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赵匡胤有好几个儿子,为何却没有立太子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6-07)100

赵匡胤在位的十六年时间里,他一直在谋划册封赵德昭为太子,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能成功,一直到他四十九岁时意外去世都是如此。

赵匡胤有过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和四子赵德芳,其中赵德秀和赵德林早夭,所以赵德昭实际上是长子,而赵德芳则是次子。

事实上,赵匡胤的四个儿子都出生在他当皇帝之前,而在他当皇帝之后,他的妃子们再也没有给他生下儿子,所以他膝下就只有两个儿子,如果不出意外,皇位继承人就将在赵德昭和赵德芳当中产生。

由于赵德昭年纪比赵德芳大九岁,且他是赵匡胤嫡妻贺贞所出,而赵德芳则是庶子,所以赵德昭显然是皇位继承人的更佳人选,赵匡胤本人也是这么考虑的,但他至死都没有立赵德昭为太子,结果让弟弟赵光义抢了皇位,这是为何呢?

赵匡胤有好几个儿子,为何却没有立太子呢?

这件事其实要分几个阶段来看:

之一阶段:赵德昭年幼,不适合立为太子。

种种迹象表明,早在后周世宗柴荣还在世的时候,赵匡胤就在为政变夺权做准备了,比如他在军中及朝廷广泛培植党羽,并与禁军首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结为结社兄弟,等等。但是,由于赵匡胤并非皇亲国戚,所以军中老大殿前都点检这个职务,他一直都没有机会染指,而是被柴荣的姐夫张永德长期担任。

赵匡胤的机会出生在959年,这一年柴荣率军北伐,连克三关三州,但在准备进攻幽州的时候,他突然生了重病,最后只得班师回朝。而在同年六月,柴荣在还未病愈的情况下再次北伐,赵匡胤看到了机会,他利用职务之便制造了一系列事件,其中尤以“点检做天子”的故事最为著名,直接导致柴荣对张永德失去信任,并在临死前撤销了他的职务,改由赵匡胤担任。

柴荣去世后,他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承了皇位,由于柴宗训年纪小又没有根基,所以朝政由宰相范质等人把持,而军权则掌握在赵匡胤手中。960年正月初一,赵匡胤制造了契丹入侵后周的谣言,范质等人不辨真假,连忙下令赵匡胤领兵出征,但他走到开封城外二十里的陈桥驿就不走了,而是停下来扎营修整,并于正月初三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带兵返回洛阳,逼迫柴宗训禅位于他,建立了宋朝。

赵匡胤之所以能兵变成功,与其精密的谋划分不开,但皇帝柴宗训年幼,对国家缺乏掌控力,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陈桥兵变前一晚,赵匡胤为了取得将士们的支持,曾派人在军中散播谣言,大意是说皇帝柴宗训年纪太小了,不是个可以效力的主,不如大家一起推赵匡胤为皇帝,大家也好有个奔头,结果大家的都觉得很有道理,便毫不忧虑地跟着一起造反了。

所谓主少国疑,就是这个道理,尤其当时所处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忠君事主的思想严重被淡化,谁有实力谁当皇帝,造反的事情也十分普遍,后梁到后唐,后唐到后晋,后晋到后汉,后汉再到后周,这些朝代的更替,无一不是通过造反实现的。所以说,当时世道乱了,国家政权稳固难以保证,更何况是幼主当国,又怎么能坐稳皇位呢?

赵匡胤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所以有胆量发动兵权,他与之前几个朝代那些篡位的权臣其实没什么不同,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建立的大宋后来统一了全国,成为了一个正统王朝。

由于幼主根本不靠谱,所以赵匡胤在当皇帝之后,没有急着立太子,毕竟的长子赵德昭只有九岁,而次子赵德芳更是还在襁褓之中,如果他贸然册封太子,万一他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意外去世了,他的儿子肯定是无法坐稳皇位的。

为了避免辛苦打下的江山落入他人之手,赵匡胤不立幼子为太子,但这无法保证家天下延续下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匡胤给储君之位找了个备胎,那就是他更年长的弟弟赵光义。说白了,赵匡胤的心思就是,一旦自己遭遇不测,至少弟弟赵光义可以当皇帝,依然是赵家人坐天下。

