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他真的做错了吗?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5-27)120

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一说术士,即儒生)”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秦之所以革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非圣人意也,势也。”

秦始皇历来被后世议论纷纷,在一些人眼中,秦始皇残暴无道,让天下百姓遭受了不少的苦难。可在另外一些人眼中,秦始皇统一六国,真正改变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事实上,无论是正面评价还是负面评价,其实都不为过。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个问题,得到的答案自然也不一样。就古今中外所有的评价中,柳宗元在《封建论》中的给出的答案应该算是最为中肯的。在他看来,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之一位皇帝,是天下大势所趋。成为皇帝之后的所作所为,同样是大势所趋。

后世人们之所以会说秦始皇暴虐,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始皇帝焚书坑儒。可对于始皇帝焚书坑儒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关心,大家最关心的还是秦始皇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方式。事实上,这件事情的起因在于秦始皇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帝国以后,他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让帝国更好地运转起来。

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他真的做错了吗?

最开始,部分臣子建议仍旧实行分封制度来管理国家。让宗室子弟去接管曾经诸侯国的封地,可另外一部分臣子对此却表示质疑。在这部分臣子看来,周王朝之所以会逐渐式微,甚至最终灭亡,根本原因就在于分封制。当一个国家将权力分散出去以后,各个地方的诸侯就会逐渐不受制约,导致发展不平衡。久而久之,诸侯的势力就会逐渐威胁到帝王。

这样的制度,其实秦始皇内心也十分抵触。毕竟对于一个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传承千秋伟业的人来说,仅仅几百年的时光完全无法满足他的愿望。只不过他仍然需要一个契机,需要有人为他提供一个新的治国思路。而李斯在这个时候提出的郡县制,无疑帮助秦始皇解决了这个令他无比头疼的问题。

不仅如此,李斯还提出要统一整个国家的思想,规定“史书非秦纪则烧之”。意思是说如果史书并不是秦国记载的,就要全部烧掉,这便是秦始皇焚数坑儒的起因。

之后,李斯发现仅仅只是烧掉史书,并不足以让天下人的思想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毕竟这是诸子百家争相涌现的年代,各种各样的思想方向都会左右普通民众看待王朝、看待天下的思维,这对国家统一显然是不利的。

李斯的目标再一次扩大,天下间藏有《诗》、《书》以及百家《论》的人,都会受到处死。秦始皇自始至终,都不过是一个权力的赋予者罢了。

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他真的做错了吗?

除此以外,方士们的言行也是导致秦始皇大发雷霆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时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四处寻找方士,结果找来的方士或者“名人”都没有让秦始皇感到满意,这就让秦始皇内心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为求自保,方士们开始尝试用各种各样的学说来劝谏秦始皇,希望秦始皇明白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然而他们没有想到,这反而加速了自己的死亡。

秦始皇希望国家思想能够统一,现在各种各样的言论层出不穷,岂不是完全和他对着干。更重要的是,如果是地位相同的人,这种言论上的“据理力争”是很正常的。可如果两者的地位并不对等,那弱势的一方无论怎么说,都会有诡辩的嫌疑。正因如此,秦始皇才会焚书坑儒。

时至今日,有人认为《史记》中记载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对象主要是以方士为主,儒生则是少数。可《史记·秦始皇本纪》之中却又记载了被坑杀的人“皆诵法孔子”的说法,这就让人搞不清楚究竟谁对谁错了。

只不过坑杀的事实总归在这里,其行为远比受害者的身份要重要得多。所以从那以后,始皇帝暴掠的形象便被口口相传,直到今日依旧扎根在人们的固有观念之中。

可我们如果从结果出发来看这件事情呢?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各种学说流派遭受重创,唯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及吏法得以保存。从这一点上来看,思想的统一初步成功了。

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他真的做错了吗?

