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王朝为什么会那么不着调?皇室贵族们有哪些荒唐行为?
西晋上承三国下启东晋,是由司马炎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一朵奇葩。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西晋刚开国时就败象显露,主要表现在帝国高层贵族们不务正业,整日以炫富、吃药、豪饮、清谈为时尚。上行下效,这些高层的荒唐行为,使举国上下竞相效仿,整个社会一片乌烟瘴气。先来谈谈这些时尚行为:
一、炫富
当时社会对金钱的崇拜超乎想象,统治阶级有恃无恐的公开炫富,就连晋武帝司马炎也参与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便是石崇与王恺斗富,石崇是西晋开国功臣石苞的儿子,王恺是司马炎的舅舅。
王恺用糖水洗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王恺用紫丝做了四十里地毯,石崇就用锦缎做了五十里。总之,王恺总是处于下风,于是向皇帝借了一件稀世珍宝,二尺多高的珊瑚树,向石崇炫耀,没想到石崇随手就将这株珊瑚树砸个稀烂,然后搬出六七株三尺多高的,让王恺随便挑选!
皇帝非常好奇,要见识一下石崇的富有,便精心打扮一番,用外国进贡的火浣布做成一件华丽的衣衫,亲自驾临石崇家。结果发现,石崇虽然穿着一般,但家里五十多名下人都穿着火浣布衣衫,令皇帝十分尴尬。
当时有个名叫鲁褒的文人,为了讽刺这种现象,写了一篇名为《钱神论》的文章,戏称钱为“孔方兄”,是万能的神,并最早提出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概念。
二、吃药与饮酒
这里的药名为“五石散”,是用五种药材配制而成,本是治疗伤寒病的热性药,但此药有个副作用,吃了以后会像毒品一样,飘飘然,宛若神仙,而且有壮阳的作用,成为当时社会名流的更爱。
但是,此药毒性大,服用后必须兴奋起来,使血液加速流动,称为“行散”,而且不能穿厚衣服,或者干脆 *** ,还必须喝大量的热酒,既可排毒,也有助于挥发。所以,当时的社会,如果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疯子,端着一壶热酒,一路裸奔,一路高歌千万不要惊奇,那必定是某位社会名流。
三、清谈
清谈是指“玄学”,以《周易》、《老庄》为指导思想,是魏晋时期流行的学术思想,所谈问题比较艰深难懂,所涉及的流域有:世界本源的有无、言意之辩、才性关系等,基本与现实没有半毛钱关系。
由于理论过于晦涩难懂,发展到后来基本变样。比如,当时有位名士名叫庾子高,自称清谈高手,但却连《庄子》都没有读过,大家请他讲一讲,他翻开《庄子》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于是对大家说:“我虽没读过《庄子》,但圣人的道理基本相同,今日一看,果然与我所想一致啊!”既不学无术,又厚颜 *** 。
太尉王衍,整日清谈,对本职工作军事指挥却一窍不通,导致西晋主力全军覆没,连羯族人石勒都看不起他。
在这些所谓社会名士的带动下,西晋社会以炫富为荣、以吃药喝酒为荣、以行为怪诞为荣、以崇尚玄虚为荣,而谁对实际事务感兴趣,全身心认真工作便会被认为是俗不可耐。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大一统的西晋为何如此不着调呢?我认为,除了极少社会因素外,大部分原因来源于上梁不正,来源于晋武帝带领下的帝国高层。归纳为三方面原因:
之一,魏晋两朝,曹家与司马家的皇位来路都不正。曹丕逼汉献帝禅让,结束了两汉四百年的辉煌;司马懿更加厚颜 *** ,趁曹氏皇帝叔侄二人出城给祖宗上坟之际,发动政变,窃取了大权。司马家后世子孙东晋明帝司马绍,听了祖宗这段不光彩的历史,羞愧的捂住了脸,说:“如此得来的江山,怎能长久!”
鉴于皇位来路不正,魏晋二朝特别注意防人之口,对把握舆论导向的知识分子管控很严。清谈源于东汉末年的清议,是当时知识分子为了对抗宦官专权,而自发组织起来批判时局,议论朝政的活动,正能量很强。
但魏晋时期,清议之风为统治者所忌惮,对有影响力的名士极尽拉拢、腐蚀等手段,不行就大开杀戒,比如竹林七贤。造成了知识分子的恐慌,所以,大家在一起莫谈国事,只能谈一些玄虚而艰深的学术问题,就变成了清谈。
第二,晋武帝司马炎在一统天下之前兢兢业业,在平吴一统后像换了一个人,极尽奢侈享乐。他将东吴后宫五千美女全部充实到自己的后宫,使后宫佳丽达到万人之多,连自己都挑花了眼,每天晚上坐着羊车,停在谁的门口就是谁。
不但如此,司马炎对下属炫富、奢侈之风不加禁止,反而推波助澜,在这样主子的带领下,整个社会迅速堕落,大臣们醉生梦死, *** ,不务正业。在司马炎眼里,这种君臣同乐代表四方升平,社会和谐,朝廷上下高呼皇恩浩荡,但却为统治带来了危机,使开国伊始的西晋便显现了颓败。
第三,据史料记载,东汉末年全国人口超过6000万,但经过黄巾之乱、军阀混战、三国时期到西晋太康初年只剩下了1600万,也就是是说,一百年间,人口下降了百分之七十。
这是一个可怕的数据,西晋初年能够活着的人都算劫后余生,大家有何理由不享受生活呢!指不定哪天再发生个什么大战就得脑袋搬家,更何况朝廷大员们带头享乐。所以,上行下效,奢靡风气迅速传播开来。
西晋结束了从黄巾之乱开始,一百年的动荡,形成了大一统的格局,本应埋头苦干,医治多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而以司马炎为首的统治阶级只知奢靡享乐,这种自毁根基的行为,使西晋从开国就走向了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