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为什么能受到武则天的赏识?二人究竟是什么关系?
说到狄仁杰,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孔夫子的《论语·颜渊》一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句话其实可以说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了。帝王也好,臣子也罢,在其位司其政。臣子中既有忠臣,便有佞臣,其中能臣干吏不仅深受百姓拥护,也会深得帝王的宠信。
01
唐朝的狄仁杰便是这样的一个能臣干吏。仪凤年间(公元676年11月~公元679年6月),狄仁杰任职大理寺丞时,就因其判案如神,无一冤案,很快便得到赏识,升任至侍御史。到了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在外放任宁州刺史期间,狄仁杰又因明辨是非断案公正,深受百姓爱戴,经由御史郭翰向朝廷推荐,升任冬官侍郎。
《庄子·说剑》一篇里有云:“诸侯之劒,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一路以来,狄仁杰为官清廉,为民 *** ,奉公不阿,这样一位一心为国的能臣干吏,自然不仅百姓喜欢,也深得武则天的信重,于是委以重任。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狄仁杰任职豫州刺史,恰巧遇上了越王李贞在豫州起兵造反一事。时任宰相的张光辅奉命率军前来平定叛乱,却纵容部下行勒索之事。狄仁杰不仅对其勒索不予理会,还斥责张光辅的罪过不比越王李贞小。如此一来,狄仁杰便遭到了张光辅的记恨,因张光辅的诬陷弹劾,狄仁杰被贬为复州刺史。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不再满足于垂帘听政,登上则天门楼大赦天下,正式称帝。天授二年(公元691年),狄仁杰就被武则天任命为宰相,可见武则天对其的信重。长寿元年(公元692年)正月,狄仁杰任宰相仅四个月,便遭到酷吏来俊臣诬告其谋反,于是被夺去其职位入狱。由于当时的唐律规定,承认谋反的人是可以免于死罪的。狄仁杰为了减少刑法好在将来能得到 *** 的机会,当场认了谋反的罪责。
来俊臣见狄仁杰已经认罪,便不再对其严加看管,狄仁杰借机将伸冤的帛书塞进棉衣里,送到了儿子狄光远的手中,于是狄光远持帛书入宫向武则天诉说冤屈。来俊臣面对武则天的责问,狡辩称从未对狄仁杰等人用刑,是狄仁杰深感有负圣恩自己认罪的,如果不是他们真的参与谋反,为什么要承认罪名,于是武则天命通事舍人周綝前往狱中查看狄仁杰等人的情况是否与来俊臣所言一致。
然而周綝向来惧怕来俊臣,看都未看狄仁杰一眼,便按照来俊臣的指示,回宫向武则天复命。为了坐实狄仁杰谋反的罪名,来俊臣不惜伪造了一份《谢死表》呈于武则天。万幸的是,出于对狄仁杰的信任,武则天决定亲自审理狄仁杰谋反一案。狄仁杰向武则天表明如不是承认谋反,自己早已死于酷刑之下了,也从未写过《谢死表》。虽是诬陷,但狄仁杰毕竟是认罪了,虽可免于死刑,但仍失去了宰相之位,被贬至地方,任彭泽县令。
02
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此时距狄仁杰被贬已经过四年了。这年,面对契丹孙万荣发动叛乱致使冀州沦陷的局面,武则天当即决定重新启用狄仁杰,任命其为魏州刺史,孙万荣一见狄仁杰再次被启用,吓得立刻退兵。随后狄仁杰调任幽州都督,为表彰狄仁杰的忠诚,武则天赐狄仁杰紫袍,并于其上题字。
后来,狄仁杰再次得以任职宰相。当时正值朝廷征发百姓充军边疆,一时间民间怨声载道。面对此种情况,狄仁杰当即上奏劝谏,其言虽未被采纳,但仍获 *** 纳言之职。其后直言进谏,劝谏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延续了唐朝的社稷。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武则天开始耽于享乐,宠幸面首,大修宫殿、佛寺。对此狄仁杰直言上书,武则天却并没责罚与他,仍在朝政上委以重任。
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武则天巡幸三阳宫,狄仁杰奉命随驾。虽然当时随驾同行的官员甚多,却唯有狄仁杰得到了武则天赏赐的宅子,可见武则天对其的恩宠胜于旁人许多。是年九月,已71岁高龄的狄仁杰于家中逝世,武则天竟为其废朝三日以表哀思。追赠其为文昌右相,定谥号文惠。
纵观狄仁杰的一生,武则天对其颇多赏识,可谓有伯乐之恩。他的每一次重用似乎都有武则天的影子。加之武则天晚年的荒唐行径,许多人便猜测狄仁杰与武后是否有不可告人的关系。但狄仁杰的一件遗物,便可力证其清白。其子狄光嗣在狄仁杰的遗物中找到了一份武后的手书,揭露了关于二人有何特殊关系的谜底,给出了答案,其上写道:“朝堂之上,与卿推心”。可见狄仁杰对于武则天,实是腹心之臣。
结语
《诗经·大雅·抑》有这样一句话:“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武则天对狄仁杰是有知遇之恩的,并一直对其信任有加,委以重任。狄仁杰亦是尽心辅助武则天建立起盛世大业。狄仁杰这一生官海沉浮,举贤不避亲仇,清正廉洁,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也可谓是不负皇恩。二人君圣臣贤,为后人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