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泰得到李世民的偏爱,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太子?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5-18)311

李泰(620年~652年),字惠褒,小字青雀,陇西狄道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第四子(嫡次子),前太子、恒山王李承乾同母弟、唐高宗李治同母兄,生母文德皇后长孙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643年,唐朝贞观十七年。这一年,唐朝高层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身为太子的李承乾,谋反未遂,最后被李世民废黜了太子之位。但是在太子被废之后,李世民却没有按照顺位继承制,立自己的嫡次子李泰为太子。而是直接跳过了李泰,改立嫡三子李治为太子。

这个结果,当时让很多人都觉得匪夷所思。因为太子李承乾之所以会谋反,就是因为李世民过于宠爱李泰,导致李承乾觉得,自己这个太子随时可能被换掉,所以才会铤而走险想要造反。

那么,李承乾被废之后,为何李世民会直接跳过自己宠爱的嫡次子,改立嫡三子李治为太子?这个被李世民跳过去的皇子李泰,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公元620年,李泰出生于长安。李泰出生的时候,他爹李世民刚刚打垮了山西的刘武周,马上要去打洛阳的王世充。在李泰出生之前,李世民其实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其中一个,是李泰的同母哥哥李承乾;另外两个,则是李世民的两个庶子,李宽和李恪。

李泰得到李世民的偏爱,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太子?

不得不说,李世民除了打仗厉害之外,在生孩子这件事上也挺厉害的。李世民一共生了14个儿子,21个女儿,总计35个孩子!这要是放到现代,李世民得被计划生育部门罚到破产。而且,李世民的嫡长子,同时也是长子的李承乾,生于公元619年,而李泰则是生于公元620年。也就是说,李世民在短短一年之内,生了四个儿子!

这个生育力,也真的是没谁了……

李泰出生的时候,他爹李世民还只是个秦王。不过,当时的李世民,在朝中已经权势极高,成了唐朝军方的领袖。而在李泰出生还未满周岁的时候,李世民就在洛阳大战当中,一战定双王,而后被封为天策上将。再后来,李世民就开始对太子之位发起冲刺。终于在武德九年,一场玄武门事变后,当上了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李泰的童年,就是在这样波诡云谲的斗争当中长大的。不过,因为父母的保护,李泰其实并未受到什么冲击,反倒是度过了一个十分快乐的童年。在李泰7岁那年,李世民正式登基为帝,李泰也由一名亲王之子,变成了一名皇子!

贞观二年,李泰被改封为越王,同时受封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兼任十六州的军事监察,封地遍及22个州。三年之后,12岁的李泰又被加封为左武侯大将军。13岁加封鄜州大都督,15岁加封雍州牧,17岁改封为魏王。

有个好爹,就是这么霸气!寻常官员奋斗一辈子,都未必能得到的官位,对于李泰来说,就只是一个小小的赏赐而已。这也难怪,毕竟对于当时的李泰来说,天下都是他家的。而这些官职又都只是虚领,只有官位而不用参与实际工作。说白了,李世民给自己儿子封这么多官,其实不过就是想多给儿子一些零花钱而已。

李泰得到李世民的偏爱,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太子?

给了李泰虚衔,就可以让他直接从朝廷那边领俸禄。既能拿钱,还不用李世民从自己后宫的腰包里掏钱,这笔账还是很划算的。

对于李泰这个嫡次子,李世民从来都不掩饰自己的偏爱。而且,李世民对于李泰的偏爱,和其他皇子都不太一样。就拿太子李承乾来说,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李世民当然也很爱。但是作为太子,李世民更希望他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储君。所以在教育方面,李世民对李承乾极为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

相比李承乾,李泰的日子就要好过了太多。一方面,李泰作为嫡次子,从法理上来说,将来和皇位并不沾边,所以李世民对他要求也没那么严。另一方面,李泰是李世民和皇后长孙氏所生,这个身份不管在情感上还是在制度上,也都远不是其他皇子能比的。

李世民对李泰的偏爱,还不仅仅是在于多给钱而已。贞观十年,李泰年满16岁。按照唐朝的宗藩制度,所有皇子成年之后,需要去自己的封地就藩,或者去外地担任官职。李世民的其他庶子,都遵守了这个规定。然而对于李泰,李世民却格外下令,让李泰留在长安担任闲职。

当然,李世民之所以破例让李泰留下,也不光是因为李世民对李泰的偏爱。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这一年,李泰的生母,李世民的正妻,长孙皇后,因病去世了。

长孙皇后的死,对于李世民乃至对整个唐朝历史来说,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长孙皇后很早就嫁给了李世民,和李世民感情极好,伉俪情深。很多时候,李世民盛怒之下,听不进别人的劝谏,唯有长孙皇后能够进行规劝。而且,长孙皇后在世的时候,对自己的子女教导的也是极好,让李世民可以无需操心自己的后宫之事。

