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张献忠的养子孙可望在历史上是什么结局?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28)220

孙可望(?—1660年),原名孙可旺,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主要将领、南明永历时期权臣,陕西延长县(或作米脂县)人。公元1630年(明崇祯三年),张献忠在陕北起义,出身贫苦的孙可望参加起义军,被张献忠收为养子,改姓张。因为他识字,又机灵,很受张献忠器重,为张献忠四个养子中之长子。 公元1644年八月(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在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建立大西,孙可望位列群将之首,以平东将军,另加监军,节制文武。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张献忠在川北牺牲后,孙可望与李定国等率大西军余部南下攻占云贵一带,坚持抗清。后改投南明,以武力挟制永历朝廷。孙可望为谋封秦王,击杀南明大学士三十人,并与大将李定国不合,导致内讧。公元1657年(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孙可望从贵州引兵入云南,攻打李定国,因部将倒戈不敌李定国。孙可望向清军投降,引清兵入四川、贵州,隶属汉军正白旗。不过,元1660年(永历十四年、顺治十七年),孙可望病死(一说狩猎时为清军射杀)。

首先,根据《南明史》等史料的记载,公元1630年(明崇祯三年),孙可望随从张献忠起义,因骁勇善战,受封为平东将军,与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皆为张献忠养子,张献忠赐姓为张可望。对于张献忠和李自成来说,率领了明朝末年的两大起义军。不过,在崇祯皇帝自缢后,伴随着明朝的灭亡,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对手,自然变成了清朝。其中,就李自成来说,间接死于清朝大军之手,而就张献忠来说,则是直接被清朝大军击杀。

张献忠的养子孙可望在历史上是什么结局?

公元1646年(顺治三年),清军大举入川,张献忠阵亡,余部由孙可望和李定国率领,进军云贵地区,作为抗清根据地,一路攻克遵义、贵阳,进据云南。公元1647年(永历元年、顺治四年),孙可望与李定国等人一起称王。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张献忠阵亡后,孙可望和李定国作为张献忠的义子,曾经携手抵抗清朝。但是,这两位兄弟最终还是分道扬镳了。对于孙可望来说,选择归降了清朝。与此相对应的是,李定国则对南明忠心不二,从而青史留名。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孙可望与李定国在联明抗清问题上的分歧是其内讧的主要原因。张献忠阵亡后,大西军余部退守云贵,这时清朝已经建立,这要求大西军必须适应形势变化,广泛联合抗清力量,从而阻挡清朝大军。

公元1649年(永历三年、顺治六年),孙可望出于各方面的考虑,选择派人赴广西与永历朝廷谈判。从内心来看,孙可望不愿联明,但是,在幕僚的建议下,孙可望欲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法,来压服李定国、刘文秀等人。换而言之,孙可望对于南明也好,明朝也罢,都谈不上忠心耿耿。但是,为了可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孙可望还是选择归顺了南明。当然,孙可望最终的目标,是要挟持南明永历朝廷,甚至在时机合适的时候,取而代之。对此,在笔者看来,孙可望显然高估了自己。毕竟,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比起来,孙可望的文治武功都差之千里了。

公元1652年(永历五年、顺治九年),李定国在桂林迫使清定南王孔有德兵败自尽,一时声威大震,捷报传到贵阳后,孙可望大为不快,表面上奏请封李定国为西宁王,背地里却想要除之而后快。公元1654年(永历八年、顺治十一年),李定国在新会与清军作战,因为清军兵力源源不断,李定国派人向孙可望求援。但是,孙可望不发一兵一卒,坐视李定国兵败。

在李定国败走之后,孙可望自然成功挟持了南明永历朝廷。孙可望受封为秦王后,俨然以皇帝自居,甚至规定一切衙署的称谓前都要加“秦“字,对永历皇帝朱由榔也极尽侮辱之能事。永历帝实在难以忍受不下去了,便派人持密诏让与孙可望有矛盾的李定国前来护驾。因此,对于永历皇帝来说,显然不甘心成为汉献帝刘协这样的傀儡皇帝。在此基础上,他自然要反击孙可望。如果孙可望拥有曹操一样的实力和能力,永历皇帝的反击,自然是不痛不痒的。只是,孙可望和曹操比起来,实在不是一个档次的。

张献忠的养子孙可望在历史上是什么结局?

