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曹参担任丞相后,为何整日作乐、不理政事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0-25)221

萧何去世,曹参成为汉朝的第二代丞相,然而曹参整日里却只是饮酒作乐,不理政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这可急坏了刚刚上位的汉惠帝刘盈,他准备将曹参叫来训斥一番。

在汉初的功臣中,曹参的履历和地位,是仅次于汉初三杰的存在。

早在刘邦起兵之前,曹参就是县里正式公务员-狱椽,也是刘邦早期的队伍里唯二的秦朝官吏出身(另一位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的后勤部部长萧何)。

跟随刘邦起兵以后,萧何一直负责后勤工作,而曹参一直是军中大将,屡立战功,后又长期以随韩信转战各地,既是韩信的副手,也是刘邦派在韩信身边的监军。

刘邦建国以后,曹参也曾长期担任左丞相、齐国相国/丞相等官职,其履历之丰富,连汉初三杰都难以比肩,属于刘邦麾下少有的军政全才。

所以,当萧何去世时,曹参对身边说,收拾行李,皇帝一定会叫我继任丞相的。事实果然如此。

然而不久,皇帝刘盈就对曹参的无所作为表示不满,他对曹参的儿子、近侍曹窋说,现在新帝继位,政治经验浅,正是需要丞相励精图治,多加辅佐的时候,曹参这样无所作为,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曹窋趁着休假就把这番话说给了曹参,不料曹参大怒,将曹窋狠狠的打了一顿,说,国家大事你一个小孩子家家懂什么?

作为政坛老手,曹参明了解这是皇帝的意思,却还敢于如此,只能说明曹参对此早有预见和准备。果不其然,当刘盈召来曹参亲自问询的时候,曹参不慌不慌地问了刘盈两个问题。

他问刘盈说,您和父亲高帝刘邦相比,谁更英明圣武呢?刘盈只好回答,当然比不过高帝。

曹参又问刘盈,我和萧何相比,谁更贤能呢?刘盈没好气地说,看起来您好像比不过他呢。

曹参等的就是这句话,他顺势说道,既然您不如高帝、我不如萧何,那么高帝和萧何已经打下了天下、制定了制度,我们只需要按照制度执行不就好了吗?

刘盈被怼得无言以对,只好称善。这便是萧规曹随的故事。

对于这个故事,后世多有溢美,被认为是无为而治的典范。然而,事实上,就曹参的作为来讲,与其说是无为而治,毋宁说是尸位素餐更加妥当一些。

那么,问题来了,即使惠帝刘盈没有发现这个问题,那么为何后世不但没有指责曹参,反而对曹参的行为多是赞赏和称誉呢?事实上,曹参并不是真正的尸位素餐,他的无为而治背后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曹参早在齐国丞相任上,就以黄老之术治国而闻名,当上汉帝国丞相之后,他将这一套进行了进一步升华。

史载,曹参上位之后,专门招揽了一批性格朴实又不善文辞的人为丞相属吏,而将那些文字苛求、追求声誉的属官统统辞退。(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曹参担任丞相后,为何整日作乐、不理政事呢?

曹参还常常掩盖包庇一些细小的过失不去追究,以致于门庭若市的丞相府竟然门可罗雀。(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表面上看,曹参就是个政坛老狐狸,就想和稀泥,谁都不得罪,这不过是无为而治的一种延伸而已。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有句话叫做飓风起于青萍之末。施政者的措施往往不会在当时显露出来,而有一定的时间延迟。

曹参的这种作为不是无为而治,而是在为汉帝国的未来挖坑,数年之内或许还不至于产生什么后果,但如果长此以往,问题会越累越多,引起巨大的反噬。作为政坛老狐狸,这一点,曹参不会不明白。

曹参的这种作为直接的后果就是,皇帝刘盈的办公桌上整天都摆着一样的文件,天下无事。

为什么会是这样?丞相遮掩过失、饮酒作乐,属吏厚朴少文、又不善言辞,皇帝总不可能天天召见丞相和丞相属吏问话吧,就算召来问话属吏们,一群闷罐子能问出来什么?

所以,这样看似你好我好大家好,但其实有一个人很不好,那就是惠帝刘盈。

他每天在长安未央宫的正殿上正襟危坐,然而除了天下无事之外,他几乎什么也不了解,这才是为什么刘盈着急了,要找曹参来问话训斥的原因。

虽然准备充分,没有挨训,但万一皇帝真把自己怎么样呢?换句话说,曹参这样做还是冒着一定风险的。

作为政治人物,风险和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曹参这样做对他自身有什么好处吗?