很多人可能会想那个年代的许多人应该都是口服心不服,表面上服从了秦始皇而已。可这真的重要吗?假设秦朝没有二世而亡,人们的思想统一程度自然会越来越高,之后再逐渐去发展其他的学术流派又有何不可。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焚书坑儒的行为或许是理所当然地会受到指责,但结果却是绝对值得的。其实不止是焚书坑儒,秦始皇让百姓去边疆地区修建长城,同样遭受了许多的议论。可在那个年代,无论是帝王还是百姓,命运都不是自己能够把握的。

如果秦始皇不做这样的选择,各种各样的思想言论不断出现在国家的各个地区,国家的治理从何谈起。如果不作出这样的牺牲,后世子孙又怎么可能享受安宁。焚书坑儒,真的是秦始皇做错了吗?又或许这是他不得不做的选择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5/191084.html

“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他真的做错了吗?” 的相关文章

韩信当初要是没有离开项羽 刘邦还能击败项羽吗

韩信当初要是没有离开项羽 刘邦还能击败项羽吗

如果韩信一直留在项羽身边,刘邦能击败项羽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韩信国士无双,是实至名归的战争奇才。正是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才能够战胜项羽,赢得天下。假如韩信一直留在项羽身边,没有去往汉军,那么,刘邦还能够击败项羽吗?其实最后刘邦赢得胜利,更多...

霍弋是谁?他在蜀汉的地位如何?

霍弋是谁?他在蜀汉的地位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三国时代,名将辈出,蜀汉前期有张飞、赵云、马超、魏延等大将,到了后期,这些大将有的先后故去,只剩下了魏延,似乎人才凋零殆尽。其实,蜀汉后期,并非无将可用,有一位将领就是蜀汉的后起之秀,像赵云一样智勇双全,诸葛亮很喜欢他,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相...

贾诩和司马懿都在朝堂为官 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贾诩和司马懿都在朝堂为官 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贾诩和司马懿是什么关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司马懿和贾诩最大的交集,就是在216年以后,这时候两人都在朝堂为官,而且在立太子的事情上,贾诩的一句话,成就了曹丕,使得曹丕被立为太子。这一利益上,司马懿要感谢贾诩。司马懿是担任过曹丕的黄门侍郎,自然是...

樊於期逃亡到燕国之后 为什么差一点就成为了匈奴人

樊於期逃亡到燕国之后 为什么差一点就成为了匈奴人

对秦国将军樊於期,因战败逃亡到了燕国,为什么险些成为匈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边谈到,韩、赵两国相继亡国,秦国大将王翦屯兵中山,兵锋遥指燕国。此情此境,燕国还能有什么对策呢?虽然有代王赵嘉盘踞代地,收拾赵国残余力量,和燕国迅速结成联盟,但这点实力并不足以跟秦国抗...

赤壁之战孙权作为胜利的一方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赤壁之战孙权作为胜利的一方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还不知道: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何要投降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

汉景帝光儿子就有十四个 汉景帝为什么让十子刘彘继承皇位

汉景帝光儿子就有十四个 汉景帝为什么让十子刘彘继承皇位

对汉景帝有14个儿子,为何让十子刘彘继承皇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往今来,帝位之争向来就是残酷的代名词,从秦二世伙同赵高矫诏到清朝慈禧晚年的皇位之争,历史可谓是悠久深远。汉朝,作为中国古代第二个封建大一统王朝自然也难逃历史的车轮,储位之争也是此起彼伏,一发不可收...

刘备临死前托孤的时候 刘备为何没有把兵权交给诸葛亮

刘备临死前托孤的时候 刘备为何没有把兵权交给诸葛亮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临死前,为何把兵权交给李严,架空孔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夷陵之战过后,刘备病入膏肓,好在当时赵云援救及时,否则刘备根本回不到蜀地,极大可能会被东吴将领生擒、活捉。届时刘备又将如何自处?如何面对孙权,这很难说。但是在刘备回到蜀地,也就是白帝城...

萧正德是什么出身?他投靠侯景的原因是什么?

萧正德是什么出身?他投靠侯景的原因是什么?

萧正德是萧梁临川王萧宏之子,梁武帝萧衍之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太清二年(548年),侯景起兵反叛,攻打建康,萧梁自此陷入侯景之乱带来的巨大灾难。就在梁武帝忙着进行平叛时,他的亲侄子与养子萧正德却投靠了侯景,联合叛军围攻建康。那萧正德为何要背叛自己的亲伯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