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战国时期魏国的实力怎么样?又是如何发展直至消亡的?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7-19)220

魏国是周朝周王族诸侯国之一,战国七雄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战国时期周王朝分裂成多个诸侯国,天下一片大乱,列国之间的外交以及战略呈现复杂性。战国七雄之一魏国前身是晋国的一部分,它是从晋国分化出来的国家。春秋末晋卿魏氏与韩、赵三家瓜分了晋国,这一春秋强国被划分成了三个部分,已经“风光不再”。

前403年魏斯正式被周成烈王“承认”为新的诸侯,至此魏国开始走向春秋战国的舞台。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它的都城设立在安邑,在今天的山西夏县西北方向,在战国中期,魏国迁移了都城,首都设置在大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在战国七雄中,魏国采取了怎样的发展方向,魏国发展又呈现怎样的特点呢?

01

战国时期魏国的实力怎么样?又是如何发展直至消亡的?

战国初期傲视群雄的强国

魏国在魏斯,也就是魏文侯执政的战国前期脱颖而出,首先成为天下强国,在战国时期坐上了之一把交椅。魏国在战国时期强大,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由于魏斯在李悝的帮助下,实行了旨在 *** 生产的经济政策促进了魏国实力的增强。二是因为魏斯起用了吴起、乐羊、西门豹、翟璜等一大批人才,西取河西,北灭中山,南败楚国,取得了开疆拓域上的成功,并且极好地治理了内政。

三是由于在外部环境上,天下各国刚从春秋时代旧社会政治结构的震荡中挣脱出来,不唯振兴国家的内在条件不具备,而且雄长诸侯的意识尚未苏醒。魏国在战国初率先变法求强,在天下无强国的时机更易迅速成功。通过以上三个因素,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最强国。

02

走向衰败被秦消灭

强大了的魏国凭实力四处侵伐,各诸侯国立刻感到了它的威胁,被魏国逞威所 *** 觉醒了的争雄意识也迅速增长,生存和发展的欲望必然驱使它们要制衡强魏。随后,魏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激化,在几场战役中逐渐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魏国的衰败,中国历史一般以战国中期魏国在东线对齐国的桂陵、马陵之败,以及在西线对秦国的西河失守为标志,魏国终于被后起的东西两强所击垮,自此衰弱难振。

为了能够继续苟延残喘存活下去,魏国被迫迁都大梁,后来常受秦国欺凌,当年霸主雄风荡然无存,直到前225年,魏国为秦所灭。

在战国初崛起了的魏国没有经受起众国的联合制衡而走向衰弱,其中有着深刻的原因。首先地理原因成为魏国衰败的内在原因之一,魏国在地理上东齐西秦,南楚北赵,居平原之地,无险可守,四面受敌,在这样的环境下与列国竞争,魏国显然是处于绝对被动的。

战国时期魏国的实力怎么样?又是如何发展直至消亡的?

除了地理劣势之外,魏国的统治者多次出现战略失误。魏国的主要战略性失误在于:

1、魏与韩赵三分晋室后,虽一度强大,但总有后劲不足之弊。在战国初期确立霸主地位之后,魏国傲世天下,此时本应停止战争加紧发展经济,遗憾的是魏国没有注意很好地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出兵频繁,它以消耗国力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胜利,虽然成为了战国初期的霸主,但是国力耗费严重,作为一个综合国力只能占到中游水平的国家,魏国的财库无法支持继续征战。

2、魏国处列国中间地带,这属于一个绝对不利的位置,在这样的被动地理环境下,魏国没有长远政治战略指导下的稳定的军事目标和外交策略,东西为敌,四面出击,结果分散了力量,如果魏国几种一个点的力量,优先攻打其中一个国家,不去四面作战,那效果会好很多。

当时商鞅看出了魏国的这一大问题,他入秦后明确提出:“非魏并秦,即秦并魏,其势不两存明矣。”这一观点已经说明魏国与秦国的矛盾不可化解,并明确地以魏为主要进攻目标,而魏国却此时正热心于对韩赵的争夺,硫忽了对重点之敌的防御。

战国中期,魏国在外交上一度被纵横家左右,朝秦暮楚,没有独立的外交策略,错误的战略让魏国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3、魏国自魏斯以后的主要当政者在识才用才上缺乏应有的气魄和远见,多次出现用人失误。战国中期的魏惠王魏菪当初拒绝任用相国公孙座推荐给他的青年英才卫鞅(即商鞅),致其西入秦国,使秦兴盛。

商鞅后来在秦国受政敌逼迫出逃魏国,魏菪竟以其侵吞过魏国河西之地而欲囚之献秦,终将商秧逼回秦国之绝境,没有利用好这一人才。

而魏国误用了专权妒能的庞涓,他受庞涓的蒙骗,将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迫害致残并逼至齐国,给魏国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战国后期的安釐王魏容不下自己的弟弟信陵君魏无忌,致使这个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的杰出人才在异国客居十多年,晚年回国后又以多近酒色来消释魏之疑忌,魏斯之后的魏国失去了人才生存的环境,加上统治者昏庸无道不识人才,导致魏国走向衰败。

战国时期魏国的实力怎么样?又是如何发展直至消亡的?

