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的子孙真的吃垮了大明江山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7-17)14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代和朱元璋子孙,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代真的是被朱元璋的子孙们吃垮的么?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宋、元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以史为鉴,太祖制定了一套封藩制度,并从洪武三年开始,分封诸皇子为亲王。这一制度也成为了大明皇朝的祖训,一直延续至明末。

朱元璋的子孙真的吃垮了大明江山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明太祖实录·卷五一》

明成祖靖难之后,朝廷为了预防藩王们再起兵谋逆,收回了藩王们的兵权、禁止他们参与政务,并且严格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无令离开藩地等同谋逆)。从此无所事事的藩王们就只能在封地自娱自乐了。

不少人认为这些宗亲们吃饱喝足之后无所事事,只能造人,导致宗室皇亲的数量急剧膨胀,达百万之巨。每年朝廷需要拿出一大半的收入来供养这些蛀虫,明代就是被朱元璋的子孙们生生吃垮的。

事实真的如此么?

由于明代不允许宗亲随意活动迁居,明代的宗亲分布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宗亲们形成了一个个以亲王为核心的“大型家族”(亲王为族长)。各藩地的宗亲们实际都是各藩地首任亲王的后代子孙。(女性宗亲主要集中生活在京师)

注:明代规定皇子封亲王,传袭爵位时由长子承袭,其余子嗣降一级封爵,并以此类推。从亲王、郡王、镇国、辅国、奉国将军,到镇国、辅国、奉国中尉一共八等。奉国中尉之后不再降级。被削藩之后就成为庶民,皇室会记录但不再供养。

整个明代,一共实封亲王六十五位,其中十六位因事被除封、十五位因绝嗣被除封。到崇祯殉国时只有三十四位亲王,这数量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当然这仅是亲王,那么其余郡王、各类将军、中尉又有多少呢?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还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

洪武中,亲郡王以下男女五十八位耳,至永乐而为位者百二十七,是三十年余一倍矣。隆庆初,隶属籍者四万五千,而见存者二万八千。万历甲午(万历二十二年),隶属籍者十万三千,而见存者六万二千,即又三十年余一倍也。顷岁甲辰(万历三十二年),隶属籍者十三万,而见存者不下八万,是十年而增三分之一,即又三十年余一倍也。

《徐光启集·处置宗禄查核边饷议》

按照徐光启的统计和三十年翻一倍的理论,即便不考虑波及全国的战乱影响,到明代灭亡时宗室人口也就二十万最多了,距离所谓的“百万之巨”还差的很远。

朱元璋的子孙真的吃垮了大明江山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除此之外,还有个大家不能忽略的问题,皇帝们真的很待见他们的亲戚么?历史上皇亲们引发的弑君、叛乱不胜枚举,甚至可以说对于皇帝而言更大的不安全因素就是他的亲戚们。

撇开其它朝代不说,明代实际发生的宗亲叛乱就有四起。明代历任皇帝登基、驾崩的前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严令各藩王不得擅动并且调拨大军震慑和预防不轨。因此即便是皇帝疼爱自己的某些孩子,赋予厚赏,这也只是一时之事,隔代之后皇帝们并不会看重他们。

加之明代由于错误的经济政策,自开国以来一直财政拮据,很多时候皇帝自己都觉得钱不够花。你说皇帝怎么可能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满足他并不待见的亲戚们的胃口?而且实际情况也恰恰相反。

永乐年间宗室人丁还很稀薄,宗室俸禄对于朝廷来说也算不上什么负担,但是皇帝就开始让他们“勤俭”了:

郑王、越王、襄王、荆王、梁王、淮王、滕王禄米、暂各给三千石。俟之国、别立常典。自后亲王受封未之国、俱如此例 。

《明太宗实录》

注:亲王的俸禄按规定是每年一万石。

到了弘治一朝皇帝们就开始变本加厉地折腾他的亲戚们,首先明文规定了宗亲们可以娶的妻妾数量:

亲王妾媵十人,一次选。世子、郡王四人,二十五岁无子具二人,有子即止。三十无子,始具四人。长子至将军,三十无子具二人,三十五无子具三人。中尉三十无子娶一妾,三十五无子具二人。庶人四十以上无子,许娶一妾。

《大明会典·邢部律例一》

注:“一次选”的意思是只能一次性选出,以后亡故或者休逐也不能补缺。

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限制宗室的人口数量。有的朋友可能觉得不娶妻妾不是一样可以找女人生孩子?是的,但这叫私生子,不能入玉牒(皇族族谱),朝廷是不会封爵也不管养,自己愿意生就自己想办法。

孝宗在弘治十四年还对宗室俸禄做了一次大的变革 – “本折各半”:其郡王以下禄米俱米钞中半兼支,郡主而下禄米俱本色四分折钞六分。

这里的钞指的是“宝钞”。明代发行宝钞并是拿出等价的黄金或白银作为发钞基础,大多数时候是朝廷根据自己需要直接发行。早在太祖时期,宝钞就已经严重贬值,因为百姓们并不傻,宝钞跟废纸没有多大的差别。