赵光义是陈桥兵变的参与者,也是北宋建立的功臣,更是赵匡胤最为亲近之人,为了以防万一,赵匡胤册封他为晋王兼开封府尹,重点是开封府尹这个职务,因为它是五代十国时期无冕储君的代名词。这其实是一个很巧妙的安排,因为开封府尹并不是真正的储君,认不认还得两说,一旦赵德昭成年了,赵匡胤可以册封他为太子,这样就没赵光义什么事了。

只不过,让赵匡胤没想到的是,他后来在这件事上栽了跟头,但这是后话,事先是无法预测到的,所以赵匡胤当时这么做其实也没错。第二阶段,赵德昭成年后,赵光义已经逐步做大,再加上宋皇后对赵德芳的偏爱,所以赵匡胤没有急着立赵德昭为太子。赵匡胤称帝之后,很快就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步伐,他先是占领了荆南和湖南,继而灭掉了后蜀和南汉,最后只剩下南塘苟延残喘,被灭掉也是迟早之事。

到了这个时候,赵德昭已经逐渐长大了,具备成为储君的资格,赵匡胤也开始谋划册封他为太子,但现实却无比残酷,因为他遇到的阻力实在太大了。具体说来,赵匡胤遇到的阻力主要有两个,之一个是逐渐做大的赵光义极其党羽,第二个就是他心爱的宋皇后。前文我说过,赵匡胤为了江山社稷考虑,没有立幼子赵德昭为太子,而是让弟弟赵光义作为储君的备胎担任开封府尹,这个做法其实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是赵光义可不愿意只当备胎。大约在赵光义成为开封府尹的前十年时间里,他因为顶着无冕储君的光环,所以野心越来越大,开始有了当皇帝的野心,并广泛培植党羽,比如薛居正、沈伦、卢多逊、曹彬和楚昭辅等人。

再加上赵匡胤一直没有给赵德昭封王,导致赵德昭在实力上完全无法跟赵光义相比,所以朝臣们开始选边站队,许多人都支持赵光义继续担任储君。由于赵光义逐步做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这就造成一个结果,赵匡胤虽然有心立赵德昭为太子,但也不能贸然将赵光义给罢黜了。再一个就是,当时赵匡胤不过四十出头,正值壮年,已经把该打的仗都打了,再也没有大的生命危险了,所以他觉得自己还有时间和机会来慢慢将赵德昭扶上太子之位,不用急着罢黜赵光义,从而引发朝局动荡。除了来自赵光义的压力之外,赵匡胤的第三任皇后宋皇后的态度也不可忽视。赵匡胤登基的时候,由于嫡妻贺贞已经去世,他便立继室王氏为皇后,但王氏在963年的时候就去世了。

968年,赵匡胤册封宋氏为皇后,虽然宋皇后当时只有十七岁,但她出身高贵,祖母是后唐义宁公主,父亲是左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宋偓,母亲则是后汉永宁公主,所以说她的家族是三朝国戚,宋史称其“近代贵盛,鲜有其比”,实力非常庞大。很显然,赵匡胤娶宋皇后为妻,有政治联姻的成分在里面,但难能可贵的是,宋皇后性情柔顺好礼,且见多识广,进退有度,赵匡胤对她感情极深,也非常重视她的意见。

那么,在储君这个问题上,宋皇后是怎么考虑的呢?史书记载,宋皇后没有子女,所以赵德昭和赵德芳就是她的孩子,但由于赵德昭比她还大一岁,所以她每次见到赵德昭都很尴尬,一直在刻意与其保持距离。但赵德芳就不一样了,他比宋皇后小七岁,没有年纪上的尴尬,所以宋皇后更偏爱他,在立储这个问题上,宋皇后也更倾向于他。

虽然宋皇后没有直接表面自己的态度,但赵匡胤对此心知肚明,并在无形之中成为他册封赵德昭为太子的压力。综上,由于来自赵光义和宋皇后的压力,因此在赵德昭成年之后,赵匡胤一直没能将其立为太子。

