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世民将薛仁贵调入玄武门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6-30)100

李世民将薛仁贵调入玄武门的原因是什么?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从史料上看,薛仁贵的崛起是非常具有偶然性的。他在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的战争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驻跸山大战中让李世民见识了他的武勇,于是有了平步青云的机会。如果只是孤立的看这个战役,大家都觉得这是薛仁贵应该得到的机会。然而熟悉古代战场的朋友会发现,这种情况在战场上非常罕见。因为在数万至数十万人的大战中,一两个人武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即便是薛仁贵这样斩将夺旗的勇士,顶多就是获得大量赏赐,要进一步是很难的事情。因为统帅们看重的除了武勇之外,更看重将士们在军事指挥方面的能力。

薛仁贵这种战场上斩将杀敌的猛将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数不胜数,然而真正崛起成为一方统帅的却是凤毛麟角。在《浅析残唐》中我分析过,像李存孝、王彦章、史建瑭这样的猛将固然是战场所需要的,但他们都没能成为统率一军的的方面及统帅,其更大原因是他们在战场指挥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古代高级将领提拔下属,武勇战斗只是基础,具有指挥作战的才能才是必要条件。像陈庆之这样骑不得快马,射 *** 鲁缟的统帅比比皆是,他们却创造了各种辉煌的战绩,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指挥作战方面有着超常的能力。

李世民作为唐初更优秀的统帅之一,不可能像看评书小说的观众那样思考问题,更不可能单凭武勇就提拔薛仁贵。李世民自己就是武勇与指挥才能兼备的统帅,他自认为隋末唐初战将中射箭能力最强的,而统率大军作战方面的战绩仅次于卫国公李靖。因此李世民是军事方面的全才,对军事上的认识在历代皇帝中无人能出其右。然而他在见识到薛仁贵在驻跸山大战中的武勇后便看中了他,除了给予官爵和财富上的大量赏赐外,还将薛仁贵调入了玄武门。这种殊荣在唐朝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合情理的。

李世民将薛仁贵调入玄武门的原因是什么?

在驻跸山大战前薛仁贵只是普通的将士,连基层军官都不是。他唯一的优势便是辽东道行军总管张士贵的亲卫队士兵,比普通的炮灰兵高一级。正因为如此当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军队包围后,他才有机会随军突入敌阵,直接斩杀敌军首脑,让山头上的李世民看中了他的武勇。

他就凭这一战就被李世民看中,还能被说成“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军事家,不可能如此肤浅。他的确很看重薛仁贵,不吝夸奖和加官进爵,但绝不仅仅是武勇这个理由。能让李世民说出这样的话,可见薛仁贵是深受信任的。

李世民的性格虽然不是曹操那种善于猜忌多疑的,但也绝不是毫无心机。他能够以玄武门之变上台,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皇帝,在帝王之术方面自然有其独到之处。虽然帝王之术是阴谋论的一部分,却被很多帝王推崇为驾驭朝政和操控皇权的法宝。皇帝们有不善于军事,也有不善于政治,很少有不知道帝王之术的重要。如果皇帝连帝王之术都完全抛弃,那在皇帝的位置就该换人了。所以李世民将薛仁贵提拔如玄武门,这不仅仅是武勇的原因,更多的是他对薛仁贵的信任。那么这种信任是从何而来呢?

自玄武门之变后这道门在唐朝就有了特殊的政治意义,这种意义被延续近千年,直到到封建王朝结束。李世民玄武门新建了禁卫军,称为北苑禁军,与唐朝传统的十二卫禁军相对应,作为自己的私人卫队。由于玄武门距离皇宫中太极殿和皇帝寝宫最近,所以这里的禁军成为了李世民的宿卫部队。由于是政变上台,李世民对政变尤其敏感,所以对于防卫政变的军队特别看重。玄武门的北苑禁军作为李世民身边最重要的军队,从将领到将士都是他一手打造的。而这些人都是深受李世民信任的,尤其是统帅张士贵。

李世民亲自把薛仁贵叫入玄武门,交给张士贵任右领军中郎将,可见他是把薛仁贵当作自己人来培养。而张士贵的确明白李世民的想法,果然重用了薛仁贵,在退休前也推荐薛仁贵接替自己的位置。于是薛仁贵才在这种信任的传导下平步青云,最终成为一方之统帅。如果没有这种信任,薛仁贵最多被调入十二卫当军官,根本没有进入玄武门的机会。而在唐朝,玄武门禁军的机会显然比十二卫大得多,也更接近皇帝。在我看来,李世民如此厚待薛仁贵,其更大的原因还是薛仁贵相对较为清白的家世。

我这里写的清白并不是指为恶的历史,而是与门阀世家关联较少。在唐朝初年从魏晋南北朝崛起的门阀世家势力极大,以五姓七宗为首的门阀世家把持着顾国家的大部分资源。这些门阀世家是对国家巨大的威胁,也是从三国以来短命王朝频出的更大恶因。

贞观之治除了在对外战争上为唐朝建立了安全的国家环境,还在对内政治上削弱和压制了门阀世家,基本削除了唐朝成为短命王朝的隐患。而在对门阀世家方面,李世民的部署是非常严密的。他既没有像隋文帝杨坚那样纵容,也没有像隋炀帝杨广那样斗得国家倾覆,而是采取了分化瓦解和扶持寒门的策略。

在唐初的朝廷中,无论文武与门阀世家都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比如宰相房玄龄便是山东房氏的人,程咬金的老婆是河北范阳卢氏的长房长女,而李唐皇室的崛起也是关陇贵族集团整体扶持的结果。因此在政治上唐朝受到这些门阀世家的掣肘,皇帝很多时候不能乾纲独断。

