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元恪的首辅顾命大臣:元禧结局如何?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6-30)90

元恪的首辅顾命大臣:元禧结局如何?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临终前,北魏开始了进行汉化后的之一次政权更迭。在这次政权更迭中,拓跋宏给自己的继任者皇太子元恪任命了六位顾命大臣,以保证他能顺利的接掌政权。可是在元恪即位后不久便于顾命大臣们发生冲突,不仅解除了顾命大臣的权力,还引发了咸阳王元禧的谋反,使得北魏政局出现了动荡。从史书上看,元禧谋反被杀的过程写得非常详细,但是对于元禧谋反的原因却写得糊里糊涂。虽然主流历史圈对这个案子有着各种解读,但很多疑点让人难以信服,所以本章节也能对此案进行一些探讨。

对于元禧谋反原因的说法,在历朝历代的学者中讨论很多,得出的结论也是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说法比较普遍,认为元禧谋反是为了与外戚高肇争权,失败后谋反被杀。这种说法在很多历史教科书上都存在,实际上确实囫囵吞枣的瞎解读。北魏宣武帝元恪执政期间的确存在宠信外戚高肇的现象,也利用高肇的手除去了不少北魏宗室的王爷,其中就包括彭城王元勰,可是在元禧谋反案上却并没有直接证据指向高肇。实际上元禧谋反是在元恪即位初年,此事朝中主要矛盾是元恪与六位顾命大臣争权的矛盾,与高肇并没有直接关系。

元恪的首辅顾命大臣:元禧结局如何?

元恪重用高肇是在夺回朝廷大权之后,又平息了元禧谋反案,却与宗室的其他王爷产生矛盾的背景下产生的。由于元禧的谋反,使得元恪对鲜卑族的宗室王爷们大加猜忌,才重用了外戚高肇,引发了后来一系列灭杀宗室王爷的案子。而元禧谋反案发生在重用高肇之前,所以这个案子与高肇无关,更谈不上反对外戚专权的说法。所以很多历史教科书把元禧谋反与后来的宗室王爷被杀等同起来看,这完全是混淆视听的。从历史材料的记载来看,元禧谋反与外戚专权没有任何关系,其发生的原因应该是顾命大臣集团与新皇帝争权的结果。

咸阳王元禧是孝文帝拓跋宏的弟弟,也是被任命的顾命大臣首辅。在拓跋宏临终时仿造 *** 朝廷的规矩任命了六名顾命大臣,其中四名为他的弟弟,元禧因为年纪更大便出任了首辅之职务。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这个任命是存在很大隐患的,而这个隐患也成为元禧谋反案的诱因。

在拓跋宏执政的时代,北魏进行了汉化改革,并完成了迁都洛阳的壮举,从鲜卑族的外族政权,成长成为中原王朝。在这个过程中拓跋宏除了得到汉族门阀士族的支持外,他的几个弟弟在政务和军事方面的帮助也是密不可分的。在这些弟弟中,拓跋宏最为宠信的并非元禧,而是彭城王元勰。

在拓跋宏去世前,元勰是最受重用的宗室王爷,达到了总揽军国政务的地步。就连拓跋宏病重临终之前,元勰都是衣不解带的侍奉左右,昼夜不停的操持着。本来拓跋宏是打算让元勰来做首辅顾命大臣的,但是元勰却一再拒绝,最后拓跋宏只能把这个位置交给元禧。从历史记载来看,元勰的退让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并没有彻底的解决顾命大臣任命带来的隐患。一方面元勰是认识到顾命大臣的位置是烫手山芋,就连周公旦都难免被人诟病,他坐上去也是惹火烧身。另一方面他是拓跋宏的弟弟中年龄最小的,上位后难以让元禧、元详等人信服。

由于元勰的退让,拓跋宏就让元禧当了顾命大臣的首辅,北海王元详为次辅,构成新的顾命大臣班子。但这个班子并不和谐,元禧和元详也没有元勰的觉悟,反而借着顾命大臣的把持朝政架空皇帝,甚至把触角伸到了禁军之中,这就让刚刚登基即位的元恪非常不满。然后元恪在禁军首领于烈父子的帮助下夺回了朝政大权,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剥夺了顾命大臣的特权。而元禧作为首辅顾命大臣也被加官为太保,领太尉,但被夺去了兵权。此后元恪得以亲政开始任用自己信任的大臣,而外戚也开始在北魏朝廷中掌权。

元恪亲政掌权后便开始清算几位皇叔们的过往,而元禧作为曾经的首辅顾命的大臣,他在掌权时黑历史颇多,成为重点打击对象。从史料记载来看,当时元恪虽然亲政,但顾命大臣们在朝中还是有很大的权力,他的这个操作从本质上看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元禧并不甘心放弃手中的权力,所以和元恪之间矛盾最深,最后发展到派人行刺的地步。由于在行刺失败后又被人告发,元恪便下诏将元禧赐死,并抄没其家产赏赐给自己的亲信大臣。这个案子虽然以元恪的胜利而告终了,但却使得他与宗族王爷之间严重不和,也为后来的杀戮买下隐患。

从元禧谋反案的过程来看,最为直接的原因便是元恪与顾命大臣之间的权力之争。可是从北魏历史的角度来看,却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前文讲过,顾命大臣制度本身是有缺陷的,是老皇帝为了新皇帝能顺利登基即位而搞出来的临时执政班子。这样的班子掌握的朝廷大权往往会被大臣们把持垄断,进而引发各种内乱。南朝刘宋、南齐都发生过类似的情况,而北朝这是之一次搞顾命大臣,自然也逃不开这个历史周期律。拓跋宏虽然是北魏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但对于汉族制度中这种缺陷并没有充分认知,所以给后人埋下祸患。