第三阶段,赵匡胤决心易储,但因为性格原因,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关于赵匡胤的性格,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仁厚的,杯酒释兵权就是很好地说明。以此作为前提,我们来谈谈易储问题,这件事如果放在朱元璋身上,他绝对会使用最果断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哪怕是造成血雨腥风也在所不惜。但赵匡胤性格仁厚,导致他无法向朱元璋那样采取果断手段,再加上他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压力也更大,所以他采取的是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即通过逐步削弱赵光义的权势,从而达到易储目的。

那么,赵匡胤这么做的效果如何呢?答案是,效果很不理想,因为赵光义也是个人精,他知道赵匡胤的目的何在,所以表现得十分抗拒,甚至在某些事上与赵匡胤针锋相对,他之所以敢如此,是因为他那时候羽翼丰满,不是可以任人宰割的,这也是他的优势所在。

赵匡胤有好几个儿子,为何却没有立太子呢?

为了避免因为兄弟反目而造成朝局动荡,赵匡胤始终没能下定决心罢黜赵光义,也没有急于让赵德昭拥有过高的地位,至少他认为自己还有时间来慢慢解决易储问题。但让赵匡胤想不到的是,他这一犹豫,身体还真就出问题了,最后猝死在宫中。从现存的赵匡胤画像来看,他身体比较肥胖,再考虑到他年纪四十多快五十岁,正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期,所以他的突然去世跟这个肯定有关系。

当然了,史书中记载赵匡胤去世当晚在跟赵光义喝酒,野史中更是记载了烛影斧声的精彩故事,无不将赵匡胤之死与赵光义联系起来,但我个人认为赵光义不敢这么干,也不会这么干。只能说,赵匡胤是因为身体疾病意外去世的,刚好赵光义跟他待在一起而已。但不可否认的是,赵匡胤与赵光义那时候矛盾重重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赵匡胤意外去世了,易储之事就戛然而止了,因为赵德昭和赵德芳根本就不是赵光义的对手。

从这一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赵光义当时势力有多庞大。赵匡胤去世之后,宋皇后本来准备派人迎接赵德芳入宫继位,但传话的太监王继隆根本不敢去找赵德芳,最后将赵光义带去见宋皇后。宋皇后见到赵光义的时候,知道事情已经没有转圜余地了,于是对他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而赵光义则回答他说,“共保富贵,无忧也”。

从这一桥段我们可以看出,宋皇后态度改变这么快,跟赵光义权势熏天不无关系,她要是强行让赵德芳当皇帝,赵德芳也是无法坐稳皇位的,自身也不一定能得以保全,与其这样,倒不如让赵光义当皇帝,至少可以共保富贵。所以说,赵匡胤的性格还是略显优柔寡断了,考虑的事情太多了,结果还没来得及解决易储问题,自己就猝死了,这或许就是天命吧。那么,赵德昭对于储君之位是如何看待的呢,他的结局又如何呢?

实际上,在赵匡胤在位之时,赵德昭作为实际上的嫡长子,一直是郁郁不得志的,他除了担任一些虚职之外,连个爵位都没有,混得实在是惨。当然了,这是赵匡胤有意而为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他,不让他成为赵光义及其党羽的打压和排挤对象,这一点他或许无法体会到。由于不受赵匡胤重视,导致赵德昭一直不敢觊觎皇位,甚至在赵匡胤去世后,叔叔赵光义继位之时,也没有半点反抗,而是表现出拥立的态度。

赵光义继位之后,为了表明赵匡胤是有意传位给弟弟的,他也假模假式地封弟弟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并封赵德昭为武功郡王。但从内心而言,赵光义对赵廷美、赵德昭和赵德芳是十分忌惮的,所以一些可怕的事情就发生了。979年,赵光义北伐幽州,有一次契丹兵夜里偷袭宋军,赵光义在慌乱中走失,众臣担心军心不稳,便谋议拥立赵德昭为皇帝,但赵德昭害怕赵光义,所以根本不敢接受。后来,赵光义返回了军营,他听说这件事后很不高兴,但没有发作,只是没有在战后封赏功臣。

