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23)170

说到李世民,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韩剧《帝国的早晨》中,李世民在征讨高句丽时,遭遇了一场可耻的大败,不仅被高句丽将军射瞎一只眼睛,而且还低声下气的向盖渊苏文跪地求饶,最后割地赔款无数,为高句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那么,纵横东亚打的突厥、薜延陀、回纥等悍敌俯首称臣的李世民,在攻打高句丽时真的翻船了吗?其实,之所以流传李世民失败而归,不是李世民真的打了败仗,而是李世民要求太高,没能达成目标罢了。

众所周知,高句丽是一个硬骨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不仅没能成功,反而导致国内乱起,唐朝建立之后,李世民等人吸取教训,一直没有轻易对高句丽用兵,而是采取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但“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高句丽不仅联合百济进攻唐朝盟友新罗,而且还遣使前往漠北,挑唆薛延陀汗国与唐的关系,大有要抗衡唐朝之势。

小朋友不听话,自然要打 *** 。贵为天可汗的李世民,有这个实力、权力和责任。

644年,李世民兵分两路征讨高句丽,行军路线与隋炀帝一样:陆路上以李世勣为总管,率军六万向辽东进军,海路上以张亮为总管,率领4.3万从莱州走海路向平壤进军。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更大的不同是,李世民出兵规模很小,总计10余万人(不计后勤民夫),尽量减少百姓负担。对此,李世民非常得意:“炀帝无道,失人已久,辽东之役,人皆断手足以避征役。朕今征高丽,皆取愿行者,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从军者,皆愤叹郁邑,岂比隋之行怨民哉!”

古代大军作战,没有如今的快速化反应部队,没有工业化后勤支持,需要很多准备工作,不是想打立即就能打,先要集结部队、运输粮草等工作。一直到645年3月,一切才准备完毕,四月李世民征讨高句丽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在到达高句丽安市城外之前,唐军所向披靡,百战百胜。

四月,张俭率军渡过辽水,向建安城进军,击败高句丽士兵,斩首数千级。

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四月,李世勣攻破盖牟城,俘获两万多人,粮食十余万石。

四月,张亮率军从东莱渡海,进攻卑沙城,五月,唐军攻占卑沙城,俘获男女八千人。

五月,李世勣率军抵达辽东城外,高句丽步骑四万救援辽东城。李道宗率领四千骑兵迎战,李世勣也引兵帮助李道宗,打败高句丽军,此战唐军斩首敌军千余级。

五月,李世勣率军攻辽东城,唐太宗率兵与其汇合,随后唐军攻占辽东城,杀敌一万多人,俘敌一万多人,还俘获男女四万人。

五月,唐军进军白岩城,高句丽乌骨城派一万多军队支援白岩城,唐军又一次打败高句丽军,追杀数十里,斩首千余,最后因为日落天黑而停止。六月,唐军占领白岩城。

一路势如破竹的唐军,在六月之后遇到了一块硬骨头:安市城!

李世民抵达安市城外之后,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高句丽“北部耨萨延寿、惠真帅高丽、靺鞨兵十五万救安市”,加上安市城的兵力,高句丽总兵力应该在20余万,但唐军总计10余万,刨去各地驻守部队,李世民攻打安市城时所能调动的实际兵力只有三到四万,敌我兵力严重不对称。

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但,李世民信心十足,根本没当一回事,更没有想过退兵,而是摆开阵势开打,还取得了一场大胜。

《资治通鉴》:上夜召文武计事,命李世勣将步骑万五千陈于西岭,长孙无忌将精兵万一千为奇兵。上自将步骑四千,挟鼓角,偃旗帜,登北山上,敕诸军闻鼓角齐出奋击……薛仁贵著奇服,大呼陷陈,所向无敌;高丽兵披靡,大军乘之,高丽兵大溃,斩首二万馀级……延寿、惠真帅其众三万六千八百人请降……获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万领,他器械称是。高丽举国大骇,后黄城、银城皆自拔遁去,数百里无复人烟。

李世勣率领1.5万步骑,长孙无忌率领1.1万精兵,李世民率领4000步骑,总兵力只有3万,却打败了高句丽一方,并且还斩首2万余(杀敌数字往往远超斩首数),俘虏3.68万人,缴获5万匹马、4万头牛、铁甲万领,以及其他物资无数。另外,战神薛仁贵,就是在这一战崭露头角,让李世民知道了。

