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在86岁时下下三首诗,一种清脱之气浩然长存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唐代官员、诗人,他的诗文以绝句见长,他的一生顺分顺水,高官长寿,文学水平也丝毫不差。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贺知章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86岁的贺知章,在皇帝的恩准下,回到故乡以道士身份养老,唐玄宗特别划出镜湖的一片区域给他,那里荷花凌波,荷叶田田。那是他的故乡。或者他从前没有这个特权,又或者他清廉,但是皇恩浩荡,这个他梦想的故乡之地,现在属于他,并迎接他的归来。
他此时已经多病恍惚,但是仍旧写下《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这首非常有名。将一个游子多年以后回乡那种喜悦和沧桑表达得朴实真挚。
从小离开家乡,的确是老了而且是大老了才回来呀,只有口音没有变,但是满头白发。的确这不是假的,贺知章86岁了,在唐代简直神仙级别的老爷爷。
那小孩子看到了都很奇怪,老爷爷,你是从哪里来?他一句话两句话解释得清楚吗?
对于故乡,他是熟悉的,那是童年少年青年的痕迹,风里湖水和泥土都有熟悉的芬芳,但是故乡的人看他却是陌生的。
这个笑,是孩子天真的笑,却是贺知章无言的一生的沧桑。当然他也笑。因为。终于回来了。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我离开家乡,岁月的确是多,有人以年算,十年,二十年,但是贺知章离开家乡顶多十几岁来岁,屈指就是一个甲子。
何止人事半消磨,只怕是大半消磨。
但是好在门前镜湖之水,仍旧是我从前离开的样子,在春风里依然波光闪闪。
以永恒之故土对将谢之人生,贺知章没有伤感,只有感恩。因为他了解,这是一种福气而不是必然。
不是所有的唐代的官员都可以生前回到故乡。退休是要被恩准的,很多官员都死在任上,死后有条件的才会叶落归根故乡安葬,在岁月的长河里,他看到太多的沧桑,他是怀着感恩的心,毋庸置疑。
但是这两首诗外,还有一首荷花,也是作在此时。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贺知章《相和歌辞·采莲曲》
那故乡的会稽山,早上云雾散尽,露出了巍峨的样子。
那镜湖之水,没有风也波光粼粼。
不要说春天过去了,没有什么花开,我要去镜湖深处,去临着流水釆荷花。
从这些诗的创作来看,这是86岁的贺知章春天回到故乡不久的作品,而且他还看到了夏天的荷花。
但是他是带着病体回乡的,是否真的上船去中流看了荷花呢?因为贺知章笃信道教,我相信他说的不是谎话,而且你看他前两首诗有着老人的节制和乐观。
只不过让人悲伤的是,就在这年,他去世了。或者他就是梦想着要回到故乡,才支撑了他以86岁高龄从京城颠沛回乡吧。
了解了这个背景,你是不是觉得这首荷花,特别大气,有着精神上的无限回归呢。
这三首都是贺知章86岁的作品,如此的乐观,有着神仙和浪漫气质。这哪里像一个即将谢世的老人的手笔,又或者,这就是,一种清脱之气浩然长存,让人无限品味。
贺知章存世的诗篇并不多,全唐诗只有十九首。为什么会这么少,一方面,是他的大半生主要从事和宫廷相关的工作,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无法表述太多,二是,他晚年和李白互有交集,而他的才华得以以不多的诗作流传。
他成就了李白,李白也成就了他的诗名,虽然我想他并不在意。但正是这不多的诗,让人们能够触摸到一个高官的灵魂。
贺知章是武则天时代的状元,中状元的时候已经36岁,且官位不高。武则天时代宋之问沈佺期貌美多才,且风头热健,没有贺知章什么事。但是随着武则天的倒台,这些红人也就如流星陨落。可以想见当时贺知章并不英俊,也不善于钻营。这个时期,他没有什么诗作流传。
直到66岁。66岁时,他调任礼部侍郎。40岁的唐玄宗上位十三年,繁华之极,国泰民安,在张说的主持下,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但是如果依照前朝的制度,礼仪繁琐。贺知章深谙神话典故典章礼仪,奏对皇帝,只用祭祀一位昊天上帝,其余的五方诸帝,都不用祭祀,交给臣工行事。突出了唐玄宗皇权天授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地位。这样智慧简洁老成持重的安排,很对唐玄宗对心思。
唐玄宗任命他为太子侍读。这个太子应该是唐玄宗的次子李瑛。但是这个太子最后被废而且被唐玄宗处死。但是贺知章是太子的老师,为什么没有事呢?
