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布袋戏和传统的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现代布袋戏偶不仅大,还内藏许多机关,因此需要两手操作布袋戏开演后,戏台上的操偶动作成为演出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就传统布袋戏而言,布袋戏戏偶为30cm左右的小戏偶,躯干和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因此操偶表演者会将单手手掌放入中空戏偶进行表演。
以左手操偶为例,只要将食指部分套入偶头,拇指放入布袋戏戏偶右手,另外三根手指放入戏偶左边(左手)之后,即可利用手掌与五指的摇摆或晃动,来控制戏偶头、身体、与手来作操偶表演。换句话说,布袋戏操偶入门相当容易:操偶人员仅将手放入中空偶身即可做戏偶之点头,摇头,行走之表演。不过因为木制戏偶表情并无变化,要借由木偶肢体动作表达剧中人物情感尤其重要,也有其一定难度。
传统布袋戏中,食指放入偶头中,拇指放入右手。若再就角色方面来论述,布袋戏偶约略可以分为生、旦、净、末、丑、兽、杂。。。。。等七种角色。各种操偶表演要显现出各类角色的手势、步伐和动作。
因为布袋戏可单手操偶,因此传统布袋戏操偶师,通常可一人操纵两偶,互做对谈动作的文场表演,更甚者,两手均可做木偶之跑,跳,抛接,武打等武场表演。
事实上,于实际操演上,布袋戏除了武场大堆头场面,或龙套角色出现串场外,布袋戏戏剧进行中,通常以两偶两角色之间的互相对话与肢体互动为最多。就此,跟一般中国传统戏剧相同,若对话较多者称为文戏,武打互动较多者称为武戏。
20世纪中期后,为了表达更多视觉效果,台湾操偶表演随着戏偶从30厘米长演变成50厘米,甚至加大至70厘米以上。因应此变化,一偶之操作从单手变成了双手。
除了手仍旧放入戏偶内,以食指放入偶头外,偶头与偶身内尚加装有特殊装置,可用绳子拉动控制眼睛睁眨、用中指扳动嘴唇控制、用内藏机关弯曲手脚等。除此之外,左右手都需要配合相当多的操偶技巧,才可让布袋戏木偶做转身,沉思,奔跑,跳接,甚至云手卧鱼等身段的自由操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哪时期的布袋戏演出,都出现了操偶者兼口白,甚至还包办音乐后场的情形。而此种独挑大梁的布袋戏操演方式,即使于21世纪,常见于福建或台湾。
17世纪中期开始盛行之初,传统布袋戏表演形式相当简单,演出戏码以即兴表演为主,至今此种方式仍盛行于部分福建地区,例如于台湾仍偶见摆仙跳八仙等没有口白的迎神演出。
18世纪起,开始渐渐讲究其演出戏码的布袋戏,出现了演出时间长达一小时以上的才子佳人及审案类型的戏码,例如至今仍流传于世的《四锦裙记》《乌袍记》《喜雀告状》等等正本戏码。然而以才子佳人、审案为主的文戏戏码受流行情况于布袋戏上不若武打戏码。
至今传统布袋戏仍以武戏、历史演义为主的小说戏码为主流,其中以时间为一小时演出的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章回小说改写戏码为更受欢迎。
而就平常而言,除去音乐之外,布袋戏演出戏码几乎都以口白对话为主,并没有唱腔歌曲等表现,这种特色与其他中国传统戏剧有相当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