然而,随着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的后宫开始出乱子了。

首先,没了长孙皇后的压制,李世民的后宫没了正宫娘娘,后宫娘娘们之间就开始明争暗斗了。就在长孙皇后去世一年多以后,武则天入宫了。其次,没了长孙皇后的沟通,以后李世民就只能自己教育孩子,而李世民又是一个典型的严父,只知道对太子李承乾严苛要求,导致父子二人关系越来越差,这也注定了后来的那个悲剧。

事实证明,再回搞事业的男人,身后也需要一个贤妻良母式的女子支持。而当那个女人消失之后,再厉害的男人,也会频频犯错,不复当年的英明神武。

而对于李泰来说,长孙皇后的去世,更是一个重要的命运转折点。这一年,因为长孙皇后身体越来越差,所以李世民破例让李泰留在了长安。此后不久,长孙皇后因病去世,李世民就更不舍得让李泰离开了。一方面是因为,李泰需要给长孙皇后守孝。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李世民不忍长孙皇后的儿子再离开。

李泰得到李世民的偏爱,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太子?

但李世民这一时的心软,却为后来的悲剧奠定了基础。

李泰破例留在京城之后,李世民依然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他的偏爱,甚至因为长孙皇后的去世,而更加偏爱她的三个儿子。长孙皇后一共有三个儿子,长子是太子李承乾,次子是李泰,三子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李治。当时李承乾身为太子,李世民虽然也很爱他,却往往以严厉的一面示人。而李治年龄尚小,有些事情还不懂,所以这种偏爱也没有特别明显。唯有李泰,享受到了远超其他皇子的宠爱。

比如,李世民曾想让李泰搬去武德殿,在武德殿生活。李世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因为武德殿距离李承乾的东宫很近,距离李世民的寝宫也很近,父子之间可以经常见面。但李世民当时却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武德殿的重要意义。

武德殿,距离东宫极近。让李泰搬去武德殿,会对外释放一种信号,让人误以为李世民想要改立李泰为太子。

李世民当时这样做,可能真的只是出于想要和李泰多见面的缘故。不过,就在李世民刚刚下令之后,魏征就及时进谏,提醒了李世民,后来李世民也收回了这道命令。但这件事,却成了后来很多事情的一个开端。

李世民的这个举动,落在李承乾和李泰两人眼里,会具有更多的意义。在李泰看来,这或许是李世民想要换自己做太子的征兆。而对于李承乾来说,同样也是如此。于是从这时开始,李承乾和李泰兄弟二人之间,开始出现了矛盾。

此后的几年里,李世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赏李泰。但同时,李世民其实并没有想要换太子的意思,所以并没有给李泰任何实权。而李泰本人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并未去争权,而是向文学大师的方向发展。而李世民也鼓励李泰向这个方向发展,在李世民看来,这样既能给李承乾一些压力,同时也能让李泰不至于成为一个纨绔王爷。

然而,所有的这些,落在李承乾眼里,就是截然不同的意味了。

在李承乾看来,李泰的成长,以及李世民对他的偏爱,已经从根本上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而且,此后不久,李世民又正式下令,在李泰王府内设置文学馆,找了一堆大儒过来,和李泰一起搞学问。

李泰得到李世民的偏爱,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太子?

这件事,看似很正常。只是找几位大儒,一起写几本书,怎么看都和太子之位不沾边。但问题是,这事放在唐朝,尤其是放在贞观年间,意义可就截然不同了。

当年李世民受封天策上将之后,李渊也曾意识到,李世民兵权过大,所以开始限制李世民的兵权,让李世民留在长安,做一个闲散王爷。而李世民为了让李渊和李建成安心,同样也在自己的天策府内,建立了一个文学馆,以研究学问为名,找了十八位大儒过来。

然而后来,这十八位大儒,成了李世民夺嫡大战当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帮李世民策划了很多很多事情。李世民登基之后,这十八位大儒,除少数几人之外,几乎都当过唐朝的宰相!

那么,如今李世民帮李泰组建文学馆,是否也有和当年一样的意思呢?