公元1656年(永历十年、顺治十三年)正月,李定国进入安龙,迎接永历帝到昆明。而这,自然让孙可望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了。公元1656年(永历十年、顺治十三年)三月初六日,清定远大将军屯齐带领满汉主力由永州北上宝庆,十五日驻于岔路口,距明军白文选、冯双礼、马进忠营地周家铺三十里。次日,清军进至周家铺,由于明军营于山顶,地势险要,又遇上天雨,双方列阵相峙。在这场较量中,孙可望一方伤亡惨重。

公元1657年(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八月,驻扎在贵阳的孙可望亲自率十万大军向驻于云南的大西军二号人物李定国发动进攻。在被清朝大军击败后,孙可望没有想要予以还击,反而将矛头对准了李定国。结果,李定国以少胜多,又一次击败了孙可望。

最后,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孙可望被击败后,仍可与李定国重归于好,联手抗清,或承认失败,退出明末清初的大舞台,隐居以终。不管是哪一种选择,孙可望在历史上,都不会留下骂名。但是,孙可望却压不下失利的怒火,跑到长沙,投降清朝,以借兵复仇。孙可望归降清朝后,将南明的情况悉数告知,这导致李定国和南明永历朝廷最后失利。于是,清朝封他为义王。不过,等到清朝基本上控制天下后,孙可望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

公元1660年( 永历十四年、顺治十七年)六月,孙可望被迫上疏请求辞去义王封爵和册印。公元1660年( 永历十四年、顺治十七年)11月20日,孙可望去世。对此,清朝朝廷的说法是病死,真相如何颇有疑义。对此,清初史家就说孙可望是“随出猎被射死”。从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角度来看,孙可望应该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

在南明彻底灭亡后,孙可望后人已经没有多大利用价值了,清廷的“恩典”也就逐步降格。公元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六月,乾隆皇帝在位时,清朝朝廷终于决定:“孙可望子孙所有世职,嗣后不必承袭。” 从此,孙可望家族在清朝舞台上消失了最后的痕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12/228341.html

“张献忠的养子孙可望在历史上是什么结局?” 的相关文章

襄樊之战中关羽为何会败给徐晃?

襄樊之战中关羽为何会败给徐晃?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之战爆发,这一战是蜀汉国运的转折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封建王朝,北方游牧民族的彪悍与豪迈,与他们生活的地域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古代,北方少数蛮夷,都很觊觎中原肥沃的土地。由于与游牧民族有着广大的接壤地带,很...

康熙为什么一听到噶尔丹的死讯,激动的当场跪下?

康熙为什么一听到噶尔丹的死讯,激动的当场跪下?

要说清朝历史上最能干的皇帝,当属康熙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说的是康熙正在巡视黄河,听到老对头噶尔丹的死讯,他激动地当场跪在黄河大堤上,为什么噶尔丹能引起康熙这么大的反应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成年后,康熙帝坐...

历史上项羽是真的想杀刘邦猜设鸿门宴的吗?

历史上项羽是真的想杀刘邦猜设鸿门宴的吗?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鸿门宴大家都耳熟能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历来为人津津乐道。在学习高中课本上鸿门宴一课时,大家对于鸿门宴上惊心动魄的场景也好像身临其境,后世也有很多人在不停的假设如果项羽在宴会上杀了刘邦,或许也就...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有那么厉害吗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有那么厉害吗

对真实的诸葛亮,真如三国里那般厉害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无疑是一个神一样存在的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辅佐刘备南征北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无论刘备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诸葛亮都能轻松化解。更难能可贵的是,自始至终他都对刘备保持着绝对...

常茂本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子,为何却被流放龙州?

常茂本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子,为何却被流放龙州?

明朝开国六公爵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其中郑国公常茂只是袭父亲常遇春的爵位罢了,并没有什么实质功绩。常遇春何许人也?朱元璋曾言:“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常茂本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子,为何却被流放龙...

华佗是唯一一个能救治曹操的人 曹操为何还将人杀了

华佗是唯一一个能救治曹操的人 曹操为何还将人杀了

还不知道:当年曹操为啥非要斩杀华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三分,正是一个群雄并起人才辈出的时代。而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曹操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他在三国当中的人气可以说是高到了极点。但是曹操这个人生性多疑,因此也滥杀了不少的无辜百姓,就连华...

李信在历史上有什么能力,能让秦王如此重用他?

李信在历史上有什么能力,能让秦王如此重用他?

李信,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秦国在当时有个《军功奖励制度》,这个《军功奖励制度》对打仗胜负的奖惩,是有严格规定的。如果打了胜仗,肯定会升级升职。如果打了败仗,一定会降级降职,乃至受到惩罚。可是,秦国将军李信带着2...

兰陵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兰陵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兰陵王,北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被人所知是因为他出众的外貌。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管你是同胞还是金兰。高纬赐死兰陵王,就充分地说明了在古代封建社会,亲情与手足根本不可能凌驾于皇权至上,否则必遭杀身之祸。高长恭就因为自己看似不经意的一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