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禅是真的无能还是善于藏拙?诸葛亮是怎么看他的?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21)140

说到刘禅,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众所周知,在小说和评书中,刘禅的形象一直不太好,他被人调侃成“扶不起的阿斗”,是富二代的反面典型。但真实的历史却并非如此,刘禅并不是人们眼中那个昏君。细数历代史学家对刘禅的评价,其中陈寿最为中肯:“素丝无常,唯所染之。”刘禅就如一张白纸,因为被染上了色彩,所以才会成为后来的样子。

01

关于刘禅,其“乐不思蜀”的典故广为流传,如今还被收录入初中课本,让学生们从小就记住这个反面教材。但当学生长大后,如果再回头仔细琢磨这个故事,大概能发现刘禅“耍宝”背后的高明之处。只是很多人惯性思维下不愿意去想,而我国教育也有意宣传“正确”的思想,所以至今人们提起刘禅还是讽刺意味居多。

刘禅是真的无能还是善于藏拙?诸葛亮是怎么看他的?

但如果想要研究历史的真相,我们就要多翻阅史料,综合对比。历史上其实也有刘禅的吹捧者,比如清代诗人周寿昌的评价:“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这算是最有名的一句了,常常被安在裴松之头上,特此正名。李密也把刘禅说成“可次齐桓”,认为刘禅任用诸葛亮就像齐桓公任用管仲一样,后来都是任用小人误国,所以“成败一也”。

其实无论是无脑吹还是无脑黑都是不可取的,真实的刘禅确实在同辈的二代皇帝中算是水平很不错的,加上蜀国又没有设置史官,所以才为刘禅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但刘禅后期任用黄皓导致内外隔绝也是事实,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皇帝(事实上也没有这样的皇帝,除某“十全老人”外)。对于刘禅是否真的是昏庸无用,专家也表示,不过是擅于藏拙,孔明死前回话就能体现。

02

对于刘禅的才能,诸葛亮心中也是有数的。三国后期,诸葛亮数次出兵伐魏,要知道当时蜀国刚刚经历了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两次败仗,损失十万兵力和无数猛将不说,蜀国本就疲软的国力也差点被拖垮。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诸葛亮强撑着出兵伐魏也是有道理的,因为魏国占据中原,生产力根本不是吴蜀两个南方小国能比的,越拖下去就越没有希望,所以诸葛亮即使知道以弱伐强很不智也必须尝试。

最让人感觉意外的反而是刘禅的表现。因为刘禅在诸葛亮穷兵黩武的方针下,竟然能让蜀国安稳发展,没有引起民间动乱,朝堂上也一派安详,没有吴魏两国国内鸡飞狗跳的场景。从这点来说,刘禅是能够守成的君主。

刘禅是真的无能还是善于藏拙?诸葛亮是怎么看他的?

最后蜀国被邓艾奇袭,刘禅很果断地接受了谯周的建议出城投降,随后在司马昭的宴会中上演了一出“乐不思蜀”的戏码。虽然刘禅的举动看起来很软弱,但很多人忽略了正是因为刘禅弱势的表现才保全了蜀地百姓和大臣免受刀兵,所以一直过了数百年,蜀人依然在怀念后主刘禅,就是这个原因。

03

当然这一切诸葛亮肯定是看不到的,但对诸葛亮而言,有一个听话的皇帝稳固后方,还能放权给自己一展才华,这是人臣最理想的仕途。只要诸葛亮还没有不臣之心,那比刘禅更好的皇帝基本上是找不到了。

让诸葛亮真正意识到刘禅不简单是在他临终的时候。刘禅派出使者李福前来询问继任者,这既是信任诸葛亮才能的体现,也暗含了一层警告的意味,即表示接下来的任命自己会亲自接手,诸葛亮如果还想玩什么“锦囊妙计”的把戏就可以省省了。李福来直接把话给说开了,让大家都能听见,这样诸葛亮在推荐人选时都得有一层顾忌,能推荐的必须是蜀国德高望重的前辈,比如他就不方便推荐自己的儿子诸葛瞻掌权,只能回答家里有田产,子孙度日无忧,表示自己没有架空皇帝权力的野心。

刘禅是真的无能还是善于藏拙?诸葛亮是怎么看他的?

本来刘禅一贯的表现是“政由葛氏,祭则寡人”(诸葛亮姓葛,有兴趣可以自己查阅资料),一直是一个甩手掌柜,这样的表现未免没有麻痹诸葛亮,让他从容地安排人事。而直到诸葛亮临终时,刘禅才玩了这么一手显示自己的存在感,大概这时候诸葛亮才突然惊觉“哦,他才是皇帝”吧。这也就是刘禅问政的高明之处。

试想,诸葛亮此时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没有可能再去安排什么后手,之前的一些布置只能无奈被放弃,而如果这时候还不识相的话,他的家族不说招致灭顶之灾,至少日子会很不好过。诸葛亮是何其聪明之人,刘禅的意思他一瞬间就全明白了。由此专家对于刘禅是否软弱无用白表示,人家是外愚内智,孔明临终回话就可看出。

