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打仗为什么不直接绕过城池 古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历史文化6年前 (2018-07-05)290

还不了解:古代打仗攻城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打仗,为什么不绕道非要攻城?是古人太笨吗?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蒙古名将阿术率大军,进攻襄阳。直到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南宋名将吕文焕因孤立无援,被迫携全城百姓投降。

历时近六年,蒙古人终于打赢襄阳之战。至此之后,蒙古铁骑可长驱直入,进攻偏安一隅的南宋都城临安。

提起这里,也许有人就会问,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铁骑,拥有万夫不当之勇。草原历来盛产骏马与有勇有谋的骑兵,拥有这么好的条件,为何蒙古人还将襄阳城团团围住六年之久?

这六年期间,蒙古大军为何不选择绕道而行,直接南下进攻临安城呢?通过这个话题,也引申出,在冷兵器时期,两军交战为何非要“攻城略地”的疑问?

古代打仗为什么不直接绕过城池 古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其实同学们有所不知,历史上也有不少著名将领选择另辟蹊径,绕过难以攻下的关隘,长驱直入,进攻敌人老巢。

三国时期,钟会攻打汉中时,因姜维退守至剑阁,邓艾临时起意,率领小股部队绕过剑阁,顺着甘肃阴平沿着景谷道直扑成都。包括明代初年永乐帝朱棣,选择绕过重兵把守的济南,亲率主力南下,进攻应天城。

可是,这些选择走小路或者绕道战斗的例子并不算多,大部分还是如同襄阳保卫战那样,敌我双方互有攻守。最终,哪一方坚持不下去,便会彻底落入下风。

对于现代人而言,古人这种在乎一城一池的作战方式实在太过笨拙。比如二战时期,美国上将麦克阿瑟发明出一种“跳岛战术”。

这种战术利用直升机搭乘伞兵部队,采取分段起降,逐点突进的方式,“避虚就实”,给敌方重要基地施加持续性打击。而“跳岛战术”更被沿用至今,也是世界很多国家的大军,都要掌握的一种基本作战战术。

与之同理,古人作战时,为何不能采取类似于“跳岛战术”呢?

敌人坚壁清野时,我方根本没有必要与之继续死缠烂打,可以率领精锐部队,选择绕过这座城池,直接进攻敌方老巢。这样,不就可以兵不血刃地获得胜利了吗?

当然不是,有这种想法的同学,对于古代两军交战时的细节,还是想得太过简单了。可以这么假设,抛开一些特定案例(魏灭蜀之战那样的极端条件)。在正常情况下,选择绕道而行的后果,都不会太好。

之一,封建时期道路险阻,尤其是蜀地,包括整个云贵高原,其地势险峻让人望而生畏。李白的大作《蜀道难》,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可以假设,古代将领想要绕过城池,势必会跋山涉水。敌人会趁此良机,下令半路截住我方粮草。如此一来,我方大军长时间没有补给,军心涣散,继而可能会导致全军覆没。

第二,选择绕路时,我方可以将路线尽量拉得长一些。就比如战国初期,魏国大将吴起进攻秦国时,故意绕过函谷关。从陕西龙门渡过黄河,绕了一个大圈子才进入关中。

可吴起进攻秦国时,还有其他各国联军围点打援,并提供及时的情报输送。如果双方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绕了更远的路线时,很有可能会因为战线拉得过长,导致首尾不能相顾。而且荒郊野外,很有可能会被敌人设下埋伏。

即使好不容易绕过对方重点把守的城池,到了目的地后,也因为人困马乏,部队得不到及时补给,还是“望城兴叹”。

第三,假如我方主力齐出,带上充足的兵力和粮草物资,这样就不怕绕远路,更不怕半路遇上敌人阻击。

可是这样一来,敌方选择坚壁清野不出,而我方因为贸然发动大规模作战,导致后勤部队无法及时跟上主力。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旦选择主力齐出,很有可能会遇上一些想不到的事端。诸如部下反叛,或者内部哗变等等。

古代打仗为什么不直接绕过城池 古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此外,部队都外调出去作战,对于自家大本营也是种考验。倘若敌人趁此良机选择偷袭我方老巢,那后果将无法估量。官渡之战中,袁绍被曹操偷袭,继而导致满盘皆输的重要诱因,就是因为后路被抄了啊。

因此,从以上这三点绕路走之后结果来看,古代两军交战,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肯定不会选择绕道而行。

横扫欧洲大陆的蒙古铁骑,无法攻破襄阳城时,也没有选择绕道,而是足足围困了六年,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承担不起绕路的风险。