有一次,赵德昭跟赵光义议论封赏功臣之事,哪知赵光义大怒道,等你做了皇帝再去封赏他们也不迟!赵德昭听完大会惶恐,知道赵光义一直对他心存忌惮,为了保全家人,他回家后就自杀而死了。赵德昭死后两年,发生了一件很蹊跷的事情,赵德芳在睡梦中意外去世,死时不过二十二岁,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他是因为肥胖又吃多了肉才去世的,这实在是缺乏说服力,有拍赵光义后人马屁的嫌疑。

又过了两年,赵廷美也出事了,他被赵光义诬陷阴谋篡夺皇位,剥夺了他所有官职,还被削去王爵,其全家也被发配房州,不久后他就郁郁而终了,死时年仅三十七岁。而随着这三个人的去世,再也没有人可以威胁赵光义的皇位了,他的儿子也可以顺利被他立为太子了,大宋江山自此彻底属于他这一脉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6/193073.html

“赵匡胤有好几个儿子,为何却没有立太子呢?” 的相关文章

乾隆真的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吗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乾隆真的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吗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有的人说乾隆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真是这样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清朝,大家一定会想到的三个皇帝,就是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他们三个打造了清朝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从康熙开始到乾隆结束,乾隆也是将清朝的发展推到了最高朝。可是很多人说乾...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明王朝建立的时候,藩王制度在历史上已经多次被证明是一个腐朽落后的制度,是对国家非常有害的。汉朝初年,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建立了藩王制度。但最后为了消除这个藩王制度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汉朝可以说费尽周折。先是...

如果襄樊之战于禁回到曹魏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如果襄樊之战于禁回到曹魏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于禁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兵攻打樊城,曹操派于禁救援,因为一场秋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好几丈,于禁所督七军全军覆没,关羽乘船进攻,于禁因走投无路,被关羽俘虏,随即投降。后来,孙权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杀,孙权向曹丕称...

康熙和乾隆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气 雍正为何不如两人

康熙和乾隆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气 雍正为何不如两人

雍正的名气为何不如康熙乾隆?分析发现有三个原因很重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盛世,从康熙中期以后一直到乾隆晚年,这个盛世持续的时间长达百余年之久。也正因为如此,康熙和乾隆的名字在历史上就比较响亮,而处在当中的雍正却显...

曹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曹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黄初二年(221年),曹魏镇西将军曹真率军征讨占据河西的叛贼。最后魏军大胜,歼敌五万余人,还俘获大量牛羊等战利品,不仅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还使得西域重新归属中原皇朝。太和五年(231年),大司马曹真病逝,司马懿自此成为曹魏...

都说刘备皇叔的身份是假的 三国时期就没有人怀疑吗

都说刘备皇叔的身份是假的 三国时期就没有人怀疑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的皇叔有没有可能是假的,难道没人怀疑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之中,刘备在面见汉献帝时说道:“在下刘备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然后汉献帝命令手底下的人去查看族谱意外的发现论辈分刘备竟然还是自己的叔叔,从此“刘皇叔”这个...

三国蜀汉政权中,有能力活抓孟获的认是谁?

三国蜀汉政权中,有能力活抓孟获的认是谁?

孟获,三国时期南中地区的首领,被诸葛亮擒拿后赦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南王孟获造反,诸葛亮率兵征讨,赵云、魏延、马岱、王平、张翼等大将都一起参战,诸葛亮先后七次擒获孟获而不杀,七擒七纵,最终孟获心服口服。在征讨孟获的时候,赵云、魏延、马岱谁有能力活捉孟获?虽然正史没有记载诸葛亮...

在答谢宴上,庞统安排魏延刺杀刘璋的原因是什么

在答谢宴上,庞统安排魏延刺杀刘璋的原因是什么

实际上早在隆中对时期,诸葛亮和刘备就已经把眼光瞄向了益州。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刘备接受刘璋邀请,率兵入川帮助刘璋抵御张鲁,庞统听取刘璋谋士法正和张松的建议,让刘备立即动手,杀掉刘璋,一举可以拿下益州。为此,庞统在刘备设宴答谢刘璋的时候,安排魏延在酒席上舞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