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为何不通过联姻的方式,与蒙古搞好关系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30)270

你们知道明朝为何不通过联姻的方式,与蒙古搞好关系呢?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

纵观整个明朝,与蒙古之间一直是打打停停、纠缠不清,在花费了太多精力、财力之后,仍然无法确保北部边疆稳定。而反观清朝,却通过联姻拉拢的方式,与蒙古各部保持了较好的关系,除了平定准噶尔之外,双方始终未发生大规模的战争。那么,明朝为何不通过联姻的方式,与蒙古搞好关系呢?

原因之一:明朝与蒙古天然敌对,清朝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元朝乃是蒙古建立的国家,而明朝则是推翻元朝后建立的王朝,这导致双方从一开始便形成了敌对关系,而这种关系至少在明朝初期的一百年内是不会发生任何改变的。而清朝作为崛起于东北的民族,不论从生活习俗,还是从战略态势来讲,关系并不紧张。

明朝为何不通过联姻的方式,与蒙古搞好关系呢?

从明朝和蒙古的博弈来看,明朝前期主要以打击为主,中后期则以战略防御和平衡牵制为主。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成祖朱棣,明朝多次出兵北伐北元,从而彻底瓦解了北元残余势力,一定程度确保了北部边疆稳定。而自仁宣年间开始战略收缩后,明朝则主要依靠九边重镇进行战略防御,同时通过“贡市”贸易平衡牵制蒙古各部。

清朝则有所不同,清朝由于崛起较晚,初期实力相对较弱,为了寻求入关的机会,同样也为了确保侧翼和后方的安全,在没有绝对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清朝(后金)自然不必与蒙古轻启战端。更何况,清朝崛起时蒙古已经是四分五裂,可汗对于蒙古各部统治力有限,因此清朝主要采取的便是通过联姻拉拢蒙古部落,并对可汗势力进行打击的策略。

根源上的敌视和友好,再加上明朝和清朝不同的民族政策,以及蒙古诸部的现实情况,这是造成明朝和蒙古天然敌视,而清朝和蒙古则天然友好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库图克图汗之子最终投降,黄金家族彻底失去了对草原的统治,再加上秦朝的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再也无力恢复往日荣光。

原因之二:国力强弱不同,明朝没有必要采取和亲政策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力强弱的不同,同样会影响到国家的对外政策,明朝由于国力一直较为强盛,因此并没有与蒙古和亲的必要,而清朝则恰恰相反。

明朝为何不通过联姻的方式,与蒙古搞好关系呢?

虽说明朝在与蒙古的战争中,也曾遭遇过“土木堡之变”这样的惨败,但不可否认的是,明朝在国力方面,始终要远超蒙古。蒙古各部虽然时常南侵掠边,但除了“庚戌之变”等少数几次之外,却始终难以深入明朝腹地,而明朝却可以通过外贸一定程度掌控蒙古各部的经济命脉,再加上所谓的“天朝上国”心里作祟,明朝很难升起与蒙古各部和亲的心思。

清朝则不同,后金虽然在“萨尔浒之战”后已经逐步在辽东站稳脚跟,但刚刚崛起的后金实际上仍比较弱小,明朝依靠松锦防线仍然对后金保持着一定的战略威慑力,再加上朝鲜和蒙古此时依旧比较偏向明朝,后金不论是为了崛起,还是为了将来攻入关内,解决蒙古和朝鲜保证侧翼安全,都是重中之重,因此通过联姻分化瓦解蒙古部落,自然不失为一条妙计。

正是由于明朝和清朝国力方面的差距,使得明朝和清朝对待蒙古的态度截然不同。事实上,即使在“萨尔浒之战”战败,而蒙古部落中亲近明朝的内喀尔喀和叶赫部又先后被击败的情况下,明朝拉拢林丹汗的方式仍然是通过赏赐银钱来促使蒙古出兵,而并非所谓的联姻。

原因之三:明朝时期蒙古仍有退路,清朝时期蒙古退无可退

这一点则关系到了蒙古各部对明清两朝不同的态度,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始终对游牧民族无可奈何,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其强大的机动能力,即使他们不敌中原王朝,也可退往漠北甚至更北方,等到恢复实力后再度南下。

明朝时期,虽然朱元璋时期明军通过北伐击溃了元朝残余势力,从而导致蒙古分裂,明成祖朱棣更是先后五次北伐,然而除了之一次和第二次取得一定战果外,其余三次北伐均难以找到鞑靼主力,反而给瓦剌崛起提供了时机,而在瓦剌衰弱之后,鞑靼便又迅速卷土重来。

明朝为何不通过联姻的方式,与蒙古搞好关系呢?