如果这个时候,长孙皇后还活着,完全可以将父子三人的心思,全都以温和的形式传达给对方。但是,因为长孙皇后已经去世,父子三人之间,想要了解对方的心思,只能靠猜的。

矛盾就这样越来越大。

贞观十五年,李泰在那些大儒的帮助下,编出了一本叫《括地志》的书。这本《括地志》,大致可以理解成唐朝版的地理百科全书。这部书被编完之后,李泰的声望瞬间大涨,从一个闲散王爷,一跃成为当世大儒。这个变化,更是让李承乾如芒在背。

在这种压力下,李承乾终于开始考虑,要不要留下一些后手。恰好在这个时候,唐朝大将侯君集,也有了支持李承乾造反的意思。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开始正式进行谋反的一系列准备。

然而,就在双方即将准备正式实施计划之前,一个突如其来的变化,改变了这一切。当时李世民的另一个庶子,因为同样受不了李世民的严苛管教,所以直接在自己的封地内起兵造反了。这次谋反,自然以失败告终。但在失败之后,当刑部进行审讯的时候,却意外牵扯到了太子府的属官。此后,从这名太子府属官口中,刑部官员意外审讯出来,太子李承乾竟然也有谋反计划!

这下,问题大了。

李泰得到李世民的偏爱,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太子?

李承乾和李佑不同。李佑只是一个王爷,死了就死了。但是李承乾谋反之后,李世民只能废掉他的太子之位,这事会从根本上改变唐朝的未来。

消息传出之后,朝野上下,瞬间哗然。

谁都不知道,李世民最终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不过毫无疑问,不管李世民怎么处置,这事都注定将影响深远。

当所有人都在观望的时候,身为父亲的李世民,其实是最痛苦的。

不管是以皇帝的身份,还是以父亲的身份,此时的李世民其实都被伤透了心。作为父亲,自己最疼爱的儿子,要造自己的反,这种痛苦自然可想而知。而作为皇帝,李世民则是被自己的太子背叛,这就证明他之前十几年的统治,都是失败的!

一个皇帝,连自己的儿子都管不好,怎么管天下?

但是,就算李世民再怎么痛苦,李世民仍是不得不最终下令,废黜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一个谋反的太子,是绝对不可能继续做太子了。但废黜之后,如何对待李承乾,接下来又该立谁做太子,这同样更让李世民头疼。

就在这个时候,李泰跳了出来。

此时的李泰,开始竭尽全力恳求李世民,立自己为太子。在李泰看来,李世民原本就最宠爱自己,此时李承乾又犯了致命错误,而自己又是嫡次子。不管从哪个方面考虑,自己都该被无条件立为太子。为了让李世民同意,李泰甚至宣称,自己将来去世之后,不会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而是会直接杀了自己的儿子,立老三李治为下一任皇帝。

李泰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正是因为他的恳求,反倒是起了相反的作用。

此时的李世民,正在发愁如何处置李承乾。而李泰的出现,却让他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李泰做了太子,以后当上皇帝。以李承乾和李泰之前争过太子的经历,李泰登基之后,是绝对不可能放过李承乾的。也就是说,只要李世民想保住李承乾的命,就一定不能立李泰做太子!

李泰得到李世民的偏爱,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太子?

但这样一来的话,除了李泰,又该立谁做太子呢?

这个时候,李世民也没了主意,只能向自己的亲信兼大舅哥长孙无忌询问。而长孙无忌给出的答案,则有些顾左右而言他的意思,并没有给出实际的建议。但李世民能听得出来,长孙无忌其实已经给了他答案:你愿意立谁我不管,但必须得立嫡子,必须得是我妹妹生的儿子。

这下,李世民知道该怎么做了。

除了李承乾和李泰之外,自己和长孙皇后还有一个儿子啊!只要立老三为太子,老大和老二就都能活下来了啊?!

于是,李世民当即下令,立嫡三子李治为太子。李治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推上了太子之位。而李泰机关算尽,非但没有成功,反倒是等来了一道措辞严厉的圣旨。李世民的这道圣旨,严厉的斥责了李泰之前谋取太子之位的做法,直接废了李泰的魏王之位,改封为东莱郡王。

此时的李泰,无疑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在这场李家内乱当中,其实没有真正的胜利者,所有人都是输家。就连稀里糊涂被立为太子的李治,其实也是输家。因为在他之前的人生当中,从来没人告诉过他以后他会做皇帝,他根本没接受过相关的教育。所以,这也为李治后来经历的很多事情,埋下了伏笔。

李泰得到李世民的偏爱,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太子?

