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退位那天发生了什么?他留下的孩子们有着怎样的结局?
说到李渊,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六日正午,大雨倾盆,雷电交加,长安城太安宫垂拱前殿,容颜枯槁的李渊躺在病榻上,气若游丝,病榻旁站着忧容满面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地上跪着他的十几个儿子,更大的李元景十七岁,最小的李元婴只有五岁。看着这些尚未成年的儿子们,李渊忧惧交加,不由得想起九年前那场政变。在那场政变中,自己失去了两个儿子,也失去了皇位。
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凌晨,李渊早早起床,张婕妤和尹贵妃一起侍奉他穿上朝衣。两人都给他生了一个皇子,两个皇子都七岁,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李渊特别宠爱这两位妃子,经常临幸她们。但是今天李渊看到她们,有点恼怒,也有点烦躁,还有点不舍。因为她们惹上了 *** 烦。
昨天下午散朝之后,李渊把李世民留下,跟他摊了牌。有人状告你图谋造反,近日连续两次“太白经天”(就是太白金星白日出现在天上,太白金星是杀星,白日浮天,乃改朝换代的征兆),太史令说,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你想造反的事就连老天都看不过眼了,派太白星提醒我。
李世民一听,宛若晴天霹雳。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知道自己最近处境岌岌可危,没想到李渊现在就要动手了。从李渊的角度讲,拿下自己无可厚非,毕竟李建成才是太子,才是大唐帝国的国本,自己只是枝叶,还是最粗的那一枝,正是被强力剪除的对象。为了皇权的平稳过渡,“削藩”是任何一位有为皇帝必行之事。只是李世民没想到是今天,没想到是现在,完全措手不及,猝不及防啊。
他看着李渊严肃而犀利的眼神,知道李渊决心已下,脑子里高速运转,思考对策。他知道,只要一个应对不当,自己这辈子就完了。马上会被废掉秦王头街,软禁起来,他的王府亲信会被分化处理,自己成为关在笼子里的老虎,干等着被拔牙剥皮的那一天。等到李渊驾崩,李建成当了皇帝,自己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李世民毕竟是久经沙场的战神,临机应变的能力瑧于至境。老人家说,自古能军无出秦王之右者,陈寅恪说,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平生最凶险,最艰难一战。李世民打仗的更大特点,便是出奇制胜,不按常理出牌。他打的每一场胜仗,几乎都是以少击多,在劣势中反败为胜,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他知道,太白经天只是李渊要拿掉他的借口,靠哀求和辩解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另辟蹊径。
李世民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泪如雨下,父皇,我死不足惜,只是便宜了真正的乱臣贼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想当年我打薛举,打刘武周,打宋金刚,打王世充,打窦建德,打刘黑闼,立下赫赫战功,他们嫉妒我,陷害我,为了大唐江山社稷,我一直在容忍,在退让,我也不想兄弟相残,干出令仇者快亲者恨的蠢事来。有件事我一直没有讲,就怕别人说我挑拨离间,今天既然我要死了,我不能不说,否则我下了地狱,见到王世充和窦建德二贼,也会被他们嗤笑。
李建成这厮 *** 后宫,跟张婕妤和尹贵妃暧昧不清,此事人尽皆知,独独瞒您一人。只是二人得到您的宠幸,没人敢说而已。前朝隋炀帝杨广在杨坚活着的时候便敢 *** 后妃,最终身死国灭,殷鉴不远,我怕我朝重蹈覆辙啊。
李渊听了非常愕然,一下懵逼了。还有这事,我怎么从来没听说啊。你有证据吗?捉贼捉赃,捉奸捉双。李世民信誓旦旦,我当然有了,这事能乱说吗?我的妻子长孙氏经常出入后宫,亲眼所见,还有诸多宫女太监作证。李渊看看宫外,残阳如血,屋脊如兽,于是说,那好,明日早朝,你们当庭对质。
当晚,张婕妤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李建成。李建成闻言大喜,跟幕僚们弹冠相庆,多少年明争暗斗,终于要见分晓。明日早朝,便是李世民的末日。