在拓跋宏去世时元恪年纪已经接近十七岁了,这样的年纪设顾命大臣在汉族朝廷都是非常危险的,更何况是在鲜卑族的朝廷中设。从北魏的历史来看,十六岁之前亲政的皇帝比比皆是,除了拓跋宏本人是二十三岁亲政外,其他皇帝亲政时间都没有晚于十六岁。所以十七岁的元恪在父亲去世后无法亲政,还需要面对六位顾命大臣的架空,这是他不能忍受的。因此元恪和顾命大臣之间的矛盾在拓跋宏去世的那一刻已经存在了,而不是逐渐积累起来的。在顾命大臣把持朝政的一两年时间里,元恪对以元禧为首的顾命大臣班子是非常不满的。

虽然汉学知识渊博的元勰知道其中的隐患,并且用主动退让来向拓跋宏表示了反对。但是拓跋宏并没有听从元勰的劝告,坚持把这个制度搞了下来。他甚至还效仿刘备白帝城托孤,向元禧等人许诺,允许他们在皇帝执政出问题时取而代之。这种操作其实更加危险,也让顾命大臣们更加受到元恪的猜忌。可以说不论是从中央集权的角度,还是维护自己皇位的角度,元恪都不可能让几个担任顾命大臣的皇叔活下去,这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作为皇帝想要摆脱这种局面是可以理解的,也就决定了元恪和顾命大臣们不死不休的结局。

从北魏的历史看,拓跋宏坚持实行顾命大臣制度还是有道理的。他主要是担心在自己去世后汉化政策无法延续,鲜卑保守的旧贵族卷土重来。这将会使得北魏再次退出中原,回到北方边疆,也非常不利于北魏的远期发展。六位顾命大臣中的四位宗王都是支持汉化政策的,所以拓跋宏想要用顾命大臣来逼迫元恪坚持汉化政策。可从元恪本人的执政风格来看,他和哥哥元恂不一样。他不但不反对汉化,而且支持中央集权,可以说比拓跋宏还要走极端。但这种走极端的方式也让北魏朝廷出现动荡,使得朝廷乱象频出,威胁到了国家的根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6/196949.html

“元恪的首辅顾命大臣:元禧结局如何?” 的相关文章

裴頠:西晋大臣、哲学家,为人颇有雅量,见识高远

裴頠:西晋大臣、哲学家,为人颇有雅量,见识高远

裴頠(wěi)(267年—300年),字逸民,河东郡闻喜县人。西晋大臣、哲学家,司空裴秀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裴頠出身魏晋士族河东裴氏,为人颇有雅量,见识高远,通古博今。初为太子中庶子、承袭父亲爵位,迁散骑常侍,转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拜侍中、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等官...

康君立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康君立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康君立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之十二太保,与八太保李存璋两人是十三太保里最早跟随李克用起兵的功臣。康君立在帮助李克用崛起的过程中立了很大功劳,最后仅因为说错一句话就被李克用赐死。为何立下大功的康君立会因为一句话被杀呢一,...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战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要杀曹爽三族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战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要杀曹爽三族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为何一定要将曹爽诛灭三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249年,曹爽被司马懿灭三族,曹爽大骂道:“司马懿,你这个大骗子,骗我交出兵权却要灭我三族。都怪我太过天真,悔不听桓范之言落到如此下场!”话音一落,刽子手手起刀落,曹爽瞬间身首分离...

周瑜当初要诸葛亮造十万张弓 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

周瑜当初要诸葛亮造十万张弓 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

对草船借箭的典故中,如果周瑜请诸葛亮造一万只弓而不是十万只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这个整不倒诸葛亮。一,周瑜仓促之间给得起一万只弓的材料吗?周瑜要整诸葛亮,只有三个人知道,一个是鲁肃,一对是周瑜和诸葛亮了。他们玩的高级把戏,别人玩不起。所以圈子特别有局限性。万一有...

商鞅和白起都没有能善终 张仪为什么能够只身而退

商鞅和白起都没有能善终 张仪为什么能够只身而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为秦国重臣,商鞅和白起都没能善终,为何张仪能全身而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白起和张仪都是秦国重臣、功臣,商鞅主持变法改革为秦国发展成为强国奠定了基础;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斩敌百余万,攻城近百座;张仪出使诸侯,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

贺循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贺循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贺循(260年-319年8月28日),字彦先。会稽郡山阴县人,两晋时期名臣,孙吴后将军贺齐曾孙、孙吴中书令贺邵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贺循早有名声,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并称“五俊”。初任五官掾、阳羡县令、武康县令、太子舍人等职,在地方颇有政绩。后退居会稽...

杀韩信怎么方式不行 宫女为什么还用竹竿

杀韩信怎么方式不行 宫女为什么还用竹竿

对为什么韩信会被宫女用竹竿戳死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最主流的说法是因为汉高祖刘邦曾经给了韩信一份“三不杀”的许诺——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在看得见天地的地方都不能杀韩信、金属兵器也不能用来杀韩信,这不等于就是黑了韩信一块“免死金牌”吗?到底是谁要杀韩信史...

华核: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曾劝谏孙皓不要牢门商才

华核: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曾劝谏孙皓不要牢门商才

华覈(hé)(219年—278年五月),字永先(唐代《建康实录》误记为永光),吴郡武进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华覈先后担任上虞尉、典农都尉,后因文学而迁任秘府郎,后升任中书丞。孙亮即位后开始与太史令韦昭、薛莹等,编写《吴书》。孙皓即位后,封徐陵亭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