安市城外的这一战,李世民军事才华和唐朝军事实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古今战争中的一场罕见大胜。

九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市城。这时,高句丽体现出了一块硬骨头的本色,守军殊死抵抗,让唐军没能攻下安市城。当然,这与唐军自身有关:一者唐军兵精却量少,很难攻下重兵把守的坚城,二者唐军远道而来,缺少攻城器械。

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更为重要的是,阴历九月,已是阳历十月,临近深秋,辽东已经严寒,因此唐太宗考虑气候问题,士马难以久留,加上粮食将尽,于是决定班师回朝。需要说明的是,唐太宗班师回朝的非常从容,先是耀兵于安市城下,安市城的人皆屏迹不出,安市城主登城拜辞,唐太宗赞赏安市城主的坚守与忠诚,赐给安市城主缣百匹。可见,来得从容,走得更从容。

总得来说,正如《资治通鉴》记载的:“凡征高丽,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者七万人。 新城、建安、驻驆(皇帝营地)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战士死者几二千人,战马死者十七、八”。

可见,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取得了一场空前大胜。但历史上李世民的确认为此战没有成功,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李世民的战略目标是灭掉高句丽,结果止步于安市城,没能达成战略目标,因而觉得“失败”。所以,声称李世民失败之人,可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根本不懂李世民的骄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12/227431.html

“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总打败仗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总打败仗

对刘备病逝后,诸葛亮为何一直打败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可以说给大多数人的印象,一直都是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军师形象,帮助刘备建立蜀国,立下汗马功劳,后来,更是成为了蜀国位高权重丞相。然而,自从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好像一直...

诸葛亮死后正是进攻蜀汉的好时机 司马懿为何终生没有攻打蜀汉

诸葛亮死后正是进攻蜀汉的好时机 司马懿为何终生没有攻打蜀汉

对诸葛亮去世之后,司马懿为什么终生不曾伐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是一个人才鼎盛的年代,各方势力为了争霸,经常发生战争。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了不少的谋士,而在这些人当中,司马懿和诸葛亮是最出名的。两人都是天赋异禀,天赋异禀,经常是竞争关系,但司马懿却经常输给诸葛亮。...

朱建平:汉末三国时期相师,精通相术,效果灵验

朱建平:汉末三国时期相师,精通相术,效果灵验

朱建平(生卒年不详),汉末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省)人。精通相术,于街巷之间为人相面,效果非常灵验。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时,他在街头巷尾给人们看相。曹丕做五官将时,请他看相,朱建平说:将军寿命80,40会有小难,愿您多多保护。 又说曹彪:您居于自己的封国,到...

张裔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张裔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这不用细说,能入诸葛亮法眼的,很少很少,而能被诸葛亮和孙权同时看中,更是少之又少。偏偏就有一位,诸葛亮和孙权都来争抢他,他是谁呢?他是张裔,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

杜周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杜周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众所周知,汉武帝是一位雄略之主,但在汉武帝统治的中后期因为政治、经济高度发展,与其相配的另一社会现象是法制建设空前发达,刘彻开始爱用酷吏来镇压人民,为此来加强君主集权,也为了抑制地方性豪强、游侠与诸侯也可以短期内防止地方上土地的兼并,并且严明了法度。杜周就是其中之一。杜周出生于南阳郡杜衍县,他本来是...

历史上李自成是如何整顿起义部队的?有哪些方法?

历史上李自成是如何整顿起义部队的?有哪些方法?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领袖,崇祯十七年建立大顺政权。 “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自号“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并委派官员治理地方,农民起义军的性质从流寇向政权过渡。其时,大江南北的农民起义军部队,除张献忠部外,都已经服从李自成的领导...

施琅是什么人?他最后是什么下场?

施琅是什么人?他最后是什么下场?

施琅,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明末清初的时候,施琅在反清和降清之间反复不断。最后因为收复台湾有功,而被封为靖海侯。那么,施琅为什么会反复不断呢?他那样做,清朝稳定局势以后,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人的呢?客观来说,施琅的反复无常,实际上很多都...

历史上安禄山和史思明为何都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历史上安禄山和史思明为何都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安史之乱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背叛唐朝的战争,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安禄山和史思明各自死于自己儿子手中,原因并不复杂,但不得不说这是封建历史上的一段奇葩往事。两位悍将,由起兵到坐镇一方,撼动了大唐的江山,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内战,与其说是被唐廷剿灭,倒不如说是灭于“家贼”,无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