对于刘禅的恶评,其实多是来自于他任用宦官黄皓。很多人也喜欢把蜀国的灭亡归咎于黄皓。其实这是中国人在历史评价方面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总是喜欢推出一两个人为国家覆灭背锅。将一个国家、政权覆灭的原因归于某个脸谱化的奸臣或者皇帝(比如夏桀、商纣,两个人被编排出的荒淫表现居然都如出一辙,活脱脱就是今天 *** 小说编辑器弄出来的剧本然后裁成两段上去的感觉),于是历史就此被戏剧化、脸谱化,真正值得后人反思的根源弊病也被掩盖住了,历史成了戏说,这样又如何能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刘禅是真的无能还是善于藏拙?诸葛亮是怎么看他的?

说回刘禅的问题。其实蜀国的地理就决定了缺少足够的生产力与中原抗衡,失去荆州以及夷陵之战惨败后就更加没有进取的能力,蜀国至灭亡都没等到“天下有变”的时刻,所以纵使诸葛亮有天纵之才,能带着弱小的蜀军让强大的魏国军队闻风丧胆,也终究不能扭转大势。黄皓的权势其实也没人们脑补的那么大,别说魏忠贤,就连张让之流也有不如,他的存在最多给大臣们找点不痛快,又哪里到了能影响国家的程度?

结语

因此,有刘禅这么一个识时务的君主实在是蜀国百姓的福气。他看起来不办事,但很多时候这比瞎折腾好得多,蜀国也在他的放权下安稳地度过了最后的几十年。刘禅在位共计41年,可以说这41年的蜀国百姓在当时的幸福指数大概是更高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12/227033.html

“刘禅是真的无能还是善于藏拙?诸葛亮是怎么看他的?” 的相关文章

曹操为何会选择曹丕作为继承人 曹操是怎么想的

曹操为何会选择曹丕作为继承人 曹操是怎么想的

对曹丕为何能被曹操选为接班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般而言,人们对于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的评价都是比较高的。不过事情有时也会有例外,比方说三国时期曹魏王朝的第一位皇帝—魏文帝曹丕,人们对于他的评价就不怎么高,而是普遍同情、喜欢曹丕的弟弟—曹植。人们不喜欢曹丕,是因为他...

孙权的位置都是孙策给的 孙策后代为何断子绝孙

孙权的位置都是孙策给的 孙策后代为何断子绝孙

孙策将江东留给孙权,孙权为啥弄得他断子绝孙?这么回报合适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很多人对孙权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这件事耿耿于怀,为啥?因为东吴的江山是孙策打下来的,怎么也得追封个皇帝吧?那么我们来看看司马家类似的情况。我们都知道,司马师被侄儿司马...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传位给嘉庆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传位给嘉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为什么选择了资质平平的嘉庆帝为继承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1799年,太上皇乾隆帝驾崩,当了三年傀儡皇帝的嘉庆帝终于可以大展身手,好好施展自己的抱负了。但很快,嘉庆帝的雄心壮志就被击碎了,他拿着手中的“乾隆实录”怀疑人生:“...

同样都是皇室的女儿 清朝格格和公主有什么不同

同样都是皇室的女儿 清朝格格和公主有什么不同

还不知道:清朝的格格和公主有什么区别?都是皇室女儿,为什么差距这么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的格格和公主有啥区别?实不相瞒,受电视剧的影响,我以前都以为清朝没有公主的叫法,都是称呼为格格的,直到嫡癌公主的出现才让我大彻大悟,原来清朝的等级划分这么严格。如懿传中...

朱允炆削藩都失败了 朱棣削藩为什么能成功

朱允炆削藩都失败了 朱棣削藩为什么能成功

为何朱棣削藩成功,而朱允炆却失败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历时仅仅15年的时间,四十不惑的年纪打下诺大的天下,可见朱元璋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西汉有七王之乱,西晋有八王作乱,朱元璋明知藩王制度的弊端为何...

后世是如何评价姜维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姜维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

孙权为何要偷袭关羽,致使两国连盟关系破裂?

孙权为何要偷袭关羽,致使两国连盟关系破裂?

关羽在随后几千年一直到现在,被供奉崇拜,被尊称为关公、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十月,东吴孙权趁关羽北伐襄、樊之际,遣吕蒙、陆逊等分兵偷袭荆州。十二月,关羽穷途被俘杀,东吴占据了原刘备集团所属的全部荆州州郡。这一战对三国历史走向的影响是巨大的,蜀汉政权的...

秦惠文王要杀商鞅的时候 商鞅就没有想过要造反吗

秦惠文王要杀商鞅的时候 商鞅就没有想过要造反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惠文王车裂商鞅之时,商鞅就没想过主动起兵造反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制定的法律,就是为了维护国君(当时还没有皇帝)的最高权利。要维护国君的最高权利,一个内容就是杜绝“造反”事件的发生。商鞅制定法律的时候,穷尽心血,把一切能想到的漏洞都堵上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