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苏轼晚年时为什么会被贬至遥远的海南岛?他在海南过得怎么样?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9-18)200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的一生在仕途上饱受打击,屡遭迁谪,六十二岁时被贬到了遥远的海南岛儋州。他为什么会被贬到这里的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苏轼晚年时为什么会被贬至遥远的海南岛?他在海南过得怎么样?

朝廷在哲宗亲政以后,新党上台,旧党人士遭受报复打击,纷纷被贬到边远蛮荒之地。年近花甲的苏轼在昔日好友章惇的“特殊关照”之下,远远地贬到了岭南的惠州。在宋朝,岭南地处边远,疫病横行,是人们谈之色变的“人间地狱”,章惇得意地想,这下有你苏东坡好受的了。

谁知生性豁达的苏轼在惠州还呆得不错。他在这里盖了房子,叫来了儿孙,居然打算长住下去。他还写了一首叫做《纵笔》的诗: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据南宋曾季狸的《艇斋诗话》记载,这首诗传到京城以后,被当时的宰相也就是苏轼的老朋友章惇看见了,章惇心里非常不高兴,哎呦,苏轼居然还这样安逸,还能“春睡美”,他恶狠狠地说:“苏子瞻尚尔快活!”章惇想,还有什么更坏的地方,好让苏轼去吃吃苦头,有了,继续往南,他下令把苏轼贬到了儋州。

儋州,就是现在的海南岛。当然,章惇可不是好心让苏轼去度假的。宋朝时的海南,是全国最荒凉的地方,那里荒无人烟,毒蛇猛兽遍地,没有医药。所以在当时,流放海南是仅比杀头轻一等的处罚,历来贬谪到海南的大臣,大都是有去无回。

苏轼晚年时为什么会被贬至遥远的海南岛?他在海南过得怎么样?

绍圣四年(1097年),60岁的苏轼带着小儿子苏过,被一叶孤舟送过了琼州海峡,登上了海南岛。

苏轼顶着琼州别驾的虚衔来到儋州的昌化军,此地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气候炎热,环境恶劣。幸亏当地长官敬重苏轼是一代文宗,妥善安排了苏轼父子二人的吃住。但好景不长,湖南提举董必访察广西时,听说苏轼住在昌化官舍里,就派使者渡海而来,不仅把苏轼赶出了官舍,还命令当地官府,既不准苏轼借住,也不允许他租住民房。这简直是要置人于死地啊!

苏轼所受的迫害达到了极致,他在给朋友的信里写道:“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在儋州的之一个中秋节,他写了一首《西江月·中秋和子由》的词: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虽然词写得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虚无的深深感叹,但天无绝人之路,最是超然的苏东坡也不会就这样被击垮。他向当地人买了一块地皮,父子二人动手盖房。淳朴善良的百姓纷纷过来帮忙,他们送来了盖房所需的材料,几间茅屋很快就建成了。因为房子处在一片桄榔林中,苏轼就称之为“桄榔庵”。百姓们又送来了食物和粗布,苏轼再次感到了生活的美好,他打算终老于此了。

苏轼想起在惠州写的那首诗,就一连写了三首同样命名为《纵笔》的诗歌: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苏轼晚年时为什么会被贬至遥远的海南岛?他在海南过得怎么样?

这三首诗虽然含有悲愤和幽怨之情,但更多的是诙谐和幽默,体现了苏轼坦荡豁达的胸怀。

苏轼每到一处,总是要造福一方的。

当地百姓的饮水大多来自咸滩积水,所以常常生病。苏轼带领乡民挖井取水,疾病就少了,远近百姓纷纷学习,一时挖井成风,改变了过去的饮水习惯。为了纪念苏轼,后人把苏轼挖的那口井称之为“东坡井”。

儋州孤悬海外,缺医少药,人们得了病,只能靠巫术治疗。苏轼给百姓开方治病,带他们种植药材。

他还努力改变海南人的生产习惯,他苦口婆心地劝说乡民们重视农耕,他替他们改进了农具,带领他们垦荒,大面积种植水稻。为此,他还特地作了《劝和农》六首。

当然,苏轼对海南的更大贡献还是推行教育。他在这里开办了学堂,自编教材,亲自讲授,使得诗书文化的光芒照遍了这块荒岛。苏轼可以说是海南文化的启蒙者,海南历史上的之一个举人和之一个进士都是他的得意弟子。在宋朝,海南一共出了十二个进士,昔日的蛮荒之地,最后成了人文荟萃之乡,苏轼功不可没。

苏轼晚年时为什么会被贬至遥远的海南岛?他在海南过得怎么样?