历史上的刘盈,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连个本纪都没有,是个毫无存在感的皇帝。但这并不意味着刘盈一开始就不想有所作为。

刘盈登基时,大约16岁,虽然政治经验浅薄,但却正是少年血气方刚之时。从他对曹窋说的的那一番话,可以看出他也是想励精图治,让汉帝国再上一个台阶的。

然而,不幸的是,刘盈遇到的是他爹刘邦留下的一群根深蒂固的功臣们。汉初三杰中,韩信、萧何已死,张良隐退,于是曹参成为了这群汉初功臣们的领袖。

从曹参的作为来看,他并不想辅佐这位少年天子励精图治、再创辉煌,而是别有用心地利用这位小皇帝没有政治经验,而把他架空成为政治吉祥物。

一般会这么做的人,都是想成为权臣,甚至更进一步成为皇帝,但那些野心家门没有一个会像曹参这样无为而治、大肆放权的,而是会收紧权力、加紧密谋。

所以,曹参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自己谋求权力上的进步。那么,曹参图什么呢?我们需要注意到曹参所代表的的群体,汉初的功臣集团。

这群人有其特殊性。他们是历史上之一批一代人就经历从底层到高层的蜕变、还同时经历了刘邦屠戮功臣的狡兔死、走狗烹的凄惨。

很难想象,这种复杂的人生经历,在汉初,有着一大群人完整经历过。

人都是极端利己的动物,权力越大的人,欲望也就越大。而这样的汉初功臣集团,会怎样思考他们所看到的一切,又会怎样规划他们自己和他们家族的未来呢?

答案是,抱团取暖,让自己和其他功臣团结起来,掌握更多的资源和利益,以致于皇帝也不得不敬畏三分,这样才能避免韩信等人那样的命运。

而现在,刘盈少年即位,政治经验不足,正是扩大功臣集团资源和势力的大好时机。明白了这一点,再来看曹参的一些作为,我们便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样的动机。

曹参斥退那些想往上爬的人、招募一群厚朴少文的属吏,是为了避免这些“欲务声名者”向皇帝刘盈报告更多事务,以避免刘盈过多的参与和控制帝国政务。而曹参包庇的那些所谓的细小过失的受害者,正是功臣集团在扩大权力和利益的时候,所伤害和侵害的人。

谁会经常犯小错?只有那些想要侵害别人利益、而又有实力去扩大自己权势的功臣们。

或许有人以为子彧是空穴来风,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个问题。

刘邦生前,功臣集团还噤若寒蝉;而汉文帝上位之前,被吕后打压多年,功臣集团却依旧是一个让汉文帝刘恒望而生畏的庞然大物。那么,功臣集团是在什么时候成长起来的呢?

我们需要注意两个时间,曹参在惠帝二年入朝担任丞相,一共做了三年;而吕后完全执政大约是在惠帝四年到高后八年。也就是说,大约在惠帝二年到四年,汉帝国的政务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曹参的手中。

吕后死后,功臣集团将吕氏和刘盈的儿子们斩杀殆尽,可见吕后和功臣集团在政治上是对立的,所以,功臣集团快速膨胀的时间只能是惠帝二年到四年,曹参担任丞相的这几年里。

这里就吕后执政的时间做一个简单说明。

我们一般将吕后执政归结为她个人的强势,甚至将吕后的执政政策放到刘邦的对立面,但事实上,吕后的执政方针与刘邦是一脉相承的,而吕后也并不是在刘盈登基时就完全干预正常的帝国政事。

惠帝元年,几乎不见吕后干预朝政的事情;惠帝二年,吕后也见于赵王如意、齐王刘肥等刘氏宗族的事件,但到了惠帝三年,吕后开始参与很多政务;到了惠帝四年,几乎所有政令都出自吕后之手,刘盈成为彻底的橡皮图章。

由此可见,吕后的上位、惠帝成为傀儡,并不完全像史书所说,是因为惠帝善良而吕后强势,而很有可能是因为吕后看到刘盈被曹参等人蒙蔽,功臣集团迅速膨胀,已经威胁到刘氏皇族。

然而,此时,年轻的刘盈已经无力掌控这个帝国,她不得不站出来,抑制功臣集团的发展。

事实上,吕后的执政生涯中,后世的评价很高,唯一的污点就是以与刘氏联姻的方式,扩大吕氏的权势。

曹参担任丞相后,为何整日作乐、不理政事呢?

而作为一个女性执政者,这是再合适不过的方式,因为她能依靠的只有吕氏,只有将吕氏和刘氏联姻,才能将刘氏和吕氏进一步结成政治联盟,对抗日益强大的功臣集团。

那么,有人说了,既然曹参的心里藏着这么一个大阴谋,为何曹参死后还被千古传诵,一边倒的好评呢?