而这种状态早在魏晋其实就已经存在,而这些王朝之所以成为短命王朝,就是因为这些操控政治的门阀世家内斗的结果。因此李世民对于这些老臣是信任的,但对于他们身后的门阀世家是忌惮的。在老臣逐渐去世和退出朝政后,新来的接替者却成为门阀世家的代言人,这是李世民很不满意的。

在李世民看来,要结束短命王朝的历史周期律,那就必须结束门阀世家对国家资源的垄断状态。他采取了刘备和诸葛亮的策略,扶持和任用破落家族、寒门子弟,以此来与门阀子弟抗衡。这个策略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广泛采用,甚至在选择即位人选上都多方面权衡。薛仁贵本身就是破落家族的后人,虽然祖上曾经阔过,但到他那一代已经与寒门子弟无异。这样的出身与门阀世家瓜葛很少,不会受到家族利益的牵扯,深受李世民的信任。在玄武门的禁卫军中,从军官到将士都是来自于相对清白的寒门和小家族。

与玄武门不同,十二卫禁军作为唐朝的主力部队,几乎就被门阀世家垄断了。很多门阀子弟进入十二卫禁军,使得军队里面的利益盘根错节,这使得李世民不能完全相信。这里面很多都是唐初开国将领的后人,比如程咬金的儿子程处弼、秦琼的儿子秦怀道等等。这些人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背后关系太过复杂,让李世民不敢用到玄武门去。之一次出征高句丽以后,很多原秦王府的将领都去世了,他们的爵位由后人继承。而这些后人与李世民更多的是敬畏,并非是信任,他们入朝为官是为了门阀家族的利益,而非效忠唐朝。

李世民对薛仁贵说,“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指的就是老臣老将离开后缺少值得信任的人。找这样的人看能力容易,看家世难。在那个时代稍微有点本事的都与门阀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薛仁贵在从军前破落得都快要饭了,显然是很清白的老百姓。而薛仁贵在作战上也恨出色,能力上受到看重,自然被提拔进入玄武门。

从这些方面的考虑,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军队建设上李世民还是对将门有着很大的疑虑,尤其是与门阀关系密切的将门。而这种疑虑最终在唐末成为现实,这些将门成为割据地方的节度使的基础,也成为唐朝覆灭的掘墓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6/196948.html

“李世民将薛仁贵调入玄武门的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刘备打孙权那么重要 刘备为何没有带上诸葛亮

刘备打孙权那么重要 刘备为何没有带上诸葛亮

你真的了解刘备征讨孙权这么重要的战役,为何没带上诸葛亮?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魏蜀吴三足国鼎立,孙权派吕蒙攻打荆州,最终斩杀了关羽。这个消息传到蜀营的时候,刘备悲伤至极。所以他在刚刚建立蜀汉的时候,就率领 6万大军前去东征孙权。其实讨伐孙权这场战役非常的重要,但是刘备却没有带上他的...

赤壁之战曹操最终会输是因为蜀汉与东吴的连盟吗?

赤壁之战曹操最终会输是因为蜀汉与东吴的连盟吗?

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赤壁之战被后世屡屡提及,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建安五年(200年),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打响。曹操击败袁绍,统一了中国北方。时隔8年,曹操闻知病危中的荆州牧刘表想托孤于刘备以保荆州。遂亲率二十万...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给蓝玉订一条迫使元主妃子羞愧自杀的罪状?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给蓝玉订一条迫使元主妃子羞愧自杀的罪状?

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也是朱元璋手下的一位传奇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朱元璋对蓝玉进行剥皮实草严厉处罚的时候,收集了蓝玉的许多罪状,搞了一本叫《逆臣录》的书。在这本书所罗列的罪状中,有一条是说蓝玉与元主的妃子有私,致使元主妃子羞愧自杀。朱元璋给蓝玉罗列的...

清朝时期,后宫嫔妃死后她们的遗物时如何处理的?

清朝时期,后宫嫔妃死后她们的遗物时如何处理的?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后妃的首饰包括皇帝赏赐的,也包括自己的嫁妆。这些首饰,在后妃生前有自由处理权。可以当作礼物送给其他妃嫔;可以赏赐给亲戚,下属和子女。《甄嬛传》里,甄嬛回宫当上贵妃以后,就将价值不菲的翡翠镯子送给安陵容。后...

李绅的早年生活怎么样?坐上高位的他有何变化?

李绅的早年生活怎么样?坐上高位的他有何变化?

李绅,出生于官宦之家,中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一、出身单亲家庭,李绅年轻时期在温饱边缘挣扎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唐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作者的名字叫李绅。这首诗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要节约粮食,体谅...

韩信当初手握重兵 韩信为何没有造反

韩信当初手握重兵 韩信为何没有造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手握重兵的韩信,为何不起兵反叛刘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至少有两次反叛刘邦的机会,第一次是刘邦跟项羽对峙于鸿沟之时,第二次是钟离昧逃到楚国之时,当时的韩信为楚王,第一次韩信压根就没有反叛的想法,只是想趁机从刘邦那里捞点好处。第二次的韩信是有那么点心...

宣太后有着怎样的经历?她改变了历史进程

宣太后有着怎样的经历?她改变了历史进程

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出生地楚国丹阳,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宣太后是后宫逆袭的最典型的代表,本来作为秦惠文王一个低阶妃子(称她为“芈八子...

刘邦和韩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同一件事为何结果不一样

刘邦和韩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同一件事为何结果不一样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邦和韩信做了同一件事,结果完全相反,一个安天下,一个失人心,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和韩信实际上是一对生死冤家。当年韩信落魄,被项羽看不起的时候,是刘邦拉了他一把,让他做的大将军。后来刘邦彭城之战惨败后,韩信又拉了刘邦一把。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开辟新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