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国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诗句中一直透露着深深的敌意?
说到楼兰,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说到楼兰这个国度,我们想在大家的脑海中它应该是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吧,这个早就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的国家却一直都流传着神秘的传说。而且在我国古代诗词的中也是频频出现,比如“不破楼兰终不还”、“辞君一夜取楼兰”等等。当我们读了有关楼兰的诗句以后,我们就会发现,似乎在诗句里面都是透露着一种深深的敌意。这是为什么呢?
楼兰的名字之一次出现是在《史记》的书上面,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做鄯善国。楼兰是属于中国西部的是个古代小国家,遗址呢在新疆的罗布泊西北岸,楼兰和中原的爱恨情仇还得从楼兰的地位位置,还有它当时的政治态度说起,故事里面还有匈奴的参与。在西汉的时候,汉朝的头号死对头就是匈奴了,那时候的匈奴不断的侵犯西汉的边界,因为当时西汉的国力不足,所以就不得不采取和亲的方式来换取西汉边境百姓的安宁。这种屈辱的求和方式,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才改变。楼兰是西域东边的一个小国家,因为它刚好处于汉朝国界和匈奴的中间,所以就扮演了一种中间的角色。两边的人都想控制楼兰来在增加自己的势力,但是都没有拿到。楼兰为了让自己可以存活下去,就变成了墙头草的角色,只要是哪个国家实力变得强大,它就往哪边靠。
其实很多诗句里面的楼兰指代的并不是楼兰这个神秘的国家,而是指代楼兰历史上的一届君主。汉武帝刚刚开通西域的时候,使者的来往都必须要经过楼兰,楼兰的君主为了讨好匈奴就当起了匈奴的耳目。有时候还帮助匈奴拦截汉朝的使者。汉武帝听到以后非常愤怒,所以派兵讨伐了楼兰,战事非常顺利,楼兰的君主也被擒获。楼兰在巨大的压力下向汉朝投降了。但是在汉朝攻打楼兰以后,匈奴也趁火打劫,攻打了楼兰,楼兰没有办法,只好两面都投降。假装自己只归顺了其中的一方。
再到后来,在匈奴中长大的质子回归到了楼兰成为了楼兰的下一代君主,并且还和匈奴之间有了联谊。从那以后,楼兰真正的成为了汉朝的眼中钉肉中刺。汉武帝更是想要把它除之而后快。在西汉为质子的尉屠耆投降了西汉,并且还把楼兰的那些情况都告诉了西汉。因为楼兰的两面三刀,所以一直被中原人憎恨厌恶。
在汉昭帝当政的时候,汉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傅介子,皇帝派他作为使者带着诏书去谴责楼兰还有龟兹这个国家。傅介子完成任务以后就回到了汉朝,他和当时掌握军权的大将军霍光建议去讨伐不知好歹的龟兹,但是霍光却对这个并没有很感兴趣,所以直接敷衍的回复了一下,龟兹太远啦,要不然先把楼兰拿下来吧,就是霍光这么随口的一句话,楼兰后来就成为了众矢之的。听了霍光的话,傅介子灵光一现,想到了收拾楼兰的办法。他先欲擒故纵,在后面暗暗的埋伏,后来竟然真的让傅介子斩杀了楼兰的国君。这件事情在汉朝立马掀起了轩然 *** 。汉武帝因为这件事对傅介子刮目相看,下令让他做了诸侯,没有了国主的楼兰方寸大乱,投降于西汉的质子尉屠耆回去继承了皇位,楼兰就这样巧妙的被西汉拿下了。所以很多古诗里面用到的“斩楼兰”,实际便是“傅介子斩楼兰王”典故的缩写。
当我们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当时的楼兰的时候,不难看出楼兰当时的做法其实也是为了当自己存活下去的权宜之计而已。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墙头草是好当的,也没有人是自愿的就去当那个墙头草。要想在绝境中找到一线生机,就必须坚定的要有自己的立场,如果当时的楼兰能够一直保持中立,对于两方的人都是保持中立态度,也许就不会到后来的局面了。抛开这些政治性的因素,楼兰其实是一个非常具有文化色彩的国家,她里面的一些建筑,一些文字到现在还有很多的学者在研究,激发了后人很多的兴趣和热情。虽然后来的楼兰被西汉势力拿下,但是楼兰的文化却不仅仅属于西汉,而是属于整个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