明孝宗这一举措实际上是直接将绝大部分宗室的俸禄扣了六成。这已经不是宗室吃穷了朝廷,而是朝廷开始吃宗室了。

嘉靖元年,朝廷为了进一步降低开支,对宗室俸禄进行了第二次改革,全部折银发放。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省运粮食的钱,而是为了克扣宗室们的俸禄。因为朝廷折银的米价低于市场价。

为了更大程度的克扣宗亲们的俸禄,朝廷还根据宗亲们的数量结构(高爵位人少,低爵位人多)按爵位等级逐级压低米价。例如湖广地区宗亲们的禄米,亲王每石折七钱六分三厘、郡王每石六钱、郡王以下五钱,这跟明抢也差不了多少了。

但是藩王出身的世宗还是觉得宗亲们太过于富裕,在嘉靖四十四年进行了第三次宗禄改革,提高折钞的比例:

郡王、将军禄米七分折钞,中尉禄米六分折钞,郡县主、郡县乡君及仪宾八分折钞。

《宗藩条例》

所以明代后期的各地宗禄总额看着是多,但是剔除其中一文不值得“宝钞”,剩下的也就没有那么多了。

这么算下来郡王、将军禄米只有原来的三成,中尉只有原来的四成,女性宗室更只剩二成。更为严重的是,这些账面上俸禄,在朝廷拮据的时候还常常拖欠,这也导致大量爵位不高的宗亲迅速沦为贫民。

贫乏者十居五六,甚有室如悬罄,突无烟而衣露胫者。

张瀚《松窗梦语》

八口之讥馑既不免,四民之生理又无望,虽生于皇家,适以囚禁之,反不如小民之得以自活也。

王士性《豫志》

到了万历、天启年间,朝廷为了进一步压低宗禄和省事儿,进行了第四次宗禄改革,将各地宗禄一刀切定为限额。简单来说就是划定各地区的宗禄总额,人丁滋生也不增加。然后宗亲们分地区吃大锅饭,至于能不能让所有人都吃饱,就不是朝廷的事情了。

除了减俸,宗亲们的社会地位如何呢?是不是能够横行地方、鱼肉乡民呢?答案是少部分宗亲可以鱼肉乡民,而大部分宗亲是被鱼肉的对象。

朱元璋的子孙真的吃垮了大明江山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辽王“鱼肉”了张居正的祖父,但是最终他自己也被张居正给“鱼肉”成了庶人,封国也被削除。正德年间,鲁王的儿子朱当沍(归善郡王)被吏部主事诬告谋反,后经调查并无此事但还是被判圈禁。朱当沍不堪 *** ,自杀以示抗争,但是相关官员啥事儿没有不说,朱当沍的郡王爵位也被削除。

几代鲁王经二十多年的反复请求,明世宗才最终同意朱当沍之子承袭他的郡王爵位,算是给朱当沍 *** 了。

万历十年,怀仁王府奉国将军六人诣阙申诉,禄米长达二十一年分毫未发,因而“饥寒迫身,救死无策”。这些人指出无法领到禄米的原因还不是朝廷没钱,而是相关官员并不把他们当回事儿, “不加轸恤,视宗室为得已之人,以宗禄为不急之务”。

万历十八年,巡抚河南都御史禇鈇、礼科都给事中万象春奏称宗禄拖欠之情形,说宗藩禄粮“向在留存款下,有司漫不经心,以致逋负日多。”

这类拖欠严重到什么程度:

代府奉国将军聪浸等言宗禄积逋,臣数日一食,艰难万状。有年踰三十不婚,暴露十年不葬,或行乞市井,或佣作民间,或流移他乡,或饥死道路,名虽宗室,苦甚穷民。请有司催补逋禄,使父母妻子得沾一饱,冒罪亦所甘心。

综上可以看出,到了明代中后期占着宗藩人口绝大多数的低爵位的宗亲,实际生活和民间贫民已经没什么差别了。

有的朋友固执地认为这些史籍记录都是假的,他们认为如果宗室大部分人生活如果不富足的话人数是怎么三十年翻一番的?这些朋友可以先解释一下,为什么只要没有大的战乱和灾荒,所有时间段皇朝的人口都在增长,难道贫民的生活很富足么?

