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李化龙指挥萨尔浒之战,明朝是否能胜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化龙,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正月,大明朝廷从四川、浙江、福建、甘肃、陕西、大同、宣府征调的援军全部抵达辽东,萨尔浒之战已是箭在弦上。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萨尔浒之战的明军更高指挥官杨镐确定了最终的作战计划:杜松率军三万从西路攻击前进,马林率军一万五千从北路攻击前进,刘綎率军两万从南路攻击前进,李如柏率军两万五千从西南路攻击前进。各路兵马于二月二十五出发,三月初二之前必须全部进抵赫图阿拉城下。作战策略采取明军在宁夏之役和播州之役中屡试不爽的分进合击之策。
通过杨镐本人和杨镐确定的最终作战计划来看,在尚未开始交战的情况下明军已经输了三招:
一、蔚山之战时,面对突然赶到战场的小西行长援军,身为第二次援朝之役明军更高指挥官的杨镐居然率先临阵脱逃,要不是吴惟中率领戚家军拼死殿后,参与此战的明军很有可能全军覆没。这样的杨镐很难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更高指挥官,尤其是在面对一代枭雄努尔哈赤时,以杨镐作为更高指挥官对明军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所以,不合格的更高指挥官杨镐就是明军输的之一招;
二、通过杨镐在作战计划中采取分进合击之策的情况来看,身为萨尔浒之战明军更高指挥官的杨镐居然会天真的以为努尔哈赤会像拜和杨应龙那样困守孤城等待明军围攻,结果导致四路明军被努尔哈赤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所以,天真的杨镐就是明军输的第二招;
三、通过杨镐在作战计划中命令四路明军在三月初二之前必须全部进抵赫图阿拉城下的情况来看,杨镐相当轻敌,他想当然的以为努尔哈赤不敢同明军野战,结果导致杜松率领的三万明军主力孤军冒进,所以,轻敌的杨镐就是明军输的第三招。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谁的战前筹划更周密、谁的各项准备更充分,谁在战争中取胜的几率就更大。以此观之,未战而先输三招的明军有很大几率会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
萨尔浒之战爆发后,努尔哈赤不仅没有像天真的杨镐预料的那样困守孤城,反而还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之策破解了杨镐的分进合击之策。这样,明军不得不在萨尔浒之战中吞下了惨败的苦果。
其实关于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还有一个在明代不能被承认的原因,那就是以文制武,杜松、刘綎、马林皆是能征善战的当世名将,如果没有以文制武的话,他们是完全有可能对杨镐的天真、轻敌等问题进行修正的,但是在以文制武的情况下,他们既无法修正杨镐的问题,也无法完全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战力,只能跟着杨镐这个军事才能不佳的文官一起面对惨败。
所以,明军要想在萨尔浒之战中取胜,必须要一位在面对努尔哈赤时不天真、不轻敌、拥有相当优秀的统帅能力且极具军事才能的文官作为更高指挥官。
那么,万历朝是否有这样一位文官呢?答案是有的,这位文官就是因治理泇河、平定杨应龙之乱等功绩而在历史上有着极高评价的李化龙。
(李化龙)提衡学政则目无逸才,督抚疆场则算无遗策,若乃开泇济运擘画精详,遂贻永利。入掌枢机鞠躬尽瘁,有殊尤异绩而又能全节完名。——《明神宗实录》
李化龙,字于田,号霖寰,大名府长垣县(今河南新乡长垣县)老李庄人,生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二十岁时(万历二年)即考中进士。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李化龙接替因抵御朵颜部小歹青、伯言进犯不力而被罢官的韩取善出任辽东巡抚。
