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朝历代官员卸任后为何要返回故乡?不能留在原地养老吗?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8-09)130

古代官员卸任后都要返回故乡,即告老还乡,他们为什么不留在原地养老呢?主要当时的政策以及思想观念有关。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都会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发展,拼搏一生,在自己工作的城市购置房产,生根发芽。到退休年纪的时候大多数人会留在原地颐养天年,极少有回乡养老。然而在古代却不是这样的。

在很多古代影视作品中,我们时常听到“告老还乡”这个词,无论是七品小官,还是一品大员,只要到了解甲归田的年龄,都势必要离开生活多年的地方,回到自己的家乡养老。

历朝历代官员卸任后为何要返回故乡?不能留在原地养老吗?

卸任后的居住问题

在我国古代历朝历代,无论是都城官员还是地方官员,在上任时候就会分配好自己的府邸,官员在任期间可以免费居住府邸,但是没有所有权,离任的时候都要把府衙清空,以便下一任官员使用。

因此古代官员卸任之后,在当地是没有自己房子的,那么他们为何在任期间,不为自己置办房产呢?其实是因为各个朝代的政策都对卸任官员留在原地生活都有制约。

南宋时期,就有明文规定,各地各级官员休官后,三年内不能在任职地居住生活。如果任职期间在当地置有房产,三年以后也不能居住,违法者一律判刑。

到了满清时期以京官为例,天子脚下,寸土寸金,小官在京是买不起房产的。官职大一些的官员,虽然收入尚可,但是俗话说“伴君如伴虎”,避免过于瞩目引起皇帝猜疑,他们不敢在京置办房产。

而且紫禁城聚集着皇亲国戚,稍有不慎就可能得罪达官贵人,辞官后远离纷争,也是一种自保的 *** 。

由此可见,历朝历代古代官员的为官生涯一旦结束,就意味着必须离开为官所在地,回乡是更好的选择。

历朝历代官员卸任后为何要返回故乡?不能留在原地养老吗?

叶落归根的传统

古代人叶落归根的思想也影响着他们卸任后远离官场回到故乡。虽然老家不像大城市那般繁华,但是宁静安逸的生活氛围更适合这些卸任的官员安享晚年。

他们少年时期为了考取功名十载寒窗,在朝为官后更是战战兢兢。虽然顶戴花翎看上去风光无限,实际上数十年的为官生涯高枕而眠都是奢望。

经历了官场尔虞我诈,经历伴君如伴虎的如履薄冰,好不容易熬到解甲归田的年纪,他们只想远离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纷争,过一份简单舒心的晚年生活。所以告老还乡是更好的选择。

还有一点就是这些名声在外的官员回乡后在依然会受到家乡百姓追捧,很多人都会在家乡做一份事业,有创办私塾的,也有开医馆的。

前半生为朝廷尽职尽责,老了也算造福桑梓。

唐代名家贺知章在30岁的时候就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后一直在皇帝身边为官,86岁才卸任的他依然选择告老还乡,由于离家时间太久,故做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叹。

可是即便家乡很多人已经忘记他,即便他自己已经到了行动不变的高龄,但是依然归乡心切。

大概是叶落归根的思想自古就在中国人心中就根深蒂固,对于这些经历了世事繁华、看惯了人心险恶的官员来说,回到民风淳朴、世事安宁的家乡安享晚年,也是一种福泽。

历朝历代官员卸任后为何要返回故乡?不能留在原地养老吗?

回乡继承祖业

卸任后回乡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继承祖业,跟当今社会不同,古人没有退休金,官员也不例外。所以对于古代人而言,最有价值的祖业不是房产、不是存款,而是祖传的田地,当然也包括在职期间自己置办的田地。

古人常说士农工商,可见农业在我国古代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古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中,田地才是根本,有了田地就有了财富。人们评判一个家族的兴衰往往也是看这个家族的田产,有了田产就等于有了粮食,在古代“粮田”二字就是更大的资产。

官员落脚地随着职位变动而变动,住所也随之改变,但是家乡的耕田是不会变的,很多官员都会把家乡的土地作为其安身立命之本,在任期间大部分积蓄都会在老家置办土地,退休后即便不再吃皇粮,家乡的田地也足够后半生人寿年丰。

一部分富裕者还能将土地出租,除保证自己没有官职后自己依然可以安享晚年外,甚至几代子孙也可以衣食无忧。所以往往官员在任期间,但凡手中银两富足之一件事情并非在当地购置房产,而是在老家置地,提前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铺路。

历朝历代官员卸任后为何要返回故乡?不能留在原地养老吗?

