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西汉王朝采取的和亲政策,在历史上有何意义?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9-01)200

西汉王朝采取的“和亲政策”,在历史上有何意义?西汉王朝对外采取的“和亲政策”,

和亲,在中国古代也被称为“和戎”或“和番”,主要是指中原王朝与外族达成的政治联姻。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根据《左传》中的记载:“中行氏以伐秦之役怨奱氏,而固与范氏和亲。”由此可见,早在东周时期已有和亲的先例。

历史上西汉王朝与匈奴和亲的策略,甚至成为王朝延续过渡的一种重要政治手段。西汉的和亲政策伴随了西汉政权的建立和衰落的全过程,并且它对西汉王朝内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减少战争、推动生产发展、促进民族融合等。

01西汉和亲的历史背景‍

西汉王朝的和亲历史开始于“平城之围”,史学家也称其为“白登之围”。汉高祖刘邦意识到,王朝建立初始,不宜与匈奴进行正面的武力对抗,于是决定采取和亲的方式来维护和平稳定的关系及边疆的稳定。刘邦与匈奴的和亲完全是被动的,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有屈辱的意味。所以,西汉王朝是积极推动和亲的一方,匈奴则是接受和亲者。

那么,刘邦到底考虑到哪些因素,为何要与匈奴和亲呢?

西汉政权建立之初,历经了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已经非常困难,老百姓已经忍受多年饥饿。根据《汉书》记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由此可见,并不是刘邦不敢与匈奴硬碰硬,而是王朝内部不允许再次挑起战争。在军事力量无法抗击匈奴的时候,西汉王朝于是提出和亲的政策。

至于当时军事力量比较强大的匈奴,为何又愿意同意和亲呢?

从匈奴的角度来看,他们常年过着游牧生活,可是漠北地区经常发生旱灾、严寒以及暴风雪等自然灾害,所以匈奴各部落也过得并不好。为了生存发展,匈奴必须要另寻生存空间,但这也是有非常大风险的。领土之争往往会伴随战争,匈奴其本意肯定是不愿再继续征战的。

西汉王朝采取的和亲政策,在历史上有何意义?

西汉王朝主动提出和亲政策,匈奴自然是愿意接受的。首先,通过和亲能够提高匈奴部族的政治影响力,西汉王朝还要向匈奴纳贡,借此可以宣扬国威,震慑周边的小国;其次,通过和亲,匈奴部族可以获得大量的金钱和资源,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最后,匈奴部族并没有因为和亲和同意停止侵略,与西汉和亲并未影响自己的发展战略,等到日后强大,照样可以出兵。

总结来看,和亲政策能够满足西汉王朝与匈奴双方的各自利益,它成为了双方维持和平发展的一个平衡点。

02不同时期的和亲方式

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和亲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西汉初期,由于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是处于敌对状态,双方和亲的方式也比较特殊。西汉王朝通过向匈奴遣送公主、附赠金银钱财等讨好的方式与匈奴建立亲密关系。从实际情况来看,匈奴的确也减少了对西汉边境的侵扰次数,但侵扰从未停止过。

西汉王朝采取的和亲政策,在历史上有何意义?

随着西汉王朝的国力不断提升,和亲政策的内核也在发生变化,比如西汉与乌孙的和亲,这属于友好国家之间的和亲。西汉王朝通过张骞出使西域,与西域诸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于是派公主和亲。这一种和亲方式实际上是军事方面的联盟,西汉王朝与乌孙等国联合起来与匈奴抗衡。公元前71年,西汉和乌孙联合击败匈奴,自此匈奴开始衰落。

经过多年休养生息,西汉王朝逐渐强大起来,汉武帝时期的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突飞猛进。反观匈奴部族,西汉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让匈奴走上灭亡的边缘,多年的战争使得匈奴一蹶不振,很多部族选择西迁。此时的和亲政策发生转折,匈奴臣服于汉朝,这一时期的汉朝在和亲上掌握绝对主动权,并且将匈奴部落变成汉朝的一个地方政权。昭君出塞就是在这种关系下进行的和亲,和亲的意义也发生变化。

03和亲政策的意义

西汉和亲政策的制定,对王朝内部的影响比较重要,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西汉王朝为自己赢得了很长一段发展时间。由于和亲政策是制定于特殊的时期,当时广大民众和当权者都无力开展战争,也无心战争,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战争的发生。并且和亲政策对西汉王朝及后世影响深远,后人将和亲政策的内核不断延伸,它不仅仅只是政治联姻,更是民族融合与发展的重要桥梁。

