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孙承宗上任后如何解决庞大的军费开销?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7-27)130

孙承宗上任后如何解决庞大的军费开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当然,王在晋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1580年到1644年的近64年时间属于“小冰河期”,气温偏低,极地冰川增加,降雨量减少,内陆干旱,作物歉收,这一系列反应已使大明帝国的财政捉襟见肘,财源一旦枯竭,就开不出军饷、发不出赈济,进而就会出现由饥荒、流贼、内乱、入寇等各种乱象构成的大灾难。

孙承宗上任后如何解决庞大的军费开销?

而后金也是在“小冰河期”的作祟下,仅靠渔猎已难于生存,不得不频频入寇抢掠。

所以,在王在晋看来,决定大明王朝生死的并不是后金的强大,而是大明王朝自身的虚弱。当下之计,只能关起门来,多调养,少折腾,等灾变过去,自己的身体强健了,才能把自己失去的要回来。

事实上,王在晋的这种想法,历史上也是有先例的。

东汉开国之初,匈奴趁中原动乱,不断剽掠边境,威名赫赫的中兴之主刘秀却自感国力凋敝,为了与民休息,采取了一系列息事宁人的做法,罢省边塞州郡,将六万余吏民全迁入居庸、常山以东,向匈奴示以忍让、退缩。

甚至在匈奴得寸进尺、一再侵凌的情况下,这位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会打仗的皇帝,还是一忍再忍,没有因此发动战争。

他的想法,无非是想避免战争,减少兵役和劳役调度,让百姓休养生息。

也正是有了刘秀的内敛,才有了后来窦宪燕然刻石的辉煌。

王在晋绞尽脑汁地想法子,是想在不能开源的情况下,通过节流以保证帝国的正常运作。

他清汰弱卒、裁撤多余的官员,制订修筑八里铺重城的方案……

可自孙承宗上台,一切都变了。

孙承宗为了收复失地,大力扩军,军队一下子就从五六万膨胀到了十四万!而且自八里铺到锦州修“四十七城堡”、“台”数百座,工程浩繁、宏大,耗费庞大。

天启初年,国家的财政收入不超过330万两,加上赋税连年拖欠,实际的收入只不过二百余万两,而财政支出却达到了五百余万两!为了填补巨大的亏空,寻找更多的军费来支持孙承宗构建这条庞大的关宁防线,天启朝几乎年年追加辽饷,到了天启六年,辽饷已增至7714121两。饶是如此,天启七年,大明朝的财政还是亏空高达1646575两。(《明史记事本末》户部给事中黄承昊上言:“今出数共五百余万,而岁入不过三百二三十万,即登其数,已为不足,而重以逋负,实计岁入仅二百余万耳!”)

清初,有个叫王一元的人,目睹孙承宗所修城池据点的遗迹,不胜感叹地说:“明季防边既周且备,不知费去几万万钱!”《辽左见闻录》。

但,孙承宗还没有停止的意思,他还打算通过这种方式继续修下去,一直修到将努尔哈赤赶出辽东为止。

也许,孙承宗觉得,只要将防线延伸到后金的地盘,但凭自己的十几万兵力,就能解决辽东问题了。

而问题很现实地摆在面前,杨镐兴兵十万,在萨尔浒败了;袁应泰和张铨曾议兵十八万,到头来,沈阳、辽阳丢失了;王化贞拥兵十五万,广宁同样溃败得不成样子。按照这个情形推算,要彻底消灭后金,没有二三十几万的兵力肯定是搞不定的,而要议兵三十万,国家财政就必须支两千万两白银来凑饷。

天,这两千万两白银从哪儿来啊?!

所以,很多人不支持孙承宗的搞法。

兵科给事中李鲁生就直言不讳地说:“从古征战未有陈师境上数年不进者,亦未有去敌既远虚设十余万之众坐食自困者。”(语见《明熹宗实录》卷六十)

他提出,“战则有战法”,要战,则秣马厉兵,定好进兵时间,虽然花费巨大,却一次性解决问题;“守则有守法”,要守,就远近安排侦察兵,监控敌情,固营垒,高城深池,屯田积谷,严防敌人进攻。兵不须众,马不须多,做好持久的准备。“今以十四万之众,岁费六百万,虽言唯敌是求,其实百事不办,战固未能,守亦羞称”。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孙承宗修筑宁远、防区前推进到锦、义等地,虽然名曰“恢复”,但实质上是徒有虚名。这些地方并没有宁前一带所修筑的坚固工事,一旦后金军进攻,这些地方根本没有坚守的把握,难保守军不鱼溃鸟散,而若守军果真不能坚守,那当地所囤积的粮食就有落到后金军手里的危险。(详见《明熹宗实录》卷六十)