一个叫姜唐佐的青年拜苏轼为师,努力学习。苏轼非常赞赏,就为他在扇子上题了两句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姜唐佐请求老师把这首诗补全,苏轼笑着说:“等你中了举人,我就给你把诗补全。”要知道在这之前,海南还从未有人中过举。在苏轼被赦北归不久,刻苦勤奋的姜唐佐真个成为了海南历史上的之一个举人。他兴奋地来到京城,可是,恩师苏轼已然溘然长逝。姜唐佐去拜见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辙大为感动,替哥哥补完了这首诗:

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

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锦衣不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建中靖国元年(1100年),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终于可以离开海南了,他很兴奋。可是,这三年的日子,他和海南,他和这里的乡民,早已产生了割舍不下的感情。

离别时,他热泪盈眶,依依不舍。数不清的乡民,还有他的学生,站满了海边。苏轼流泪登船,永远地告别了海南,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六月二十日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九死不悔,这就是苏东坡:不论处于怎样的逆境,依旧旷达豪放,不论走到什么地方,总能造福一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9/210862.html

“苏轼晚年时为什么会被贬至遥远的海南岛?他在海南过得怎么样?”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长子战死绵竹导致蜀汉灭亡 诸葛瞻是第二个马谡吗

诸葛亮长子战死绵竹导致蜀汉灭亡 诸葛瞻是第二个马谡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长子战死绵竹,直接导致蜀汉灭亡:他是另一个马谡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63年,魏国发动了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灭蜀之战。司马昭派遣18万大军,兵分三路取蜀。在丢失汉中后,蜀将姜维立刻退守剑阁,与魏军相持。而为破解僵局,魏将邓艾率精兵万人偷...

刘盈能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是因为商山四皓吗?

刘盈能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是因为商山四皓吗?

《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着汉初商山的四个隐士。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汉高祖刘邦对他们既蔑视又尊重。在废立太子事件中,刘邦本打算废长立幼,但由于商山四皓的出山规劝,才打消了念头。不禁要问,刘邦难道忌惮这四位隐者吗,个中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解读。一、“商山四皓”何许人物商山四...

刘邦如此宠爱戚夫人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全她?

刘邦如此宠爱戚夫人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全她?

无论是在正史里还是野史中,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就连吕后都无法相提并论,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后即吕雉,是刘邦的结发之妻。刘邦虽然喜欢戚美人,也了解吕后的心狠手辣,但刘邦从政治上考虑,始终没有将吕后处死来保全戚姬母子。我们从三个角度来分析此事。一、刘邦没有理由处死...

三国时期刘禅继位之后,是如何亲政的?

三国时期刘禅继位之后,是如何亲政的?

刘禅,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三国历史,历来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研究,成果丰硕。如研究刘禅个人形象及评价的有管维良的《刘禅昏庸说质疑》,文章充分肯定了刘禅的施政措施,并强调他并非昏庸无能,而为“仁敏”“爱德”的“明主”。罗开玉、谢辉...

三国时期黄忠的实力怎么样?他与关羽的关系如何?

三国时期黄忠的实力怎么样?他与关羽的关系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黄忠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益州之战与汉中之战中表现英勇,尤其是在定军山之战中异常骁勇,力斩夏侯渊而一战成名。既然黄忠立下如此大功,那为何关羽还看不起他,反对他封侯呢一,跟随刘表黄忠早年追随荆州牧刘表,担任中郎将,同刘表侄儿刘磐共同驻守长沙郡攸县,...

张俭是什么人?辽圣宗为何会为他打开国库?

张俭是什么人?辽圣宗为何会为他打开国库?

在封建社会中,民间对好官称为清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近3000年的封建历史中,不乏有弄权的宰相,这些人位极人臣,或仗着皇帝的宠信干预朝政,或利用手中的大权谋取私利。不过,除了这些让人诟病的奸臣之外,还有一些宰相清心寡欲,披肝沥胆,为国家和人民殚精竭虑,流芳后世。在古代,有一位...

曹操如此偏爱曹植 曹操为什么不让曹植继位

曹操如此偏爱曹植 曹操为什么不让曹植继位

还不知道:曹操偏爱曹植,为何将大位传给曹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丕和曹操的关系,还真的比不上曹植和曹操的关系。为什么?因为曹植有才,有才到什么程度呢?东汉末年写诗歌都是照着曹植的版本来写的。也就是说曹植写个模板出来,其他文人照着填词就行了。就连曹操都感叹,自己...

唐朝和节度使之间有什么关系 唐朝是怎么失去对节度使的控制的

唐朝和节度使之间有什么关系 唐朝是怎么失去对节度使的控制的

对唐朝的10位节度使,几十年时间,如何出现了藩镇割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起节度使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唐朝统治的中期,出现了节度使。节度使逐步成为了地方实权派,在安史之乱以后,各地的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模式。一个重要问题出现了,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