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立后?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
秦始皇嬴政,秦昭襄王与赵姬之子,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之一个称皇帝的君主。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影视剧《大秦赋》播出后,剧中的秦始皇、赵姬、吕不韦等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电视剧看完了,发现秦始皇居然没有立皇后,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是绝无仅有的。
为何一代雄主秦始皇没有立皇后呢?有人说,因为秦始皇对女人有阴影;也有人说,是因为秦始皇生性多疑,担心与他人分享权力;还有人说秦始皇政务繁忙,无暇去立皇后……
这些说法都有一些道理,然而,这只是一些孤立的观点,并没有详实的论据来支撑。一个人的行为跟他的性格息息相关,而性格的形成,则必须要在他的成长经历中去寻找,特别是一个人的童年及青少年时期,是形成一个人三观最重要的阶段。
同样,我们要了解秦始皇为何不立皇后,要从他的童年时期、青少年时期乃至成年后的一些具体经历中去寻找答案。
一、灰色的童年
嬴政的幼年及童年时期是不快乐的,甚至说是灰色的、压抑的、屈辱的,为何这么说呢?
首先,嬴政的出生充满谜团。《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 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 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
按《史记》中的说法,赵姬是怀着身孕嫁给异人,那嬴政是否是异人的孩子,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当然,对这个疑问,历史上有很大争议,我不就此展开。
既然史书中津津乐道于此事,说明这在当时,这已是一个被赵国人议论纷纷的热门话题。当嬴政面对他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时,还有什么比这更能伤害一个孩子稚嫩而又无助的心灵?
另外,嬴政的样子应该是很丑陋,这个在《史记》中有文字记载。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
翻译过来就是,嬴政长着蜜蜂形状的鼻子,睛睛细长得像马眼,露出怪异的目光,胸部鼓凸,像挚鸟一样,发出豺狼一样的声音。
这段话是他成年时候的样子,他小时候估计也很丑。样貌丑陋的人一般自卑,羞于见人。
小伙伴们都不愿意跟嬴政一起玩,当他试图靠近时,小伙伴们一定会嘲笑他“丑八怪”,这对于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来说,内心所造成的伤害是永恒的。
还有更悲惨的日子,在嬴政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子楚逃回秦国,把赵姬和两岁的嬴政留在了赵国。
其时,秦国正在攻打赵国,赵王将要捉拿赵姬和嬴政,好在赵姬的家族是富人,有一定关系,得以将母子二人藏起来,才逃过一劫。
但可以肯定地说,那段时间,嬴政和赵姬的日子过得一定不轻松,整日提心吊胆。
父亲逃离了赵国,母亲赵姬又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童年时期的嬴政成了无爹疼,缺娘爱的野小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嬴政的童年是悲惨的,这也形成了他阴郁、自卑、敏感、孤独和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独特个性,这样的性格一直伴随他的一生,也影响他后来的很多行为和决策。
二、压抑的青少年
虽然成长环境如此恶劣,但嬴政还是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时期。在九岁那年,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机。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承王位,子楚被立为太子,赵国趁机将赵姬与嬴政送还秦国。
随后几年,嬴政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安国君当秦王仅仅一年就去世了,而嬴政的爹子楚接班才仅仅三年,也过早离世,十三岁的嬴政被立为新的秦王。
然而,登上秦王宝座的嬴政并不快乐,他因为年幼,未能亲政,在秦国,实际掌权的是相国吕不韦和赵姬,秦王对嬴政来说,仅仅只是一个称号而已。
但令嬴政不能容允的是,相国吕不韦居然和他的母亲赵姬继续保持不正当的两性关系。
“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
那时候,虽然嬴政只是一个十多岁的青少年,但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该懂的都懂,屈辱、羞耻、肮脏、 *** 等丑陋的字眼时时在脑海中浮现,这让他恼羞成怒,无地自容。
但他不能调动一兵一卒前去捉奸,更不可能去斥责相国和母后的不检点行为,他唯一能做的是忍耐,等待有朝一日,他要将这些龌龊的勾当一锅端掉。
吕不韦从渐渐长大的嬴政眼中看到了仇恨,他害怕了,不敢再与赵姬有不轨之事。但赵姬淫不止,吕不韦为了脱身免祸,他从民间找了一个叫嫪毐的奇异人士献给赵姬。
嫪毐迅速得到了赵姬的宠幸,还被封为长信侯,建立了毐国,宫中大小事一决于嫪毐。更令嬴政想不到的是,自己的母亲与嫪毐勾搭成奸,居然生下了两个儿子。嫪毐还到处宣扬,说他是嬴政的假父。
