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战国时期魏国的实力怎么样?又是如何发展直至消亡的?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7-19)170

魏国是周朝周王族诸侯国之一,战国七雄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战国时期周王朝分裂成多个诸侯国,天下一片大乱,列国之间的外交以及战略呈现复杂性。战国七雄之一魏国前身是晋国的一部分,它是从晋国分化出来的国家。春秋末晋卿魏氏与韩、赵三家瓜分了晋国,这一春秋强国被划分成了三个部分,已经“风光不再”。

前403年魏斯正式被周成烈王“承认”为新的诸侯,至此魏国开始走向春秋战国的舞台。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它的都城设立在安邑,在今天的山西夏县西北方向,在战国中期,魏国迁移了都城,首都设置在大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在战国七雄中,魏国采取了怎样的发展方向,魏国发展又呈现怎样的特点呢?

01

战国时期魏国的实力怎么样?又是如何发展直至消亡的?

战国初期傲视群雄的强国

魏国在魏斯,也就是魏文侯执政的战国前期脱颖而出,首先成为天下强国,在战国时期坐上了之一把交椅。魏国在战国时期强大,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由于魏斯在李悝的帮助下,实行了旨在 *** 生产的经济政策促进了魏国实力的增强。二是因为魏斯起用了吴起、乐羊、西门豹、翟璜等一大批人才,西取河西,北灭中山,南败楚国,取得了开疆拓域上的成功,并且极好地治理了内政。

三是由于在外部环境上,天下各国刚从春秋时代旧社会政治结构的震荡中挣脱出来,不唯振兴国家的内在条件不具备,而且雄长诸侯的意识尚未苏醒。魏国在战国初率先变法求强,在天下无强国的时机更易迅速成功。通过以上三个因素,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最强国。

02

走向衰败被秦消灭

强大了的魏国凭实力四处侵伐,各诸侯国立刻感到了它的威胁,被魏国逞威所 *** 觉醒了的争雄意识也迅速增长,生存和发展的欲望必然驱使它们要制衡强魏。随后,魏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激化,在几场战役中逐渐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魏国的衰败,中国历史一般以战国中期魏国在东线对齐国的桂陵、马陵之败,以及在西线对秦国的西河失守为标志,魏国终于被后起的东西两强所击垮,自此衰弱难振。

为了能够继续苟延残喘存活下去,魏国被迫迁都大梁,后来常受秦国欺凌,当年霸主雄风荡然无存,直到前225年,魏国为秦所灭。

在战国初崛起了的魏国没有经受起众国的联合制衡而走向衰弱,其中有着深刻的原因。首先地理原因成为魏国衰败的内在原因之一,魏国在地理上东齐西秦,南楚北赵,居平原之地,无险可守,四面受敌,在这样的环境下与列国竞争,魏国显然是处于绝对被动的。

战国时期魏国的实力怎么样?又是如何发展直至消亡的?

除了地理劣势之外,魏国的统治者多次出现战略失误。魏国的主要战略性失误在于:

1、魏与韩赵三分晋室后,虽一度强大,但总有后劲不足之弊。在战国初期确立霸主地位之后,魏国傲世天下,此时本应停止战争加紧发展经济,遗憾的是魏国没有注意很好地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出兵频繁,它以消耗国力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胜利,虽然成为了战国初期的霸主,但是国力耗费严重,作为一个综合国力只能占到中游水平的国家,魏国的财库无法支持继续征战。

2、魏国处列国中间地带,这属于一个绝对不利的位置,在这样的被动地理环境下,魏国没有长远政治战略指导下的稳定的军事目标和外交策略,东西为敌,四面出击,结果分散了力量,如果魏国几种一个点的力量,优先攻打其中一个国家,不去四面作战,那效果会好很多。

当时商鞅看出了魏国的这一大问题,他入秦后明确提出:“非魏并秦,即秦并魏,其势不两存明矣。”这一观点已经说明魏国与秦国的矛盾不可化解,并明确地以魏为主要进攻目标,而魏国却此时正热心于对韩赵的争夺,硫忽了对重点之敌的防御。

战国中期,魏国在外交上一度被纵横家左右,朝秦暮楚,没有独立的外交策略,错误的战略让魏国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3、魏国自魏斯以后的主要当政者在识才用才上缺乏应有的气魄和远见,多次出现用人失误。战国中期的魏惠王魏菪当初拒绝任用相国公孙座推荐给他的青年英才卫鞅(即商鞅),致其西入秦国,使秦兴盛。

商鞅后来在秦国受政敌逼迫出逃魏国,魏菪竟以其侵吞过魏国河西之地而欲囚之献秦,终将商秧逼回秦国之绝境,没有利用好这一人才。

而魏国误用了专权妒能的庞涓,他受庞涓的蒙骗,将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迫害致残并逼至齐国,给魏国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战国后期的安釐王魏容不下自己的弟弟信陵君魏无忌,致使这个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的杰出人才在异国客居十多年,晚年回国后又以多近酒色来消释魏之疑忌,魏斯之后的魏国失去了人才生存的环境,加上统治者昏庸无道不识人才,导致魏国走向衰败。

战国时期魏国的实力怎么样?又是如何发展直至消亡的?

