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司马懿发动政变时,身边只有三千人吗?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9-10)160

司马懿发动政变时,身边只有三千人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平陵之变发生前,作为曹睿的托孤之臣,司马懿其实已经被另一个辅政大臣曹爽,排除在了魏国更高决策权外。

曹爽明面上晋升司马懿为太傅,通过这种明升暗降的方式,夺走了司马懿作为一名辅政大臣的所有实权,之后更是任命自己的亲兄弟曹羲和曹训为中领军及武卫将军,完全把持住了宫中禁军的控制权。

司马懿发动政变时,身边只有三千人吗?

可以说,即使是考虑到司马家族隐藏的三千死士,我们依旧找不到司马懿逆风翻盘的可能,但司马懿却依旧做到了!

他之所以能够化不可能为可能,既是他精密筹划、步步为营的结果,同时也与当时的政局形势以及曹爽等人的怯懦有关。

先来说一说司马懿本人的布置。开头提到,曹家安排曹羲、曹训兄弟掌控禁军,这就避免了禁军为司马懿所用的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支兵马就可以成为曹家的保护伞。

禁军的调动无比敏感,一般情况下必须有禁军将领,乃至皇帝本人的命令才能出动。结果,禁军的这一特性成为了司马懿着重注意的软肋。

在高平陵之变发生时,原本应该统摄禁军的曹氏兄弟因为司马懿的故意示弱,竟然没有一丝警惕的一齐出了洛阳。失去了两位将军的指挥,禁军几乎没有任何消息来源去了解和洞悉整个政变发生的过程,甚至在一开始都不清楚洛阳城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如此一来,群龙无首的禁军虽然依旧不能被司马家轻易调用,但同时却也成了被困在军营中的一步死棋。结果,京中禁军被完全困死,而司马家苦心孤诣所积攒和蓄养的三千死士,就成了当时京中一股难以匹敌的军事力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当然了,禁军的困局不能完全归咎于曹羲、曹训两人的疏忽大意,司马懿本人堪称影帝的“临终”表演,同样也是曹家人丧失警惕心的重要原因。

司马懿发动政变时,身边只有三千人吗?

第二条原因则源自于当时魏国内部逐渐激化的矛盾。

曹睿驾崩前,曾经三日之内连下五道火诏,将正在辽东前线指挥作战的司马懿叫了回来。

面对匆匆赶来的司马懿,曹睿睁开浑浊的双眼,紧紧握住司马懿的手,说“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

可以说,从当时的语境和语态来看,曹睿的临终托孤的重点都是在司马懿,而非后来大权在握的曹爽身上。但可惜的是,曹魏内部的根系绝非司马懿可以轻易撼动的,在曹睿驾崩后,曹爽逐渐把持朝政,成为当时魏国当权者。

只不过魏国虽是曹操所建立,但从任何意义上来讲,它都不应该是一家一姓的私产,即使是曹家也不例外。

比如在魏文帝时期,曹丕就曾经多次试图割裂皇权与曹氏族人的利益纠葛。而在曹爽掌权后,他的许多做法与其说是为了忠于皇帝,不如说是为了曹家的利益。

正因如此,在一些涉及到根本性问题的站位时,魏国内部的冲突开始显现开来,比如曹氏宗亲与士族阶级的利益冲突,皇帝本人与曹家的权力错位,都在此时埋下了伏笔。

与强大的曹家相比,士族阶级甚至皇帝本人的力量长期处于下风,这也是为什么在高平陵之变中,与皇帝本人一荣俱荣的郭太后会站在司马懿一边的原因之一。

除了上述两条原因以外,曹爽本人的应对态度同样是促成高平陵之变曹家完败的重要因素。

后三国时代,是人们对于三国末期历史的一种评价,相较于群雄逐鹿的前三国时期,这一时期的故事,即使是在小说中也显得有些乏味。西晋狂士阮籍在缅怀广武地区的楚汉古战场时,曾感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而后三国时代的历史,也可以用这句话来评价。