经过这场立储风波之后,李世民终于狠下心来,将李泰赶出了京城,赶去自己的封地。不过,李世民就算赶走了李泰,其实内心深处还是挂念着自己的儿子,经常会想起李泰。

然而李世民怎么都不会想到的是,他如此处心积虑,最终还是没能保住两个儿子的命。李承乾被废之后,被李世民下旨流放黔州,结果刚刚到黔州之后,就因病去世了。而李泰这边,则是在李世民去世三年之后,同样因病去世。

永徽三年,李泰去世于封地,终年33岁。李泰死后,李治以更高标准为他举行葬礼,完全超越了他应得的规格。但是,对于李泰的死,后世始终存在争议。很多人都说,李泰或许并不是自然死亡,而是李治下的黑手。

真相到底如何,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在贞观十七年的那场废黜风波当中,李世民的这个家,已经因为权力而彻底消失了。所谓的亲情,在权力和利益面前,终究是不值一提的。

李泰的故事,其实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为人父母,千万不要有任何偏心的行为。对于自己的子女,更好就是一碗水端平。因为父母偏心,而导致子女失和,家庭内部矛盾重重。这样的例子,古往今来实在是太多。

父母和孩子之间,一定要保证沟通通畅,父母千万不要顾忌自己所谓的身份,而故作姿态。如果李世民能够好好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这一家人或许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可悲结局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5/189579.html

“李泰得到李世民的偏爱,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太子?” 的相关文章

夷陵之战刘备攻打东吴 此战结束后联盟关系还用修复吗

夷陵之战刘备攻打东吴 此战结束后联盟关系还用修复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后,吴蜀联盟还有必要修复吗?到底是谁得利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孙吴在夷陵之战中打败了刘备。刘备退守白帝城。因为担心魏会趁机进攻,吴国很明智地停止了攻蜀,孙权还主动遣使向刘备请和。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

历史上关羽与张辽、徐晃二人的关系如何?

历史上关羽与张辽、徐晃二人的关系如何?

关羽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死后受民间推崇,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关羽虽然身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却和曹魏五子良将中的张辽、徐晃两人私交甚好,甚至以兄弟相称。关羽为何与张辽、徐晃关系不错呢?《三国演义》中着重描写了关羽与张辽的关系。白门楼吕布与张辽被擒,曹操要杀张辽,是关羽求情...

诸葛亮能带诸葛均 诸葛瑾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诸葛亮能带诸葛均 诸葛瑾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对诸葛亮带着诸葛均,为什么诸葛瑾不带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和诸葛瑾是亲兄弟,但是史书没有明载两人是否同父异母兄弟。从《三国志》的相关记载来看,两人同父异母的可能性比较高。诸葛瑾传转引吴书记载:“遭母忧,居丧至孝,事继母恭谨,甚得人子之道。”这就是说,诸...

凌统: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军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

凌统: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军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

凌统(189年-217年或237年),字公绩,吴郡馀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凌统少有名盛,为人有国士之风,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在从征黄祖时,他作为先锋,阵斩张硕。在逍遥津之战,他拼死保护孙权逃生,自己则是最后一个逃生的将领。官至偏将军。凌...

吾彦:东吴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吾彦:东吴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吾彦,生卒年不详,字士则,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及西晋初年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任通江县吏,后得到大司马陆抗的提拔重用,逐渐升至建平太守。太康元年(280年),西晋灭亡吴国,吾彦投降西晋,被晋武帝司马炎任命为金城太守。后历任敦煌太守、雁门太守、顺阳内史、员外散...

汉武帝刘彻和汉高祖刘邦都功勋卓著 刘彻为什么会是千古一帝

汉武帝刘彻和汉高祖刘邦都功勋卓著 刘彻为什么会是千古一帝

还不知道:同样功勋卓著,为何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是刘彻而不是刘邦?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其功勋自不必多说,然而在后世,很少有人称高祖刘邦为千古一帝,反倒是汉武帝刘彻多被这样称呼。甚至在诗词中,常常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帝并列出现。显而易见,在后世...

诸葛亮打仗为什么要做轮椅 诸葛亮的腿出问腿了吗

诸葛亮打仗为什么要做轮椅 诸葛亮的腿出问腿了吗

对诸葛亮双腿健全,为何打仗却坚持坐“轮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历史上出过不少能人和天才,他们中有的人精通诗词音韵,写下的诗词流传上千年,有的人则是能带兵会打仗,在乱军丛中取下敌方上将的首级也不过是小菜一碟。另外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运筹帷...

历史上关羽被围困麦城时,为何没有突围?

历史上关羽被围困麦城时,为何没有突围?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关羽是汉末三国名将,被称为万人敌,在巅峰时期,解白马之围,于万马军中斩杀了勇冠三军的河北名将颜良,后来,又秒杀了河北名将文丑,战斗力爆表,袁绍的河北四庭柱被他干掉了两个,无人可敌。然而,关羽兵败麦城时,却被东吴潘璋和朱然欺负,关羽为何杀不了潘...

评论列表

冯丽
冯丽
2个月前 (09-19)

李泰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无奈,他的遭遇让人深感痛心,他本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之一却最终未能登上太子之位更在后来的人生中经历了种种不幸作为历史中的一位人物其命运令人感慨这也提醒我们为人父母应该公平对待子女避免偏心的行为保持沟通通畅以避免家庭矛盾和悲剧的发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