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雍正皇帝是以武力登基 雍正到底调动了多少军队
对清代雍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王争霸,雍正皇帝以武力登基,到底调动了多少万大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清代的一系列故事,例如清代与准噶尔部的战争、清代平定三藩之乱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清代的京营八旗。认真的说,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末期,出现诸王争霸、九子夺嫡的情况。当时,谁能够控制京营八旗,谁就彻底掌握了主动权。一个问题出现了,雍正皇帝上台的时候,到底控制了多少大军呢?
首先,我们聊聊我国历代大军的布防问题。认真的说,从宋代开始,历朝历代都会在京城附近驻扎相当一部分精锐部队。这些部队既属于机动作战力量,也是朝廷震慑各地封疆大吏的重要力量。因为,在大军部署方面,唐代犯了一个非常明显的错误。唐代大军的总兵力,大约60余万。结果,50多万人都部署在边塞地区,隶属于10大节度使管理。
这些节度使逐步掌握了地方上的募兵权、人事任命权、财政使用权以后,已经成为了一个个桀骜不驯的半割据势力。尤其是安禄山,同时兼任了三大节度使,下辖大军超过了15万。而且这些大军,基本上都是天天作战的野战部队,属于标准的虎狼之师。因此,安禄山发动叛乱以后,迅速大举南下,唐代生平日久,各地的地方部队,根本就无力抵抗。
唐代的禁军部队,不仅数量少,而且久不上阵。面对安禄山的叛乱,简直一触即溃。后来,唐代不得不从河西、安西、北庭各地调兵,并且借助回纥大军南下,才联合平定了叛乱。安史之乱重创了唐代,开元盛世的大好前景,戛然而止。在唐代之后的历代王朝,都吸取了这个教训。在边塞地区驻扎部分精锐部队的同时,在京城附近,也会驻扎相当一部分主力精锐。
以宋代为例,宋代为了抵御辽国和西夏,在河北、陕西等地,驻扎了一部分禁军。其中,驻扎在西北的部队,逐步形成了战斗力强悍的西军。与此同时,在宋代首都开封府周围,驻扎了超过10万禁军。这些禁军一方面负责拱卫京城的安全,同时也是震慑各地封疆大吏的重要力量。随后的元代、明代都采用了类似的模式,京城周围都驻扎了相当多的部队。
明代迁都以后,组建了著名的京师三大营,总兵力达到了20万以上。明代采用了“天子守国门”的战略,京师三大营属于抵御北方游牧骑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明代的禁卫军,对各个军镇、督抚都有震慑力。17世纪中期,清代逐步平定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南明势力,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在此之后,清代采用了非常类似的策略。
清代大军分为了2个组成部分,首先是绿营军。绿营军由明代投降部队改编而来,由于采用了绿色军旗,被称为绿营军。绿营军的任务非常多,总兵力60余万,负责协助八旗军作战。绿营军驻扎在全国各地,由各地的总督、巡抚、提督进行管理。至于八旗军,则是清代的野战主力。八旗军又分为了满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八旗,总兵力20余万人。
清代吸取了之前各个王朝的经验教训,清代的八旗军,一半左右,驻扎在全国各个主要城市和边塞地区。还有一半左右,驻扎在京城附近和直隶省境内,被称为京营八旗。京营八旗属于清代的机动作战力量,同时也是各个皇子们争夺的焦点。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末期,出现了诸王争霸、九王夺嫡的复杂局面。在混乱的情况下,京营八旗的控制区,成为了诸王争夺的核心。
1722年,69岁的康熙皇帝驾崩。随后,45岁的雍亲王胤禛,依靠各方面的优势,继承了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在雍正皇帝顺利登基的过程中,京营八旗的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雍正皇帝登基的时候,到底控制了多少大军呢?不得不说,确实数量巨大。
首先,在京城周围,清代部署了骁骑营、护军营、火器营、健锐营、办事营、虎枪营、前锋营等等一系列京营八旗部队,总兵力达到了79000多人。此外,清代在直隶省境内,还驻扎了18000多八旗军。换而言之,在雍正皇帝登基的过程中,其已经控制了将近10万八旗军,而且都是清代大军中的精锐主力。对其他诸王,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按照清代的规矩,各个亲王根本没有兵权,最多拼凑出百十人的家丁武装,根本无法与京营八旗相比。因此,在雍正皇帝登基的过程中,老八胤祀、老九胤禟等人,连一点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对于雍正皇帝来说,真正的威胁来自于西北地区。当时,老十四胤禵正在率领西征大军,与准噶尔部作战。胤禵率领的西征大军,兵力数量远远超过了京营八旗,这才是真正的威胁。
关于清代大军和宫廷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