嬴政的忍耐已到了极限,忍无可忍,便无需再忍。他发动了反击,剿灭了嫪毐的叛乱,并摔死了嫪毐的两个儿子。
在嬴政举起孩子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残暴的、愤怒的、扭曲的,他要让这两个孩子连同那些污秽不堪的丑事一起从他眼前消失。
对于母后赵姬,嬴政的处理比较绝情,他将母后关进了雍城的萯阳宫,发誓永不相见。
从此,他对女人这个物种有了更多的警惕和敌意。
不久,有齐人茅焦劝说他,说关押母后这种不孝的事传到诸侯国,恐怕名声不好听。嬴政从大局着想,又将母后迎了出来。
在打败嫪毐后,嬴政才算真正的夺回了全部权力,并迅速爬到了权力的顶点,成长为一代雄主秦始皇。
一年后,嬴政又以干净利落的手段解除了相国吕不韦的权力,并将他流放到蜀地。在吕不韦踏上了流亡之地时,嬴政给他去了一封信,逼其自杀。从此,在秦国,赢政再也没有制衡他的力量。
从嬴政十三岁即位,到二十二岁亲政,在这九年多的时间里,史书上的记载比较少,说明那段时间他一直在隐忍,等待时机。
他像一个忍者神龟一样,八年里不动声色,让对手放松警惕,终于在二十二岁的时候给予对手有力一击,并赢得了最终胜利。
三、孤独的秦始皇
经历了灰色的童年时代,度过了憋屈的青少年时代,秦始皇登上了权力的顶峰。然而站在权力的顶点,他却倍感孤独。
每当夜幕降临,秦始皇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月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偌大的皇宫中静悄悄,更显他孤独和寂寞。
他还有信任的人吗?童年时代遭小伙伴们嘲笑,爹不疼娘不爱,在赵国不受待见,整天担惊受怕;回到秦国,成了他人的一个政治棋子,任人摆布;青少年时代,目睹母后失检、仲父滥权;如今,反对势力均已消灭,再也无人敢挑战他的权威,他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秦始皇孤独的心思被善于察言观色的卢生看出来,他趁机以鬼神说忽悠秦始皇,让他隐匿自己的行踪,自称“真人”,以求不死之药。
有一天,秦始皇在梁山宫看见丞相李斯出行排场很大,便发了几句牢骚,消息传到了丞相李斯耳中。秦始皇后来发现行踪泄露,一怒之下处死了身边所有的太监。
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因为一件小事就杀死这么多人,这仅仅是因为秦始皇残暴吗?显然不全是,他的行踪被暴露,内心被人窥视,这令他恼羞成怒,盛怒滥杀无辜。
秦始皇有意将自己封闭起来,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让外人看不清他身处何方,也猜不透他所思所想,他要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
童年时期的阴影已在他心中生了根,青少年时期的屈辱已让他无法自拔,每当想起那些伤心的往事,他心中便不安,甚至会害怕,自我防卫已成了他的本能反应,。
因此,每当我们读到《史记·秦始皇本纪》时,感觉秦始皇身上被一种神秘的气息所环绕,其实,这种神秘感来源于他与众不同的性格和怪异的行为举止方式。
四、秦始皇为何不立皇后?
好了,故事讲完了,关于秦始皇为何不立皇后,背后逻辑也渐渐清晰起来。
秦始皇童年时代备受欺凌和伤害,使他从小有了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会伴随他的一生。
他开始怀疑所有人,怀疑他们的人品,怀疑他们的动机,怀疑他们企图谋权篡位,甚至怀疑他们会谋害他的性命。这种多疑的个性是幼时种下的,已深深植入他的骨髓。
这种不安全感会与日俱增,便越发自我孤立,孤独到没有一个朋友。他不愿与自己母亲坦露心迹,不愿向大臣们大倒苦水,也不愿与自己耳鬓厮磨的妃子倾诉真情……
他将所有的痛苦埋藏在心底,不苟言笑,宁愿做一个孤家寡人,因为他觉得这样更踏实。
虽然后宫佳丽无数,但他对自己身边的妃子也关闭了心灵对话的窗口。他从未向任何一位妃子表达爱慕之情,也不愿倾听妃子们的幽怨,她们都成了皇帝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
母后失检行为令他怒不可遏、无地自容,倍感屈辱,使他对天下女人从此有了戒备之心,甚至是敌意,这也是他不愿立皇后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在秦始皇青少年时代,他做了整整九年的傀儡。在这九年里,他小心翼翼,委曲求全,不动声色,刻意隐忍。他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给予对手致命一击,将本该属于他的权力夺回来。
相国吕不韦和自己的母后把持大秦的权柄太久了,秦始皇活在他们巨大的阴影下,他感到屈辱,压抑,憋屈,早已忍无可忍,他一直在伺机将本属于他的权力夺回来。
机会终于来了,在他二十二岁举行冠礼的那年,他一举打倒了叛乱,随后剥夺了相国吕不韦的职位,一年后也从肉体上将其消灭。
秦始皇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他登顶了大秦的更高权力,并以此实现他的宏图伟业:扫平六国,建立大秦帝国,修建万里长城,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一个个令人眩目的成果在他手中实现。
他享受到了权力带来的巨大荣耀,权力已融入他的血液。他害怕失去权力,也不允许任何人染指他的权力,他为权力而生,为权力而活。
此时他会想起后宫需要一位皇后吗?或许,他有所顾忌,后宫干政在大秦是有传统的,他不愿外戚分享他的权力,他不想在自己百年之后,秦国又出现一位强势的太后,把他辛辛苦苦建立的大秦王朝搅得天翻地覆。
总之,秦始皇至死也没有立皇后,他的女人也没有搞乱秦国。反而在秦始皇死后,他的儿子和大臣们篡改了遗诏,让大秦这艘巨轮偏离了航向,导致二世而亡。不知九泉之下的秦始皇,看到这样的结果,会不会后悔曾经没有立一个皇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