4、在河西之地失于秦国后,魏国虽败,但还有背水一战的资本,但是懦弱的魏国立刻丧失了与秦竞争的勇气,不久把国都由安邑迁至大梁,表示了对秦国的退让姑息。

其再图恢复的勇气不足,对秦始终有忌惮,提起秦兵内心之中多有恐惧,几次与秦作战中取观望态度,在一定程度纵容了秦国的兼并,如果魏国据全国之力与秦国交战,后果由未可知。

战国时期兴旺一时并对众国构成生存威胁的魏国,在众国的制衡中由于自身的诸多原因走向了衰弱。从强到弱对于魏国本身来说确实是一个悲剧,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魏国的这一衰弱是一种“进步的”,由于魏国衰败成为另一些国家走向强盛的条件,成为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动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7/200315.html

“战国时期魏国的实力怎么样?又是如何发展直至消亡的?”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王坦之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王坦之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王坦之(330年~375年),字文度,太原晋阳人。东晋名臣、书法家,东晋尚书令王述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坦之出身太原王氏,年轻时与郗超齐名。投靠会稽王司马昱,出任从事中郎,迁大司马长史,袭封蓝田侯。迁侍中、左卫将军,联合谢安等人抗衡大司马桓温。桓温死...

刘章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有何种作为?

刘章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有何种作为?

刘章是齐王刘肥的儿子,吕后称制期间被封为朱虚侯。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刘章后因诛诸吕定天下之功,被封为城阳王,城阳王国治所在山东省莒县,笔者正好是莒县人,有机会瞻仰城阳王刘章的相关历史遗迹,感受浩然长存的英雄气概,以成此文。朱虚侯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入侍高后燕...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字孝则,吴郡吴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大臣,丞相顾雍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览群书,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人。名声广扬,远近闻名,孙权将孙策之女许配于他。以善于识人为名,官至豫章太守。人物生平顾邵博览群书,少年时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

王希孟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王希孟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王希孟是北宋晚期著名画家。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宋徽宗做皇帝并不称职,他在位时昏庸无能,朝中奸人当道。因此在他统治时期,时局动荡,起义不断。再加上金人入侵,而他不仅拿不出相应的策略,还任由佞臣胡作非为。因此,吏政更加黑暗腐败,军队也毫无斗志。不过,宋徽宗又算得上是历史上最有才华的皇帝,...

高士廉是什么人?他为何能成为凌烟阁功臣之一

高士廉是什么人?他为何能成为凌烟阁功臣之一

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高士廉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修订《氏族志》,评定唐朝世家大族的门第高低,帮助唐太宗提升了陇西李氏的地位,打压了山东士族的...

陆逊当初不是一个小将吗 刘备是怎么败在他的手里的

陆逊当初不是一个小将吗 刘备是怎么败在他的手里的

对刘备和陆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为何会败在小将陆逊手中?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夺荆州、取西川、并汉中,最终刘备得以称帝,跻身三分天下第一的霸主地位。刘备在汉中迎战曹操,以赵云一支奇兵战胜曹操,从而迎来了蜀汉的荣耀。但此时东吴吕蒙夺取荆州之后,执意斩杀刘...

汉中之战时赵云的任务是什么?他的表现是什么?

汉中之战时赵云的任务是什么?他的表现是什么?

汉中之战也是三国历史上一场大仗,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提起赵云,大家第一反应自然是长坂坡“七进七出”救出阿斗,白马银枪杀得曹军闻风丧胆;提起汉中之战,最容易想起的则是黄忠定军山之战阵斩夏侯渊,其实汉中之战时,赵云也奉献了很大的功劳,刘备因此称赞“子龙一身都是...

周瑜和陆逊相比谁更加厉害 正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周瑜和陆逊相比谁更加厉害 正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还不了解:周瑜和陆逊谁更厉害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道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发展,都离不开两个词,大一统和大混乱,这是古代封建王朝更新换代的常态,大一统时期,天下太平,政治清明,国家正常运行,人民丰衣足食,基本实现了所谓的天下大同,这可能是古代人民梦想中的生活。比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