现如今,各个国家的重要城市,基本上都会修建平坦的高速公路。得益于科技的发展,汽车、飞机这些运输工具的载荷与行进速度也有了明显提升。

二战时期,美国家底雄厚,且掌握了先进的特种作战理念。在此基础上,麦克阿瑟才会发明出“跳岛战术”。

可是将战争的环境放在数百甚至上千年前的封建时期,当时的人们哪有飞机、直升机,包括装甲车这种运输作战工具呢?那些地势崎岖的道路,连日常行走都费劲,更莫论通过大部队与粮草辎重。

就如同诸葛亮拒绝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那般,绕城而走实在太过鲁莽行事,稍有不慎便会腹背受敌。钟会、邓艾,包括明代永乐帝朱棣,都是在对方主力部队被牵制的情况下,才选择绕城而行。

可哪怕是这样,他们选择绕城时还是胆战心惊,如此说来,同学们千万不可用现代人的思维去揣测古人。

古代打仗为什么不直接绕过城池 古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综合来说,古代国家的粮草、军械、辎重等都在城池之中,若有人来攻城,守城大军也可攻可守,所以进攻方根本没办法绕开城池。如果绕道过去,城中的守军可以随时出动,将攻城方包围起来,并且切断他们的补给,袭扰攻城方的大军。

用兵之道,讲究随机应变,不能生拉硬拽,更不能异想天开,凡事要从长计议。我们现代人能想到绕城而走,那古人肯定也能想得到。

所以说,并非古人没有作战经验,更不是他们脑子绕不过来弯。只是各种条件摆在眼前,他们就必须采取类似“打怪升级”的作战方式,一个接一个地攻下敌方城池,这样才能取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7/197823.html

“古代打仗为什么不直接绕过城池 古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到底有多神?

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到底有多神?

狄仁杰,唐代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神探狄仁杰”可能在这些年早已走进千家万户,狄仁杰的传奇故事,源于各种影视剧对于这位唐朝宰相的宣传。那么历史上狄仁杰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他在武则天时期,是怎么得到重用的呢?回溯历史,我们一起穿越到现场去看一看。狄仁杰(630...

裴度:唐朝中期名相、文学家,辅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

裴度:唐朝中期名相、文学家,辅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 ),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度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 ,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唐宪宗时累迁御史中丞。他支持宪宗削藩,因而与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

盘点死在曹操手里的人 哪些是作死和被冤枉的

盘点死在曹操手里的人 哪些是作死和被冤枉的

还不知道:曹操杀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被曹操杀害的人,哪些该杀,哪些不该杀,哪些是自己作死的?看三国演义,我们知道作者有一个论调,即褒刘贬曹。话说无风不起浪,即使世人有意贬低曹操,如果曹操行着正走着直,大家也无话可说,恰恰是曹操的所作所为,给了大家贬低他的依据。...

李存孝为何会被称为唐末第一猛将?他的真实实力到底如何

李存孝为何会被称为唐末第一猛将?他的真实实力到底如何

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战将,是唐末第一猛将,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李存孝是唐末第一猛将,有句话说,王不过项,将不过李,说的就是李存孝,李存孝和项羽一样,天生神力,勇猛无比,在战场上,更是战无不胜,所向无敌。那么,李存孝到底有多厉害呢?他能否比得上项羽呢?李存孝(85...

姚崇作为唐朝名相,在文学与政治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姚崇作为唐朝名相,在文学与政治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姚崇(650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唐朝时期政治家、名相,唐朝四大贤相之一,他是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

兰陵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因功高震主被高纬记恨

兰陵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因功高震主被高纬记恨

高长恭,本名高肃,字长恭,别称兰陵王、高孝瓘,北齐宗室、名将,神武帝高欢的孙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长恭封乐城县开国公,后晋爵为兰陵郡王。他参与了北齐后期与北周的历次大战,击退过突厥,还在邙山之战成功替金墉解围,从此威...

古代后宫女人多多少少会找男宠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古代后宫女人多多少少会找男宠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对古代皇帝和男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古代,不光女人找男宠,男人也会找男宠,而且男人比女人更疯狂。皇宫里本来就男人少,皇帝活在,不得宠的女人大有人在,皇帝驾崩后新皇登基,原来的皇后和妃子就升为太后或太妃成了孀妇,但是,正常的生理需要下,就出现了背着皇帝暗中或者公开...

王审知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

王审知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

王审知,字信通,又字详卿,威武军节度使王潮之弟,“开闽三王”之一,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开国国君,在位共16年。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审知初与兄王潮跟随王绪,后王潮废杀王绪,诸将便拥戴他为首领。公元897年(乾宁四年)王潮去世,王审知继其位,朝廷任他为武威军节度使、福建观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