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地动仪真的有用吗?为何地动仪从教科书中移除了?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9-03)160

翻开我们五千年的地震历史,站在C位的那个人,叫“张衡”。他与他发明的“地动仪”,似乎是许多孩子对于地震知识的启蒙。

地动仪真的有用吗?为何地动仪从教科书中移除了?

可是疑问也随之而来:既然“地动仪”对于监测地震非常灵敏,为何如今没有被普及?反倒是这段关于地动仪的内容,被悄然从教科书中删除了。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疑问:地动仪,真的能准确预测地震吗?

张衡与地动仪:

教科书中的地动仪装置,外表像个酒坛。那酒坛上附有八条龙,每条龙嘴里含着一颗珠子。当某个方位将有地震时,其对应方位的龙嘴会自动打开,龙口中含着的珠子就会掉落至下方的蛤蟆口中。古人使用公元132年由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发明的这套装置,来判断某方位将有地震发生。

在历史上,记载了地动仪曾成功预测到一次地震。那天,一条龙嘴中的机关被触发了。但大家都没有感觉到地面有震动,大家觉得张衡骗了他们。但几天后突然使者送信来,说距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方位与被触发机关的龙嘴一致。自此以后,张衡被奉为中国古代地震之一人。

为何地动仪被从教科书中移除了?在2010年以前的人教版教材中,曾经介绍了张衡和他的地动仪。课文中是这样写的:科学家张衡制造了一种仪器,能测定地震方向,叫做地动仪。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可是在2016年的部编本教材和2017年的统编本教材中,关于张衡和地动仪的这段介绍却被悄然移除了。难道地动仪是“不灵”了吗?

《后汉书张衡传》:“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钢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杨,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因为年代实在太过久远,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一号机早已失传,他也没有留下图样或者详细描述。之前我们在教科书中看到的地动仪,是1951年由一个叫王振铎的人,根据这196个字,结合自己的想象复原而成的。随后这台地震仪的照片与介绍文字,被选入教科书上。但后来这台地动仪在学界的争议很大,因为它经过实际测试,仿佛无法使用。最终判定,这台于1951年由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模型,由于复原原理有误,所以从教科书中移除了。但我们认为虽然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无法“正常工作”,却不代表1800多年前的那台也“无法工作”。

地动仪真的有用吗?为何地动仪从教科书中移除了?

此后,科学家与史学家合作,寻找问题的关键点。史书上那段关于地动仪的记载中,有一段写的十分暧昧: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钢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虽然史料中对于地动仪的外观描述极为详尽,但开头那句“中有都柱”,是什么意思?这个“都柱”部分,显然就是地动仪最核心的技术,也就是它的心脏。那么这颗“心脏”,是什么样的设计原理?用了什么材料?对此,我们一无所知。

其实,从1875年到现在的100多年间,有无数的科学家在这个领域进行探索。曾经有13种概念性的地动仪复原模型,包括王振铎的作品在内,都无法“正常工作”。大量的实验失败后,有些人已经不相信有地动仪的存在。

但好在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认知与科技也在不断进步。近年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冯锐及其团队发现了《后汉书·张衡传》撰写之前,有7份对地动仪有记载的古版刻本,说明史料记载不是孤证。他们坚信张衡地动仪肯定存在,而且是会工作的。于是,重新复制地动仪的工作,被再次提上日程。

2002年,由冯锐任课题组组长,组员有国家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单位的专家们。经过专家们6年的通力合作,终于在2008年复原出一台能够正常工作的地动仪。这台1/6原大模型,如今被放置于国家地震局大厅之中。

那么,王振铎和冯锐的复原模型,有何区别呢?

王振铎模型:即“都柱”是一个类似倒置酒瓶状的圆柱体,控制龙口的机关在“都柱”周围。这一种模型已被基本否定。

冯锐模型:即“都柱”是悬垂摆(见袁宏《后汉纪》),摆下方有一个小球,球位于“米”字形滑道交汇处(即《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说的“关”),地震时,“都柱”拨动小球,小球击发控制龙口的机关,使龙口张开。另外,冯锐模型还把蟾蜍由面向樽体改为背向樽体并充当仪器的脚。该模型经模拟测试,结果与历史记载吻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9/208197.html

“地动仪真的有用吗?为何地动仪从教科书中移除了?” 的相关文章

雍正改革都做了什么 乾隆上位后为何就毁掉了

雍正改革都做了什么 乾隆上位后为何就毁掉了

对乾隆与雍正不合?为何一上位就毁掉雍正改革,雍正又改了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他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一生六下江南奢靡无度,更是一上位就迫不及待地,毁掉了他爹所推行的改革,他就是雍正的败家儿子乾隆,乾隆为何要毁掉雍正改革?,他又是如何毁掉雍正改革的?今天我们就来聊...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1713~1784),字成祉,号希仁,天馥,又号莲峰、五莲山人,二所亭。山东诸城王璊村人。诸城易学传承人之一,清朝时期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学能文,性方品正”。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进士。...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何进兵权在握,为何不直接杀了十常侍,却要引董卓进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说曹操、刘备和孙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新格局,那么何进就是这场政治洗牌的荷官。为了能在汉灵帝死后的东汉政局中大权独揽,掌握着天下所有兵权的大将军何进,决心铲除敌对势力宦官集团。有人...

杨厚:东汉时期官员,世代善图谶,曾图谶谏言

杨厚:东汉时期官员,世代善图谶,曾图谶谏言

杨厚(72年-153年),字仲桓,东汉官员,四川广汉新都人,生于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卒于汉桓帝永兴元年(153年),年八十二岁。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学父业,精图谶学。永建二年(公元127年)汉顺帝遣使特征至长安,拜议郎。累官侍中。每有灾异,厚辄上消救...

诸葛亮能带诸葛均 诸葛瑾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诸葛亮能带诸葛均 诸葛瑾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对诸葛亮带着诸葛均,为什么诸葛瑾不带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和诸葛瑾是亲兄弟,但是史书没有明载两人是否同父异母兄弟。从《三国志》的相关记载来看,两人同父异母的可能性比较高。诸葛瑾传转引吴书记载:“遭母忧,居丧至孝,事继母恭谨,甚得人子之道。”这就是说,诸...

图海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图海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朝抚远大将军图海率兵围攻平凉。为了尽可能减少战争带给军队与百姓的伤亡,图海采用先震慑后劝降的策略,在周培公的帮助下,成功迫使王辅臣投降,拿下平凉城。那图海是如何攻...

朱高炽体弱多病,朱高煦战功卓著 朱棣为何选择朱高炽做继承人

朱高炽体弱多病,朱高煦战功卓著 朱棣为何选择朱高炽做继承人

还不知道:朱棣为何选体弱多病的朱高炽为太子,而非战功卓著的朱高煦?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熟悉明朝历史的人想必对朱棣这位皇帝并不陌生。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后来被朱元璋封为燕王驻守北地。按理说朱棣是不会继承皇位的,但是他的野心勃勃使他发动了著名的靖难之役,从而从...

秦始皇灭六国抓到的俘虏肯定不少 秦始皇又是怎么处理的

秦始皇灭六国抓到的俘虏肯定不少 秦始皇又是怎么处理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始皇扫灭六国时,抓来的俘虏怎么处置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始皇扫灭六国,前后十余年,出动兵力总计百余万人次,大小数百战,当然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既然胜利,就会抓不少俘虏,那么,这些俘虏,秦始皇以及秦国最后都怎么处置了呢?事实上,关于俘虏,历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