大量销毁。可以说《永乐大典》是完全纪录了古籍,而《四库全书》虽然也继承了一部分古籍,但其对古籍原版的打击可以是说毁灭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