其实这是一个冤案,当时宮中的武惠妃说宫中有强盗,紧急召唤太子以及其他几个兄弟入宫,他们都带着武器,但是武惠妃却跟唐玄宗说,是皇太子兵变。结果太子最后赐死。时年贺知章78岁。我不了解贺知章当时是何感想。他培养这个太子十多年,说没就没了。
不久以后,唐玄宗也肯定了解了真相。第二年,李亨被立为新太子,贺知章反而成了新太子的老师,而且授予了秘书监职务,实际是为国家管理图书,挑选人才。
这里可以看到贺知章和唐玄宗的亲密,唐玄宗也是50多岁的人了,他继续将新太子交给贺知章,其中的为父的郑重和互相的信赖,自是厚重。
但是贺知章心力已竭。
贺知章和李白认识,是在他73岁的时候,此时贺知章还是前太子侍读,且和玉真公主交好,连同唐玄宗此时都有一个癖好,就是修真,笃信道家长生之道。李白以一个道士身份在长安紫极宮见到了贺知章,此时李白34岁,盛年道士,黑发长须,诗作慷慨,让一直困在长安洛阳,谨慎一生的贺知章惊为天人。
李白开启了贺知章一种老来狂的按钮,是,贺知章本身出生在浙江,他性格里有狂放的一面,只是没有真正的知己,但遇见李白之后,他从这个人身上看到了他的另一种可能,如果不是入仕,他也应该是四明山上一狂客吧。
当然李白有自己的打算,他狂而无靠得太久,羡慕贺知章如同一朵皇莲,生在帝王侧,贵为太子老师,可以影响国家未来。
贺知章从李白身上动了归隐之心。他心有山水,久违故乡。李白却从贺知章身上看到了接近权力中心的可能。
几年之后,贺知章向唐玄宗引荐了李白。他满足了李白“愿托华池边”的荷花梦想。当然李白也以过人的仙人才气为大唐添上华丽的琉璃光彩。
但是已经疲惫的贺知章自知来日无多,请求唐玄宗,让他回乡出家做道士。
贺知章是两任太子的老师,德高望重,恒无过失,以高规格的送别礼,送别了贺知章,皇帝亲自作诗,百官奉诏做送别诗,皇太子率领百官饯行。其中李白也在现场,也写了应制的送别诗《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李白最感恩贺知章,如果不是他引荐,李白何以一日之间得到唐玄宗青睐,名满天下?
实际当年,贺知章回乡不久就病故了。
这首荷花诗,是一个老人卸任后那种精神的自由。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宦海生涯后,返璞归真,化作碧水荷花。
李白听到贺知章去世,倍感怅然。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被唐玄宗所厌弃,他终于了解自己并没有贺知章那种左右逢源的官场圆润和稳重。但也因此更加佩服感念贺知章。
“狂客归四明,山 *** 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对酒忆贺监二首》其一
李白是了解贺知章的梦想的,他愿意在荷花里度过余生,只是时间太短暂。
但是贺知章的荷花,成为后世宦海的标杆。做官就是像贺知章一样,经历人间的功名,然后又能有一个清高的归隐之地。实际上做到的人并不多。
后世白居易虽然高寿终老,但是并没有在晚年回到他最愿意定居的江南或者故乡。苏轼向往贺知章的荷花,最终客死在回京的路途。
许多人虽然有荷花和故乡为伴,但是一生平凡,无有建树,只有贺知章的荷花,代表了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完美,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李白没做到,李商隐没做到。只有贺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