荣归故里,衣锦还乡

官员告老还乡除了以上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上的“虚荣”,他们觉得卸官归家是“荣归故里、衣锦还乡”。自己为官一生,能够熬到功成身退,说明一生为官清正,虽然归乡时候已无官职,但是却是带着光环归来的。

有着这样的光环,在家乡就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无论做什么都会有众人捧场。如果留在他乡,卸任后会有新的官员接任,原来的下属和当地百姓会对新官员一呼百应,卸任后必定只能默默无闻,被人们遗忘。

回到家乡后,凭借着昔日光环被家乡称为贤达人士,读过书、有文化、有过功名,所以即便不再为官,依然在十里八村有一定声望,受人尊重,这些老人在精神方面可以得到很大满足。

由此可见,古代的政策习俗跟当今社会比还是很有差异的。在当今社会,但凡来到大城市打拼都希望能扎根于此,政策也都有着很大包容性,只要有想法、有能力就可以在任何城市立足。

而古代政策却不支持卸任后的官员留在原地发展,古人的思想也是秉承着叶落归根的方向,无论在外打拼多少年,取得多高的政绩,最终还是希望荣归故里。归乡后,远离那些官场的是是非非,过一段宁静平凡的普通生活,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我们没有生活在古代,无法评判哪一种方式更好,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当今社会的便捷,尽自己的努力在所向往的城市生根发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8/203942.html

“历朝历代官员卸任后为何要返回故乡?不能留在原地养老吗?” 的相关文章

光绪皇帝一直想夺取慈禧的权力 光绪皇帝为何没有能成功

光绪皇帝一直想夺取慈禧的权力 光绪皇帝为何没有能成功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光绪一直试图把权力从慈禧手中夺过来,为什么却始终没成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出现女性统治国家的情况并不多见,而在中国近代,通过层层上位,最终站在权力顶峰的慈禧,也一直是人们饱受诟病的人,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慈禧也用实际行动和胆识...

郑译是什么人?杨坚夺位时他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郑译是什么人?杨坚夺位时他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公元581年,杨坚登基成为隋文帝,并改国号为大隋。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太上皇宇文赟病重,其心腹大臣郑译却密谋让外戚杨坚辅政,导致北周最后被隋朝取代。郑译与宇文皇室的三代人都有密切交情,还深受宇文家信任,为何要背叛北周呢一,出身名门译从祖开府文宽,尚魏平阳公主...

关羽: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以忠义见称于后世

关羽: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以忠义见称于后世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以忠义见称于后世。关羽去世后,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时期,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名列“五虎上将”之首,使用青龙偃月刀。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追随刘备关羽,本...

历史上何进为何会召董卓进京?与袁绍有何关系?

历史上何进为何会召董卓进京?与袁绍有何关系?

从董卓进京夺权开始,中国历史便开始进入到战乱不休的汉末三国时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董卓本来只是个边地将领,却阴差阳错的进入洛阳,掌握了东汉朝廷的大权。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袁绍,那么袁绍为何建议何进召董卓进京呢?混乱的公元189年,各方势力大乱斗史学界一般习惯于把三国时代界...

曹丕即位后曹植穿丧服为汉朝痛哭 曹植后面的结局是什么

曹丕即位后曹植穿丧服为汉朝痛哭 曹植后面的结局是什么

曹丕即位,兄弟曹植穿上丧服为汉朝痛哭,后来结局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222年,31岁的曹植被哥哥曹丕封为鄄城王,封地远离京城,食邑只有2500户。之前,曹植和曹丕争储失败,所以他很受曹丕的忌惮和打击。昔日很受曹操宠爱的王子,如今成为被曹...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什么对此见死不救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什么对此见死不救

还不知道:关羽兵败走麦城时,同为五虎上将的马超督临沮,他为何见死不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三国演义》中,马超给人的印象中规中矩,他虽然武艺高强,但为人不孝顺,在父亲和弟弟被控制的情况下,选择发兵讨伐曹操,害死了自己的家人。关羽北伐襄樊时,吕蒙从背后偷袭,与...

街亭之战马谡怎么做才能挡住张郃十天以上 马谡有什么方法

街亭之战马谡怎么做才能挡住张郃十天以上 马谡有什么方法

对街亭之战中,马谡如何做才能挡住张郃10天以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采取的战略是:声东击西、阻援攻城。所谓的声东击西就是用疑兵来迷惑曹魏,让曹魏猜不出蜀军主攻的方向,而赵云则是这支疑兵的统帅,赵云率军走褒斜道,出箕谷,引诱曹魏关中主力,当时曹魏西部...

诸葛亮能带诸葛均 诸葛瑾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诸葛亮能带诸葛均 诸葛瑾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对诸葛亮带着诸葛均,为什么诸葛瑾不带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和诸葛瑾是亲兄弟,但是史书没有明载两人是否同父异母兄弟。从《三国志》的相关记载来看,两人同父异母的可能性比较高。诸葛瑾传转引吴书记载:“遭母忧,居丧至孝,事继母恭谨,甚得人子之道。”这就是说,诸...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