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失败后,吴蜀两国是如何重新交好的?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三国时代,孙权和刘备之间的联盟完美的证实了这一论断。在赤壁之战前,由于面临曹操的极大压力,孙权不得不放下和荆州的矛盾,结盟刘备。双方之间,戮力同心,打败了曹操。后来,孙权又借给刘备地盘,还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联盟进入蜜月期。直至刘备逐渐坐大,孙权感受到了威胁,联盟开始不稳。后来,甚至于演变到了偷袭荆州,撕毁同盟的地步。
不过,不论吕蒙取荆州的理由有多么正当,始终无法改变孙、刘弱,曹操强的客观局面。因此,孙刘联盟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性。在夷陵之战前,孙权已经遣使求和。可是,盛怒的刘备断然不许。而且,东吴的求和并没有多大诚意。直至双方大战一场,互相损兵折将,曹丕准备趁火打劫,才再度走向联合。
那么,真正挽救孙刘联盟的是谁呢?据《三国志·邓芝传》记载:“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乃遣芝修好于权。”从这个记载来看,是在诸葛亮的极力主张下,邓芝的实际操盘下,孙刘联盟得以再度缔结。
因此,一般人都会自然的认为恢复孙刘联盟,诸葛亮和邓芝是最关键的人物。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恢复联盟,确实是在诸葛亮和邓芝时代完成,但这是有一个过程的。到了诸葛亮时代,只是瓜熟蒂落而已,真正的关键人物另有其人。可以说孙刘联盟的挽救,最关键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刘备,另一个则是曹丕。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十月,诏丞相亮营南北郊于成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尽管刘备在夷陵之战战败,但随着残兵的收拢、赵云和马忠的救援,在永安,刘备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而孙权,最开始是准备一举击垮刘备的。曾经的盟友,到了这种地步令人唏嘘。不过,在刘备的实力面前,孙权却服软了。
一代枭雄刘备,虽然战败,却并没有选择逃走,而是拿出了守家门的勇气。看到刘备的实力和决心,孙权害怕,于是再度遣使求和。从这里看,如果刘备没有停驻白帝城,而是逃回成都,估计孙权也不会惧怕。如果蜀汉实力弱小,孙权说不定还会生出吞并西蜀的念头。因此,在两家罢兵求和的过程中,刘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十二月,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刘备于白帝,始复通也。”而刘备对于孙权的诚意,也反馈了自己的意见。《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从这段记载来看,兵败的刘备尽管很不愿意和孙权再度联盟,但却不得不接受战败的现实。于是,刘备虽然没有和孙权联盟,却也释放了和平的信号。
另一方面,真正促成孙刘联盟的关键人物是曹丕。魏文帝曹丕原本指望吴蜀双方斗的两败俱伤,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一直观望。可惜,刘备说败就败,完全没有给曹丕捡漏的机会。不甘心的曹丕,在与孙权的外交中受气后毅然发动伐吴之战。这一次,孙权将同时面临刘备和曹丕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根本无力两线作战。因此,曹丕给孙权的巨大压力,使得孙权吞并蜀汉的希望彻底落空。
在这种局面下,联合刘备,单独对抗曹丕显然是最明智的选择。一向能屈能伸的孙权,便毫不犹豫地求和刘备。显然,如果没有曹丕的压力,孙刘联盟未必能成。而在此之后,孙权和刘备互相之间开始不断往来,协商进一步联盟的事宜。
刘备虽然没过多久就在白帝城病逝,可已经为两国的关系定下了基调,这才使得诸葛亮结好东吴成了名正言顺的事情。否则,没有刘备生前的态度,诸葛亮也很难在刘备刚刚去世不久就和东吴再度联盟。而邓芝出使东吴,更多的是在细节层面去商讨完善,已经无碍于大局。因此,真正挽救孙刘联盟的,竟然是刘备和曹丕,而非诸葛亮和邓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