远在南京的王在晋也不无痛心地上奏章称:“臣尝谓必有复全辽之力量,而后可复广宁,必有灭奴之力量,而后可复全辽。不然启无巳之争,遗不了之局,而竭难继之供,不可不虑。”(语见《明熹宗实录》卷二十六)

在孙承宗乾纲独断的胡搞乱搞下,王在晋的话很快就应验了。

事实上,孙承宗上任不到一年,庞大的军费开销就已经逼得朝廷财政接近透支。

天启三年七月,工科给事中方有度直言不讳,上书痛斥孙承宗祸国殃民,“军需驿骚,竭天下之物力供一隅”,他说,北方九边重镇(蓟镇、辽东、保定、宣府、大同、山西、延綏、宁夏、甘肃)的“正供”加到一起才三百四十多万,而如今孙承宗在山海关一处的十万军队,每年光吃喝拉撒就要耗费粮饷四百万,而天津、登莱、通州、密云、张家湾、京师、蓟镇、东江等协助辽事单位不得不跟着增兵,又得加饷近一百二十万,两项合计足有五百二十万之巨,逼得“百姓敲骨剔髓,鬻子卖妻,以供诛求,年复一年”。

按照这个形势发展,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即今东奴恋栈,长伏穴中,不向西遗一矢,而我之天下已坐敝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7/201644.html

“孙承宗上任后如何解决庞大的军费开销?”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张佳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张佳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张佳胤(1526年8月12日-1588年8月7日),避雍正帝讳,又作佳印、佳允,字肖甫、肖夫、肖父,初号泸山,号崌崃山人(一作居来山人),四川布政使司重庆府铜梁县人。明朝大臣、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万历...

朱元璋对朱棣没有怀疑吗 朱元璋为何没有采取行动

朱元璋对朱棣没有怀疑吗 朱元璋为何没有采取行动

对朱元璋知晓朱棣的野心吗,为何不除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此后这个出身贫贱的帝王,在其执政的三十一年里相继实行了一系列维系王朝统治、加强皇权的措施。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这一系列明初大案的发生,无不是朱元璋为后来者...

许褚为何要杀许攸?事后曹操是如何对他的?

许褚为何要杀许攸?事后曹操是如何对他的?

许褚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武将,曹操的重要部将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许攸背叛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当时在睡觉,来不及穿鞋,赤脚跑出来迎接。许攸建议曹操奇袭乌巢,烧毁袁绍粮草,这一招釜底抽薪,使得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击败了袁绍,立下大功,也因为有功,所以许...

苏泰是什么人?历史上她与皇太极之间是何关系?

苏泰是什么人?历史上她与皇太极之间是何关系?

皇太极,,爱新觉罗氏,清朝开国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翻看大清历史,有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叶赫部第二大美女苏泰太后为何甘心做皇太极的一颗棋子,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古老的叶赫河浪花翻卷着故事,映出叶赫家族女性的风采,可以说,在女真人中,叶赫部世出美女且闻名...

刘知几:唐朝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刘知几:唐朝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刘知几(661~721年),字子玄,徐州彭城人。唐朝大臣、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彭城刘氏。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进士及第,授获嘉主簿,迁定王府仓曹参军。长安二年(702年),修撰起居注,成为史官,历任著作佐郎、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

后世是如何评价张齐贤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张齐贤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人,后徙居洛阳,北宋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张齐贤登进士第,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

张鎡:南宋时期官员,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张鎡:南宋时期官员,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张鎡,字功甫,原字时可,南宋时期官员。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居临安,卜居南湖。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今传《南湖集》十卷,《仕学规范》四十卷。著有《玉照堂词》一卷。《全宋词》存词八十四首。与辛弃疾有唱和,词风亦稍近之。好作咏物词。人物生平循王张俊之曾孙。...

历史上蓝玉的能力怎么样?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上蓝玉的能力怎么样?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众所周知,蓝玉是明朝时期的开国功臣之一,也被誉为明朝中期的第一武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蓝玉是明朝名将常遇春的妻弟,因为跟着姐夫而从军立功。在常遇春的栽培下,蓝玉迅速成长为一代名将,多次出征漠北,大败北元,给予其沉重打击,为明朝解决了一个重大威胁。那朱元璋为何以谋反罪...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