4、在河西之地失于秦国后,魏国虽败,但还有背水一战的资本,但是懦弱的魏国立刻丧失了与秦竞争的勇气,不久把国都由安邑迁至大梁,表示了对秦国的退让姑息。

其再图恢复的勇气不足,对秦始终有忌惮,提起秦兵内心之中多有恐惧,几次与秦作战中取观望态度,在一定程度纵容了秦国的兼并,如果魏国据全国之力与秦国交战,后果由未可知。

战国时期兴旺一时并对众国构成生存威胁的魏国,在众国的制衡中由于自身的诸多原因走向了衰弱。从强到弱对于魏国本身来说确实是一个悲剧,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魏国的这一衰弱是一种“进步的”,由于魏国衰败成为另一些国家走向强盛的条件,成为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动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7/200315.html

“战国时期魏国的实力怎么样?又是如何发展直至消亡的?” 的相关文章

万历皇帝亲政后,有没有想过解决宗室问题?

万历皇帝亲政后,有没有想过解决宗室问题?

很多人都觉得“明实亡于万历”,那么万历皇帝亲政后都做了哪些事情,有没有想过解决宗室人太多,耗费太大的问题呢?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万历七年(1579年)正月,明朝600多名宗室子弟因为未经朝廷批准擅自结婚,被告到朝廷。万历皇帝朱翊钧对此很重视,为此召见了内阁首辅张居正,...

徐敬业:唐朝时期官员,曾拥兵十万,发动叛乱

徐敬业:唐朝时期官员,曾拥兵十万,发动叛乱

李敬业(636—684年),本名徐敬业,曹州离狐人,唐朝大臣,司空李勣的孙子,梓州刺史李震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敬业善于骑射,颇有才智。总章二年(669),承袭英国公,授太仆少卿,出任眉州刺史,迁柳州司马。光宅元年(684年),面对武太后废除唐中宗李显...

和郁:西晋时期官员,才望不及兄长和峤,以清干著称

和郁:西晋时期官员,才望不及兄长和峤,以清干著称

和郁(?-311年),字仲舆,汝南西平(今河南西平)人。西晋官员,鲁公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才望不及和峤,以清干著称,封为汝南亭侯,历任中书令、尚书左右仆射,累官至尚书令。永嘉之乱时,洛阳倾没,奔于苟晞,以疾卒。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和优秀的哥哥和...

历史上朱元璋能成为明朝开国皇帝,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上朱元璋能成为明朝开国皇帝,是如何做到的?

明太祖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顺治帝:“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吕思勉:明太祖起于草泽,而能铲除胡元,戡定群雄,其才不可谓不雄。后人对明太祖朱元璋评价极高。这是为什么?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朱元璋的生平,只能用“传奇”二字。隋末天下大乱,灾荒连连,...

顺治一共有八个儿子 顺治临死前为何想要传位给堂兄

顺治一共有八个儿子 顺治临死前为何想要传位给堂兄

对顺治帝明明有八个儿子,为何临死前却想传位给堂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世祖顺治帝福临是清朝第三位皇帝,入关定都北京以后的第一位皇帝,在位期间使清朝由关外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全国性政权,于顺治十八年因染天花而驾崩,年仅24岁。根据“汤若望传”来看,顺治帝临驾崩之前并不...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作战勇猛,性格孤傲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作战勇猛,性格孤傲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余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

钱谦益是什么人?他最后为何投降了清朝

钱谦益是什么人?他最后为何投降了清朝

钱谦益,中国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钱谦益曾经是东林党魁首,是文坛领袖。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他是一个风流才子,流连烟花柳巷,与秦淮八艳是好朋友。后来他明媒正娶秦淮了八艳之一柳如是。柳如是是然是妓女,但是她有才学,有气节。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三国时期周瑜是什么出身?他选择跟随孙策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时期周瑜是什么出身?他选择跟随孙策的原因是什么?

周瑜是东吴名将,在年少时与孙策交好。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准备脱离袁术自行创业的孙策,写了一封信给好友周瑜,召其相助,周瑜慨然率部来投。从此,周瑜成为孙策身边不可或缺的心腹将领,帮助孙策平定江东,在孙策死后,又辅佐孙权,为东吴鼎足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孙权称...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