作为高平陵之变中的关键人物,曹爽在得知司马懿发动政变后的举动,实在是有些上不了台面。当大司农桓范赶来向他报信时,他既没有听从对方的建议带皇帝去许昌,召集全国兵马围剿司马懿,也没有利用身边现有的兵力去抵抗司马懿可能的攻势。

相反,他听信司马懿只夺兵权,不伤人命的承诺,放弃抵抗安安稳稳的做一个富家翁。之后的结果众所周知,在曹爽等人放弃抵抗后,司马懿虽然表面上放弃对曹爽等人的追究,却在暗地里搜罗编织曹爽等人蓄意谋反的证据。

最终,曹爽被夷灭三族,曾经根基深厚的曹氏宗族也元气大伤。可以说,曹爽这位身居高位的曹姓权臣,虽然在朝堂的政治倾轧中有着高超的手腕,但是面对司马懿以生死为赌注的政变时,却变得畏首畏尾,直接断送了曹氏家族的未来和前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9/209477.html

“司马懿发动政变时,身边只有三千人吗?” 的相关文章

把治国的重心转向文治,乾隆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把治国的重心转向文治,乾隆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清朝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清朝结束了长达70年的统一准噶尔之战。至此,乾隆皇帝治下的清朝既无内忧,也无外患,暂时进入了全盛时期。从乾隆二十四年起,清朝有了一段时间的全盛时期,也是所谓“康乾盛世”的全盛时期。既然太平盛...

邓艾: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偷渡阴平,使得蜀汉灭亡

邓艾: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偷渡阴平,使得蜀汉灭亡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其人文武双全,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

刘璿:三国时期蜀汉宗室,他为何被乱兵所杀?

刘璿:三国时期蜀汉宗室,他为何被乱兵所杀?

刘璿(224年―264年),字文衡,涿郡涿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宗室,蜀汉昭烈帝刘备长孙,后主刘禅长子,北地王刘谌长兄,母王贵人。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璿生于建兴二年(224年),延熙元年(238年),立为太子。咸熙元年(264年),蜀汉大将...

三国时期的东吴江表十二虎臣是哪些人?他们的实力怎么样?

三国时期的东吴江表十二虎臣是哪些人?他们的实力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为孙吴基业的开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陈寿在《三国志》中,将十二人合为一传,盛赞他们为“江表之虎臣”!那么将江表十二虎臣中,谁的战斗力最强呢?小编根据史书中的相关记载...

历史上曹叡是真的不知道司马懿有异心吗?

历史上曹叡是真的不知道司马懿有异心吗?

曹睿,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作为曹魏重臣,辅佐曹魏四代君主,功勋赫赫,但是,司马懿又有异志,而且老谋深算,阴险狡诈,最终,发动“高平陵政变”,篡夺了曹魏大权,成为奸臣。那么,问题是,曹操都看出来司马...

吕常: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为官清正俭朴,深得民心

吕常: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为官清正俭朴,深得民心

吕常(161~221),荆州南阳博望人,三国时期曹魏横海将军、章陵太守,为武猛都尉厉节中郎将裨将军,封关内侯。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常以中勇,显名州司,试守雉长,执戈秉戎,慎守易,兵不顿于敌国,坠不侵于四邻,拜武猛都尉厉节中郎将裨将军,封关内侯。王师南征,与充军从,奄有...

蔺相如的一生对赵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蔺相如的一生对赵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赵国将相失和的时候,廉颇瞧不上蔺相如。认为蔺相如并没有什么功绩,仅凭一张嘴,一阵巧言令色,就当到了宰相的高位,而且排位还在他廉颇的前面。廉颇觉得自己为国带病作战,出生入死,最后竟然比不上一个卖买嘴皮子的。所以扬言说,...

孙权当初强调不能杀关羽 孙权最后为何还是下手了

孙权当初强调不能杀关羽 孙权最后为何还是下手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中,东吴孙权一再强调不能杀关羽,背后原因是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孙权一再强调不能杀关羽,但是最后他还是杀了关羽?这个中原因,我当然知道,因为对于孙权当时的心情我感同身受。我所说的感同身受当然不是指杀关羽事件,而是指孙权那种犹豫不决的心情。...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