而到了清朝,随着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疯狂扩张,蒙古各部再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向北发展,退路已经完全被断绝。而在准噶尔部崛起后,又和沙俄沆瀣一气,又从西北部对蒙古各部造成了压力。北部和西北部的变化,导致蒙古各部只能选择归顺更加友好的清朝,因此蒙古各部也需要通过联姻,来加强与清朝之间的关系。

在明朝时期,蒙古的北方还没有出现俄罗斯这样的巨大威胁,他们的主要威胁仍然来自于南部的明朝,一旦不敌明廷,他们完全可以向北撤退,一直撤到明朝根本无法、无力打击为止。而自从俄罗斯东扩之后,被夹在中间的蒙古各部面对压力只能选择投靠更加友好的清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2/228581.html

“明朝为何不通过联姻的方式,与蒙古搞好关系呢?” 的相关文章

蜀汉六位重臣的死都和诸葛亮脱不开关系 他们分别是谁

蜀汉六位重臣的死都和诸葛亮脱不开关系 他们分别是谁

对蜀国这六个重臣的死,诸葛亮难逃干系,他们都是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诸葛亮乃是蜀汉最出名的重臣,他极善计谋,为人忠义,深受众人的敬重。然而在蜀汉内部,也有六个重臣的死和诸葛亮有关,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一、刘封刘封是刘备的养子,深受刘备的器重,最开始的时候...

张绣作为三国二十四名将之一 张绣水平如何

张绣作为三国二十四名将之一 张绣水平如何

你真的了解三国二十四名将中的张绣,在三国演义中,到底属于什么水平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二十四名将》是民间流传的一首串联三国名将人名的打油诗。诗中有一句“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将张绣和颜良、文丑并列,同居二十四名将之列。说起来在《三国演义》中颜良、文丑虽然最大的作用...

曹丕即位后七年就驾崩了 曹丕为何如此短命

曹丕即位后七年就驾崩了 曹丕为何如此短命

还不知道:曹丕在位7年就驾崩?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争霸的历史中,魏国毫无疑问是历史的主流,因为这个国家在三国之中最像一个国家,而且有了基本的国家构架。正因如此,这个国家虽然故事比较少,但是却是发展势头最好的一个,未来统一天下的希望也都在这里。不过可惜,在曹...

张昭是什么出身?他在东吴的地位怎么样?

张昭是什么出身?他在东吴的地位怎么样?

三国时代,在东吴的职业人团队之中,张昭应该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但同时也是一个悲情人物。“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内事不决问张昭”、“带投大哥”这些都是网络上调侃东吴重臣张昭的段子,在众多网友心目中,张昭似乎成了个没什么骨气的老头子。然而,真实历史上的张昭,远没...

关羽投降曹操是真的吗 为什么说关羽降汉不降曹

关羽投降曹操是真的吗 为什么说关羽降汉不降曹

三国历史之中的关羽投降曹操是真是假,为何大家都说他降的是大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关羽这个人在中国的历史之中有着许多扑朔迷离的地方,比如像关羽是如何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武圣代表的,为何中国民间的义气文化之中说的最多的就是拜关公呢?但这些都不是我们...

诸葛亮临死前一句话知道刘禅是在装傻 诸葛亮到底问了什么

诸葛亮临死前一句话知道刘禅是在装傻 诸葛亮到底问了什么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诸葛亮临死前,阿斗问了一句话,诸葛亮方醒悟:原来你在装傻!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时期,随着刘备的去世,蜀汉的前程交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shan)身上。从电视剧来看,后人常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他,说他是个庸碌无能的人,那么他本人是如何想的呢?在公...

孙贲:东汉末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孙贲:东汉末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孙贲(?—210年或219年),字伯阳,吴郡富春人,孙坚同母兄长孙羌之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兄,东汉末年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贲父母早死,弟弟孙辅还是婴孩,孙贲独力养育孙辅。孙贲初时为郡督邮守长,孙坚于长沙起兵,孙贲弃官跟随孙坚。孙坚后战死,孙贲统领孙坚部众...

李世民在死前并没有处死武则天,是因为什么?

李世民在死前并没有处死武则天,是因为什么?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有句话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唐王李世民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妾,既然成了夺他李家江山的人。武则天,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正统女皇帝,在李世民之后,没有被殉葬,反而与李世民的儿子李治私通,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