因为在汉初这场政治斗争中,最终以刘氏和吕氏落败,而功臣集团获胜为结局。

高后八年,吕后去世,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功臣集团迅速反攻,将吕氏灭族。

因为刘邦生前广封宗室,功臣集团不敢明目张胆地打出反刘的旗号,只好以血统不正的理由将刘邦与吕后的嫡系子孙斩杀殆尽,而后依旧拥立无根无基的代王刘恒做皇帝,以期继续掌控朝政。

此时的皇位上虽然看似还是刘氏,但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刘氏了。

刘恒无根无基础,他的成功上位原因之一就是与功臣集团达成了政治默契,以共同倒吕为口号。所以,汉文帝的上位标志着,汉初功臣集团的政治形象盖棺定论。

虽然后来功臣集团在文帝、景帝和武帝的努力下消弭于无形,但这种形象一直都没有被改变。而曹参作为功臣集团最初的政治代言人,也是功臣集团无为而治的形象代言人,自然被千古传诵了。

而且,中国的史书的执笔者一直是士大夫群体,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一直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希望君主垂拱而治,而自己这个群体掌控实权,掌控这个国家的内政。

曹参的种种作为,不正是这种政治模式的更好体现吗?那他们当然会世代奉为圭臬,用来教育后来的皇帝们:看吧,皇帝垂拱,而士大夫治国,这不是从老祖宗传下来的更好的治国模式吗?干嘛要学吕后牝鸡司晨,那是没有好结果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10/217145.html

“曹参担任丞相后,为何整日作乐、不理政事呢?” 的相关文章

李神符:唐朝宗室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李神符:唐朝宗室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李神符(579年-651年),字神符,陇西成纪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祖李虎之孙,隋朝海州刺史李亮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神符幼年丧父,居于长安。义宁元年(617年),授光禄大夫,册封安吉郡公。唐朝建立,李神符受封为襄邑郡王,出任并州总管,击败东突厥进犯,授...

黄忠和魏延谁的武艺更高 谁更有资格做五虎将

黄忠和魏延谁的武艺更高 谁更有资格做五虎将

还不知道:黄忠和魏延哪个武艺更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天下最强的武将是吕布,而仅次于吕布的就是蜀国五虎将了。由于吕布早死,因此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组成的五虎将团队也成了后来最强的武将组合。相比较而言,黄忠由于年龄太大了因此老被人挑刺,甚至还有人...

向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具有谦和公允的性格品行

向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具有谦和公允的性格品行

向宠(?~240年),左将军向朗之侄,蜀汉重要将领。具有谦和公允的性格品行,对军事通晓畅达,被汉昭烈帝刘备称赞。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时,历任牙门将(类似于主将帐下的偏将),诸葛亮北伐时,以向宠为中领军,封都亭侯。诸葛亮北行汉中前,特意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推荐向宠。...

孟光:三国时期蜀汉大司农,个性耿直,心直口快

孟光:三国时期蜀汉大司农,个性耿直,心直口快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是东汉太尉孟郁的族人,三国蜀汉大司农。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灵帝时为讲部吏。后因董卓之乱而逃入蜀,刘焉父子待其以宾客之礼。孟光博览群书,无所不读,尤其喜欢读三史,精通汉家旧典。喜欢春秋公羊传却嘲讽左氏春秋,来敏因此常常和孟光发生争论。刘备定益州...

缪贤: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好宦官?

缪贤: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好宦官?

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被记录在册的宦者令。很多人对此了解甚少,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这位宦者令可不简单,他推荐了后来是赵国上卿的蔺相如。因为推荐了蔺相如这个大才,导致了这位后世的名声十分的高。当然了,他做过的事情还有很多,因此,在历史上他的评价并不低,评价他是一个好宦官。那个时代的宦...

狄仁杰在唐朝是什么存在?他和来俊臣之间有何故事?

狄仁杰在唐朝是什么存在?他和来俊臣之间有何故事?

狄仁杰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清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长寿元年(693年)的一天,宰相狄仁杰因为被来俊臣等人诬陷谋反,而遭逮捕下狱。来俊臣审问狄仁杰,让他承认谋反。狄仁杰知道自己若是不认,定会被白白折磨至死,于是乖乖承认谋反。来俊臣大喜,便不再提防狄仁杰。后来狄仁杰使计使武则天得知...

陈式为何会被杀?他做错了什么?

陈式为何会被杀?他做错了什么?

陈式,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建兴八年秋七月,曹真上表魏帝曹叡,要求和司马懿一起领兵伐蜀,进攻蜀汉,诸葛亮命令魏延、张嶷、杜琼、陈式出箕谷;马岱、王平、张翼、马忠出斜谷,然后在祁山会师。在这期间,魏延和陈式不听命令,擅自进兵,邓芝苦劝,两人就是不听,陈式说...

长孙顺德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作为?

长孙顺德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作为?

长孙顺德是唐朝开国名将、外戚,“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在李渊起兵夺取关中的过程中立下大功,还是李世民的堂叔岳,可以说是功高位尊。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都深受李世民的信任与宠信,那为何他们的堂叔长孙顺德屡遭李世民贬斥呢一,出身名门长孙顺德是北魏皇族后裔,为北周...

评论列表

齐涛
齐涛
2个月前 (09-03)

曹参作为汉初功臣集团的代表,其看似无为而治的背后实则隐藏着复杂的政治动机,他通过遮掩过失、任用朴实无华的属吏等方式来维护功債集团的利益和权力平衡,避免皇帝刘盈过多的参与政务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威胁到自身地位利益及子孙后代的安全发展延续下去的策略手段值得深思耐人寻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