随着李成梁、张学颜的去职和辽东军力在万历援朝之役中损失惨重,此时的辽东形势在朵颜三卫、土蛮部、女真诸部的威胁下已经变得岌岌可危,李化龙到任后立即采取“筹攻守、足兵饷、明斥堠、严侦探”等措施稳定了辽东的形势,接着,李化龙又通过整顿驿站、充实饷银、厉兵秣马、招募兵员、征调客兵等方式使得辽东再度出现了军力强盛、守备稳固的局面。
从万历二十二年六月开始,李化龙指挥辽东总兵董一元等明军将领接连取得了镇武堡大捷、黑山大捷,通过这两次大捷,土蛮部十万大军遭到辽东明军重创、土蛮部重要首领把兔被明军阵斩、小歹青部损失惨重,辽东形势转危为安。
镇武堡、黑山两次大捷和辽东形势的转危为安足以说明李化龙是一位极具军事才能的文官,但是,李化龙的能力还不止于此,依据侦探获取的信息和抚辽期间对努尔哈赤的了解,李化龙准确的判断出了未来辽东更大的威胁既不是朵颜三卫,也不是土蛮部,而是统领着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
环辽而穴者皆虏也,迤北土蛮种类多不可数,勿论即近边者。直宁前则长昂,直锦义则小歹青,建州则努尔哈赤苏尔哈齐诸酋,盖肘腋腹心之患也。——李化龙《抚辽疏稿》
在李化龙做出这个判断的同时,大明朝廷和辽东其他军政长官仍旧沉浸在将建州女真打造成第二个哈达部(从永乐时期归顺大明至万历时期衰败,哈达部一直都对大明颇为忠顺)的美梦中,正是由于他们的美梦,李化龙在三年的辽东巡抚任期内始终无法采取任何措施削弱建州女真。
但是,如果能以李化龙为萨尔浒之战的明军更高指挥官,那他肯定不会像杨镐面对努尔哈赤时出现天真、轻敌等问题。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杨应龙之乱爆发,李化龙被明神宗任命为平乱明军的更高指挥官。针对杨氏盘踞播州近八百年、实力雄厚的情况,李化龙进行了广积粮饷、征调各镇精锐参与平乱的战前准备。针对明军将领刘綎因与杨应龙关系密切而不服从调遣的情况,李化龙亲自前去向刘綎晓以利害,最终使得刘綎俯首听命。针对杨应龙妄图固守险关阻挡明军的情况,李化龙向各路明军授予了分进合击之策。
平乱战争打响后,明军在李化龙的统帅下军纪严明、作战勇猛,最终仅耗时一百四十多天就成功平定了杨应龙之乱,通过这场战争的胜利,李化龙充分的展现出了自己相当优秀的统帅能力。
平定杨应龙之乱后,李化龙升任兵部侍郎。万历三十一年,李化龙调任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期间李化龙成功治理了泇河,将通过大运河输送至京师的粮食从每年三十万石提高到每年三百万石。万历三十五年,李化龙因功升任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任上,李化龙仍然对辽东极为关心,通过辽东总督、巡抚、总兵上报的有关建州女真的奏疏,李化龙于万历三十九年对努尔哈赤做出了一个相当精准的预判:
奴酋(努尔哈赤)狡悍,已非一日,杀猛骨孛罗,而羁其子吾儿于寨,且东凌高丽,北阚北关,若非中国捍御之力,则北关又为南关继矣。列帐如云,积兵如雨,日习征战,高城固垒摆塘报,意欲何为?近日叩关甚切,求贡甚急,谕之撤车价则撤,谕之减人数则减,虽似顺服,岂无深情。中国无事,必不轻动,一旦有事,为祸首者必此人也。一言以蔽之曰,勿恃款勿忘战而已。——《明神宗实录》
“中国无事,必不轻动,一旦有事,为祸首者必此人也。”仅凭这一句话,萨尔浒之战以李化龙为明军的更高指挥官肯定错不了。但是很可惜,做出这个预判没多久,在面对努尔哈赤时不天真、不轻敌、拥有相当优秀的统帅能力且极具军事才能的李化龙就因病卒于任上。
李化龙去世后,万历朝失去了唯一一个极有可能率领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取胜的文官,所以,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李化龙卒于任上,萨尔浒之战明军的惨败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