因为和亲政策实施,西汉边境的居民得到稳定生产的契机。整个西汉王朝得到喘息的机会。经过多年的韬光养晦,西汉王朝发展迅速,还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西汉王朝内部的政治、经济方面得以更好地发展,和亲政策为王朝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随着和亲政策的实施和发展,西汉北方边境民族之间不断融合,民族关系也持续发展,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得到了巩固。和亲政策使得民族之间不仅形成政治一体化,还促进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产生碰撞,使得匈奴等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表现出趋同性。

04小结

西汉王朝所实行的和亲政策,不同于政权之间的普通联姻关系,它也是西汉王朝和少数民族之间建立民族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和亲政策伴随了西汉王朝的建立、崛起和衰落的全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当权者对减少战争、促进生产和实现民族融合的美好愿望。国家发展强大,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才是黎民百姓所愿意看到的太平盛世。

我们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背景,分情况来看西汉的和亲政策,从建立初期到慢慢崛起,再到最后的形势逆转,西汉王朝始终没有摒弃和亲的方式。对于和亲政策的评价和分析,我们也需要理性对待,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9/207942.html

“西汉王朝采取的和亲政策,在历史上有何意义?” 的相关文章

曹操当初为什么要杀华佗 曹操后面有没有后悔

曹操当初为什么要杀华佗 曹操后面有没有后悔

还不知道:曹操当年为什么要杀了华佗?杀了之后,曹操有没有后悔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切都是误会,曹操刚杀了华佗,就意识到自己做了傻事。于是他编出了所谓多疑杀华佗的说法,实际上全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一日,华佗正在家中与妻儿一起吃饭。突然家中来了一伙人,自称是曹操的...

郅都是个什么样的人?窦太后为何一定要杀他

郅都是个什么样的人?窦太后为何一定要杀他

正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悠久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过一大批铁骨铮铮的真英雄,郅都,西汉时期河东郡杨县人,是一位著名的军事人才,后人将他和战国时期的廉颇、赵奢这些名将并列在一起。汉文帝时期以郎官的身份服事,到景帝即位,郅都的官职升到了中郎将,成为皇帝身边的亲信。有一次汉景帝...

容妃生前只是一个妃子 死后康熙为何追封为皇后

容妃生前只是一个妃子 死后康熙为何追封为皇后

对为何在容妃去世后,康熙追封她为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读:这是《康熙王朝》中的剧情,容妃被追封皇后也是众望所归。康熙一生坎坷,父母双亡后在祖母太皇太后孝庄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经过鳌拜擅权、三藩叛乱让康熙逐渐成熟,艰难的国事伴随康熙成长而能为他排解烦闷的只有孝庄...

沈万三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朱元璋为何要对他下手

沈万三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朱元璋为何要对他下手

还不知道:朱元璋为什么要干掉沈万三?沈万三最后的结局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这个问题,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沈万三是谁?二、三次打击彻底干掉三、朱元璋为什么干掉沈万三家族?四、沈万三对朱元璋的还击沈万三是谁?沈万三,本名叫沈富贵,字仲荣,别号万三,元...

崇祯皇帝要是没有杀魏忠贤的话 明朝结局会不会更好

崇祯皇帝要是没有杀魏忠贤的话 明朝结局会不会更好

还不知道:崇祯如果没有杀魏忠贤,明朝的结局是不是会更好一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忠贤是妇孺皆知的大奸贼、大反派,这是毋庸置疑的,崇祯皇帝评价说:“魏忠贤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崇祯皇帝爱杀大臣,向来有很多争议,但对杀魏忠贤,却没有人...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还不知道:明朝灭亡时,崇祯发出求救的圣旨,为何没有将军进京救驾?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7世纪的明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明朝有难时,边疆的将领却无动于衷,他们为何会抛弃明朝?当李自成快要打到北京时,崇祯发出了救命的圣旨,回应的将领却寥寥无几。当时的明朝,手握重兵...

蜀汉灭亡之后,姜维为何还想复国?

蜀汉灭亡之后,姜维为何还想复国?

263年司马昭派出钟会、邓艾等人率领18万大军所灭亡,蜀汉灭亡于军事斗争。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姜维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忠于汉室,一生忠勇,为蜀汉政权立下汗马功劳。邓艾偷渡阴平,奇袭成都之时,姜维正在剑阁前线和钟会大战,当时,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后主刘禅立即投降,...

历史上平阳公主与柴绍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平阳公主与柴绍之间有何故事?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柴绍之妻。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柴绍与平阳公主都是唐朝名将,为唐朝立足关中立下汗马功劳,奠定了大唐一统天下的基础。那柴绍与平阳公主是如何为大唐建功立业的呢一,结为夫妻柴绍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冠军县公柴烈之孙,隋朝太子右内率、钜鹿郡公柴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