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后,明朝沿海地区的倭寇为何会日益猖獗?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发生,在此之后沿海倭寇日益猖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备倭兵被调到京师了吗?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想说的是,沿海倭寇日益猖獗,并不是因为备倭兵被调到了京师。明朝的倭乱,从建国就出现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原元末大乱中被他击败的张士诚、方国珍残余力量逃遁到海上,与原本在元朝就活动频繁的倭寇们勾结在一起,使得倭患更加严重。整个洪武时期,有记载的我空侵略就有44次,以辽东、山东以及浙江等沿海地区较为严重。
明初实行和平外交,几次遣使与日本南朝的怀良亲王、掌握北朝实权的将军足利义满交涉。怀良亲王控制的日本西南部是倭寇的聚集地,他态度蛮横,根本不理会明朝制止倭寇的要求。
于是,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左右,朱元璋下令断绝与日本的一切关系,停止朝贡,同时加强海防建设,在沿海建立50余卫,100余所,共辖兵卒二三十万,这就是备倭兵的由来。
自此之后,倭患渐渐被控制住。永乐元年(1403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有记载的我空侵略共有34次,浙江较为严重;正统元年(1436年)至正德十六年(1441年)的90多年里,共计22次,广东稍微严重。
这一时期倭患减轻的原因,一则是日本实现了暂时的统一,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足利义满遣使明朝,要求恢复朝贡,为了讨好明朝,足利幕府捣毁了对马、壹崎等岛屿上的倭寇老巢,将俘获的倭寇首领献于明朝,明朝“还其所献之人,令其国自治之”。
明朝几次放还被俘倭寇,以德报怨。在永乐以后的百年间,日本从朝贡贸易中获得极大的利益,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倭寇势力。
另一个原因是明朝海防巩固,实行还禁,加强对倭寇的围剿,其中1420年,辽东总兵刘江在金州西北望海设伏,全歼灭来犯倭寇30余船,2000余人,倭寇元气大伤,伺候难以为大患。
倭寇最为猖獗的时候,是嘉靖年间,也就是1522年以后,酿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所仅见的海防危机,原因是中日两方面的变化。
从日本方面来说,15世纪后期,日本再次陷入诸侯混战的状态,也就是日本历史上所谓的“战国时代”。在当时,势力较大的主要是控制关东地区的细川氏。和控制关系地区的大内氏。为了谋取商业利益,他们开始争夺与明朝的贸易权。
嘉靖二年(1523年)宗设谦道代表大内氏、鸾冈瑞佐代表细川氏,先后到达当时明朝朝贡贸易的市舶司所在宁波。宁波市舶太监赖恩受贿后违例接待后者,引发双方冲突。宗设率众抢夺了明朝的武器库,杀了鸾冈瑞佐,烧其船,并杀明军备倭指挥刘锦等多人,大掠宁波沿海诸郡。宗设所带不过百余仞,竟然能在中国横行无阻,这充分暴露出了明朝当时海防的虚弱,“倭自是有轻中国心矣”。
而当时朝廷的一些官员天真地认为,倭患起于市舶,因此断绝了日本朝贡贸易,再度严行海禁。这样,日本公开通商不成,受各大大名控制的海盗就联络中国沿海豪绅奸商,进行走私贸易。有的中国奸商趁机侵没日方货物,日本海盗商人就用抢劫进行报复。继而,他们又与中国海盗勾结,在沿海地区杀人越货。
另外还有一股外国海盗势力,那就是葡萄牙殖民者。正德年间,葡萄牙,明朝人称之为“弗朗机”的舰队来到中国,占据广东屯门等地,要求与明朝通商,同时四处抢掠。1523年,明君打败葡萄牙人,将他们驱逐出广东。葡萄牙人转向浙江、福建,加入到倭寇行列。
从明朝方面来说,首先是自己国家的海盗猖獗。
明中叶以后,沿海的富商大贾、浙闽大姓不顾海禁政策、造船载货、大肆进行走私贸易,牟取暴利,形成了亦商亦盗的武装走私集团。他们主要活动于浙江双屿、福建月港、广东琼州等港湾、海外集中于满刺加(马六甲)、日本等地。他们与倭寇共同劫掠东南沿海。
总而言之,明代倭乱其实贯穿了整个明朝,日本国内长时间的战乱造成了大量的流浪武士,以及失去了生计的平民。他们跑到周围海岛上成为海盗,长期滋扰抢掠沿海地区。到了洪武时,加上张士诚、方国珍旧部远遁海外,使得倭乱迎来了大明建国之一个 *** 时期。
备倭兵就是在与日本官方沟通无果后成立的,到了永乐时,中日关系正常化,朝贡贸易恢复,日本国内封建主们也加入到讨伐倭寇的行列,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倭患。
然而百余年之后的嘉靖时期,日本的内乱又起,为了争夺对华贸易的份额,在宁波大打出手,造成了明日贸易自此断绝,海禁也更加严格起来,使得以海为利的日、明商人们,中国海盗们,日本倭寇们,都加入到了劫掠沿海地区的行列中。
而此时的所谓沿海备倭兵,也就是卫所军,早已腐败不堪,毫无战斗力了,所以才会酿成了严重的海防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