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都没有出现后宫干政现象 最后为什么会出现宦官专权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8-11)200

你真的知道明代宦官专权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明代没有出现后宫干政,明代为何却有宦官专权?

开篇思考

在明代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中,虽然不乏太后主政的局面出现,但始终没有后妃干政的情况,但一直伴随明代历史的,却是宦官专权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两个现象呢?

明代为何始终没有出现后妃干政

准确的说,明代的后妃曾多次在特殊情况或特定阶段摄政,理论上可以擅权专政,但事实上却没有出现过一次后妃专政取代皇权,甚至没有出现过一次外戚干政。

比如宣宗驾崩时,太子朱祁镇才九岁,大臣们以皇帝年幼为由,请太后垂帘听政。但太后并不揽权,她以“毋坏祖宗法”为由加以拒绝,而委政于“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所有奏章均令送内阁交由杨士奇等议处。太后病重时,召杨士奇、杨溥入宫,“问国家尚有何大事未办者”,士奇奏对未完,太后已崩。死后遗诏“允惟国家重事,存没在念……诸后妃家并须遵奉皇祖训戒,不许干预国政”。

再比如万历年间的李太后,当时小皇帝才十岁,无力亲政,皇权运行存在很大空隙,朝政大权实际掌握在李太后手中,“徙居乾清宫,抚视上,主持国策”。但李太后同样并不专权,而是将宫内之事交付冯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鼎力支持张居正进行改革,史称:“万历初政。委任张居正,综核名实,几于富强,后之力居多。”正是张居正十年改革之功,才为大明续命六十年。

明朝都没有出现后宫干政现象 最后为什么会出现宦官专权

为何明代的太后不会专权?

这主要是因为朱元璋当年留下的三条“祖训”,其一是规定后妃不得干预政治,其二是后妃只能从“良家子”中选出,其三是不准设立丞相。

后妃不得预政,是朱元璋亲自定下来的祖制,而且朱元璋对自己定下来的制度相当自信,要求子孙们绝对不能违背,这就使得不论哪一位太后,都不敢垂帘听政,否则就是违背祖制,必然受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武宗死后,张太后趁继位的朱厚熜尚未到京,曾提出改懿旨为圣旨,但马上遭到了首辅杨廷和等人的坚决反对,抬出来的大旗就是此举违背祖制。张太后无奈,只好作罢。

有明一代,除了明代开国初年,皇室与勋臣子女联姻之外,从宣德之后,选婚之权便“委之宦寺,求之市井”的“良家子”。所谓“良家子”,就是说后妃必须来自民间,这样与朝中的大臣们就没有任何联系了。后妃入宫之后,基本就与外世隔绝,她们的家族成员虽然也会得到封赠,但大多只是赏给虚衔,并且祖训规定不可以议政参政,所以后妃家族没有任何实权。史称“有明一代,外戚最为孱弱”。而后妃擅权与外戚专政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后妃一人,而无外戚外臣帮助,后妃完全没有足以擅权的社会基础和实力。

明朝都没有出现后宫干政现象 最后为什么会出现宦官专权

众所周知,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可谓费尽心思,设立五军都督府控制了兵权,废除丞相又控制了相权。朱元璋之后,明代采取的是内阁票拟、司礼批朱的内外双轨制,这种事权分割而又互相制衡的体制,使得后妃难以控制朝政。即便因为皇帝年幼,太后主政,也只能作为内阁与司礼监的平衡势力,当小皇帝渐渐长大,不管掌权的太后们愿不愿意,在内阁和宦官的逼迫下,都必须尽快归政于皇帝。主政十年之久的李太后,在万历皇帝大婚之后,也不得不立即还政于帝,搬出乾清宫。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明代后妃的主政只是临时性的、过渡性的,不可能像汉朝的吕后、唐代的武则天、清代的慈禧太后那样,彻底取代皇权。

为何明代宦官之祸如此严重?

自东汉以来,宦官就作为一支干预国家政治生活的特殊势力,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千百年来,宦官之祸比比皆是,可为什么明代的宦官为祸格外厉害呢?

朱元璋称帝之后,吸取了汉唐晚期宦官乱政的教训,宫中只设宦官不足百人,并且还明确规定,“内臣不许读书识字”,“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官阶无过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庭”。这基本就断绝了宦官乱政的可能性,但即便如此,朱元璋还是不放心,洪武十七年,他又特地在宫门置一块铁牌,刻上“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这几个大字,以示震慑。

尽管朱元璋的意愿是好的,但他亲手制定的明代的制度,却决定了宦官乱政乃是必然,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朱元璋取消了丞相制度。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本意,是集天下大权于皇帝一人,这样负责处理国家具体事务的六部就直接向皇帝本人负责,而不用再经过丞相这一关。但是朱元璋又不相信任何人,徐达、李文忠、刘基、朱升等一大批曾经跟他一起赴汤蹈火的元勋,几乎都被他剪除殆尽。所以,一面是纷繁复杂的国家事务,一面是无人可以信任,即便朱元璋通宵达旦的处理政务,也还是忙不过来。久而久之,便必然形成这种局面:谁跟他接近最多,便信任谁。享有这个得天独厚机会的,当然只有宦官。