之前已说明明代各地的宗亲实际上是一个巨型地方家族,这种家族的内部救济、维持能力要强于民间普通家族,这也是他们人口增长速度高于普通平民的主要原因。

明代的藩王宗亲们,另一个让人诟病的地方是,明末时不愿意拿钱出来资助国难。首先藩王们也不是完全不资助,例如守开封的周王。连那个最被诟病的福王(朱常洵)也拿出家私资助过明军。

明年正月,参政王胤昌帅众警备,总兵官王绍禹,副将刘见义、罗泰各引兵至。常洵召三将入,赐宴加礼。越数日,贼大至,攻城。常洵出千金募勇士,缒而出,用矛入贼营,贼稍却。

朱元璋的子孙真的吃垮了大明江山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除了舍不得钱之外,宗亲们不愿意资助明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身份特殊,与大军产生关系,很容易被扣上欲不轨的罪名。崇祯九年唐王主动拿出钱财招兵买马(千人)北上勤王,但是崇祯觉得这是要谋反,将他削爵为民圈禁了起来,差点就死在狱中。

实际上大家也可以对比一下,皇朝末期官员和地方豪户又有多少拿出私产资助国难呢?真论比例恐怕还不如这些皇亲们,毕竟崇祯放下九五至尊的身份低声下气也借不来钱。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明代两百多年的历史里,宗亲里除了只占极少数的部分亲王、郡王生活能称得上奢靡外,其他宗亲大部分能混个温饱就算不错了。我们这里也可以简单对比一下文官们。皇朝两百多年的历史里,朝堂上下的官员们生活奢靡的是多少?食不果腹的又是多少?

明代宗藩另一个被广为诟病的问题是 – 兼并土地。宗藩们各种奏讨、圈占官田、抢占民地的原始动力除了和别的官绅豪族一样为了获利之外,还有个重要原因。亲王、郡王们需要养活自己藩地的宗亲,这都是他自己的血亲和子孙。

因为明代不允许宗亲们外出务工或者为官,大部分被削俸削的无法生活的宗亲只能依赖所属藩地的王爷来接济了。

最后宗藩们是明代圈占土地的罪魁祸首么?当然不是,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宗藩,明代是不是就没有土地兼并问题了?当然不可能,土地兼并是两千多年来历代皇朝都无法解决不了的问题。是皇朝集权制度本身导致了这个根本性矛盾的循环。现在把锅全扣在宗藩们头上,又有多大意义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7/199883.html

“朱元璋的子孙真的吃垮了大明江山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的相关文章

马援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没能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是因为什么?

马援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没能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是因为什么?

云台二十八将,是指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的过程中,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28员大将。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马援“少有大志”,长大后担任郡督邮。在一次押送重犯途中,马援“哀而纵之”,自己亡命北地郡。许多当地人敬佩马援私放死囚的义举,心甘情愿归附他,使马援成为数百户人家的主人。马援经常激励他们:“丈...

孙策要是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孙策要是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东吴能一统天下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沧桑与诗意的历史交相辉映,仿佛可以看到东汉末年风雨飘摇,群雄争霸,悲喜交错,情义血腥交错,一招一式,满盘皆输,千百年后,对于那段历史,人们各执一词,各执一词,有人问,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是从容退兵 诸葛亮是了减少损失吗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是从容退兵 诸葛亮是了减少损失吗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每次北伐都能从容退兵,减少损失?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我们在了解一下当时的形势吧。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就为了兴复汉室殚精竭虑,分析了天下的大势,一共进行了六次北伐,当时刘备倾国之力东征孙吴,最终夷陵之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五虎上将折伤...

孙权外号是孙十万 孙权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孙权外号是孙十万 孙权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对三国时期的孙权为什么会被叫作孙十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十万这个外号,得自于孙权不止一次领着数万大军,诈称十万进攻魏国,最终屡次失败,于是孙权被戏称每次狂送十万人头,为三国第一经验包。其实孙权识人观人,任用将才的能力很不错,面对一些重要的战争,他可以放手让主帅...

东汉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是什么东西导致的

东汉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是什么东西导致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东汉王朝是因为什么而走向了灭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秀建立东汉之后,汉朝又恢复了生机,之后的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东汉王朝一共持续了195年,经历了14个皇帝,那么东汉王朝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灭亡的呢?首...

三国时期王平在蜀汉是什么地位?他为何会归属刘备?

三国时期王平在蜀汉是什么地位?他为何会归属刘备?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平是蜀汉后期重要将领,有勇有谋。在魏国时,王平协助徐晃守汉中,徐晃想效仿韩信背水一战,王平看出问题,进行苦谏,徐晃不听,最终兵败。徐晃要杀王平,王平放了一把火,投降了刘备。王平协助马谡守街亭,马谡屯兵山上,想按照兵法凭高视下,势如劈竹,王平...

曹操的儿子那么多 曹操为何会选择曹丕作为继承人

曹操的儿子那么多 曹操为何会选择曹丕作为继承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有25个儿子,为何最后选了曹丕做继承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之所以选曹丕做继承人,主要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曹丕嫡长子的身份,二是因为曹丕本人其实非常优秀。历史上真实的曹丕,其实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奇才。他不光政治斗争水平很高,而且执政能力...

宋福金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是如何逆袭成功的?

宋福金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是如何逆袭成功的?

宋福金,南唐烈祖李昪的皇后,鄂州江夏县人。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封建王朝,能成为统摄后宫的皇后,往往得具备高贵的出身、丰富的学识,贤良的品德……总之,就算有了这些,在后宫争斗中,也往往由于心计不够,败下阵来。但宋福金却是个例外,她本是个地位低贱的陪嫁丫鬟,后来却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