所以,朱元璋到了晚年时候,就已经开始信任和重用宦官了,比如洪武十年,当户部奏天下税课司局征商不如额者一百七十八处时,朱元璋便“遣中官、国子生及部委官各一人核实,立为定额”,这是明代宦官在皇帝委派下干预财政的开始。李文忠曾对朱元璋说:“内臣太多,宜稍裁省。”朱元璋听后大怒,说道:“若欲弱吾羽翼何意?”随后下旨将李文忠的门客全部杀死,李文忠受此惊吓,不久病死。

明朝都没有出现后宫干政现象 最后为什么会出现宦官专权

既然朱元璋开了这个头,那么在他的子孙们看来,重用宦官,当然就是信乎有征,不悖祖训了。明代的皇帝们要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又力图穷极人间天上最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那么,由不离左右的宦官代为料理政事,也就势不可免。

从制度上说,内阁票拟、司礼批朱的内外双轨制,可以实现权力的平衡,由皇帝居中掌握,但实际上,内阁虽然后来在一定意义上取得了丞相的职权,但因为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所以并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这就使得内阁在和宦官的斗争中显得软弱无力,内阁的“票拟”权根本无法对抗司礼监的“批朱”权。

因为,司礼监的“批朱”权,实际上就是皇权的延伸,宦官们要专权,必须拉着皇帝的大旗作虎皮。武宗喜欢喝酒,刘瑾就趁着武宗喝到更高兴的时候奏事,武宗不耐烦的说,“尔何为,乃一一烦朕也,”魏忠贤则是趁着熹宗做木匠活的时候奏事,熹宗便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可见,即便如权势熏天的九千岁魏忠贤,也要借着皇帝的旨意行事。

明朝都没有出现后宫干政现象 最后为什么会出现宦官专权

综上所述

明代的制度决定了,无论皇帝愿不愿意,他只能信任身边的宦官,因为只有宦官才是他能够彻底掌握的,无论宦官的权力有多大,皇帝仍旧一言可定其生死,武宗翻手可杀刘瑾,崇祯上台几个月便可除掉魏忠贤。而如果权力落到内阁的手上,那么就会像汉唐宋等朝代一样,出现不可控制的权臣,进而威胁到皇位。两者相权,皇帝只能选择偏向于身边的宦官。

所以,即便如相对英明的宣宗、孝宗时,宦官依旧为祸不小;即便崇祯除掉魏忠贤,仍旧会重用其他的宦官,而内阁成员却不断换人,总数达五十人之多。

参考资料:《明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8/204211.html

“明朝都没有出现后宫干政现象 最后为什么会出现宦官专权” 的相关文章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是一句著名的谚语,通常被用来形容一种并非自己亲手所为,但最后的悲惨结果却是自己间接导致的情况。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周伯仁出身汝南周氏,为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为人谦逊有礼,很有才华,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才子。...

雍正上位后囚禁了几个兄弟 乾隆上位后为何将人给放了

雍正上位后囚禁了几个兄弟 乾隆上位后为何将人给放了

对乾隆为什么要放了雍正圈禁起来的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康熙的儿子被圈禁的皇子有: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其中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

朱祁钰夺取朱祁镇的皇位后 朱祁钰为何没有杀他

朱祁钰夺取朱祁镇的皇位后 朱祁钰为何没有杀他

朱祁钰夺了哥哥的皇位后,为什么不杀了自己的哥哥朱祁镇?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人云“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朱祁钰至死也不会想到,因为自己的那几个念头,放了朱祁镇一条生路,会让自己的结局那么的悲惨,以至于自己死不瞑目,死后,还被自己的哥哥将自己...

孙策要是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孙策要是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东吴能一统天下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沧桑与诗意的历史交相辉映,仿佛可以看到东汉末年风雨飘摇,群雄争霸,悲喜交错,情义血腥交错,一招一式,满盘皆输,千百年后,对于那段历史,人们各执一词,各执一词,有人问,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

洪适:南宋爱国重臣洪晧长子,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

洪适:南宋爱国重臣洪晧长子,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

洪适(kuò)(1117年—1184年),原名“造”,后更名“适”,字景伯,又字温伯、景温,号盘州,南宋著名的爱国重臣洪晧的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洪适因晚年居住老家饶州盘州,故又自号盘州老人,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人。因其父而入仕途。绍兴十二年(1142年...

演义中陈式是被诸葛亮当替罪羊处死 正式的他又是什么样的

演义中陈式是被诸葛亮当替罪羊处死 正式的他又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当作替罪羊处死的陈式,在正史中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三国演义中的陈式非常苦逼,他被魏延和诸葛亮玩弄于股掌之中,最终又被诸葛亮当作替罪羊处死,可悲至极!相比于演义中的悲催结局,陈式在正史中的结局就好得多了!自大爱吹牛的...

黄忠在三国武将排名中不许褚高,是为什么?

黄忠在三国武将排名中不许褚高,是为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汉末三国,名将辈出,因为演义的渲染,民间有一个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吕布排在第一,无可争议,其他的有些出入,但是,基本都能说得过...

项羽自刎后虞姬也跟着殉情了吗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项羽自刎后虞姬也跟着殉情了吗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项羽乌江自刎后,虞姬决然殉情,事实果真如此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楚霸王项羽和宠妾虞姬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被世人口口称颂、惋惜慨叹,还被许多戏曲家和音乐家编绎成了凄美的文艺作品,一如京剧名段《霸王别姬》、又如歌手屠洪刚的经典成名曲《霸王别姬》。面对垓下之围,项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