李渊出门前,尹德妃和张婕妤用恐惶的眼神看着他,他说,不必惊慌,身正不怕影子斜。纵有瓜田李下之事,我也不会追究。李渊晚年不理朝政,一切事务全靠二妃打理,二妃跟李建成接触频繁,所以李渊有此一说。二妃叩头谢恩。
李渊来到大殿,萧瑀裴寂等人已经早早等候,李渊赐座,一帮老友喝茶谈心,等着三人到来。正坐着,忽然外面喊声大作,刀枪撞击之声震耳欲聋,流箭甚至射到大殿上。李渊等人大惊失色,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过了很久,打斗声渐息,只听得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只见尉迟恭戴甲仗剑,满身血污,进入大殿,躬身行礼,口称陛下,陛下,请恕微臣甲胄在身,不能行礼。
李渊一看这架势,就知道发生了重大变故,问道,外面谁在造反?尉迟恭答道,太子和齐王造反,已被秦王镇压。秦王现于殿外,等候陛下发落。李渊问诸臣,咋办?诸臣说,太子和齐王已经死了,只剩秦王,只能立秦王为太子了。李渊说,传秦王。李世民进来,跪在李渊面前,吸吮着李渊的 *** ,嚎啕大哭。李渊摸着他的头说,没事了,一切都结束了。我以前听信谣言,差点酿下大错,幸亏有你在。
李渊退位后,还住太极宫。太极宫位于皇城深处,戒备森严,与世隔绝,安静幽谧,正是养老的更佳场所,后来李隆基当了太上皇,便被唐肃宗李亨安置在此处,最终死在这里。贞观三年,在群臣劝说下,李世民将李渊迁居到太安宫。
太安宫初名弘义宫,是武德五年(622)李渊给李世民盖的。李世民最早也住太极宫,跟李建成李元吉离得不远,李建成住在东宫,李世民住在承乾殿(李世民长子李承乾之名即由此殿而来),李元吉住在武德殿。父子三人同掌朝权,同时发布命令,各部门先接到谁的命令,就照谁的命令办事。
为了改变这种政出多门的弊端,再加上李世民跟李渊建成元吉三人关系逐渐恶化,李渊便听了裴寂建议,在城外给李世民专门建造了弘义宫,理由是“以秦王有克定之功,特加殊礼”,让李世民搬出皇宫,远离了权力中枢。由于建造仓促,所以宫墙低矮,宫殿卑小,李世民颇有微词。李渊把太子之位传给李世民后,主动提出搬离太极宫,去弘义宫住,理由是弘义宫“有山林胜景”,环境优雅,我很喜欢。
但是李世民不许。一来大局不稳,自己刚刚登基,得把李渊牢牢抓在手里,不能离开他的视线。二来一登基就把老爸赶出太极宫搬到弘义宫,就如现在的年轻人一结婚就把老爸老妈赶到老破小的百年老房住,自己和新媳妇住宽敞明亮的大新房,娶了媳妇忘了娘,这叫不孝,让天下人怎么说啊。所以李世民一直不同意李渊搬出去,直到三年之后,大局已定,在李渊多次请求下,李世民才把李渊搬到弘义宫,改名太安宫。
太安即泰安,国泰民安。
三年之后,也就是贞观六年,监察御史马周跟李世民说,我前几天出了一趟城,到太安宫附近溜达,发现宫墙低矮,宫殿卑小,连个城楼都没有。你儿子李承乾住的东宫,比你老子住的牛逼多了。虽然你老爸不计较,你也爱惜民力,可是四方蛮夷和天下百姓都看着呢,老这么下去,总是不妥吧。李世民心说当年我就在这个地方住了五六年,你怎么不跟李渊提意见?当然这也不怪马周,当年马周还在村里教书呢,不认识李渊和李世民。李世民于是重修了太安宫,尤其把门楼修的又高又大,城墙修的宏伟壮观,显示自己是个孝子。
李渊搬到太安宫,李世民经常过来看望,父子二人喝酒聊天,有了好吃的也给李渊拿过来尝鲜。李世民公务缠身,忙的过不来,就每天派个太监过来,问候李渊起居,看看穿的用的有啥缺的,之一时间补上。
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六日下午,从昨夜便开始下的暴雨终于停歇,太阳穿破云层,照射到殿前屋檐上,金光闪闪。李渊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他艰难的睁开眼皮,李世民赶紧俯上身去,李渊说,我的儿子们都没有成年,便有劳你照顾了。李世民泪落如雨,儿臣一定不负父皇嘱托。
李渊欣慰的闭上双眼,享年七十岁。
李渊留下的儿子中,老七李元昌因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被李世民赐死。李世民本想留他一条命,但是诸臣说,谋反都能活命,还有什么不能干的。李世民含着泪说,当年先皇驾崩前,淳淳叮嘱我要照顾好他们,他们却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这是我的失责啊。高士廉和李勣说,王者以四海为家,情无独亲。陛下情屈至公,恩加枭獍,欲开疏网,漏此鲸鲵。臣等有司,期不奉制。如此则吴楚七君,不幽叹于往汉;管蔡二叔,不沉恨于有周。
当年李世民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也跟房玄龄说,我杀他们就是当年的周公诛杀管叔蔡叔。现在高李二人说,你杀李元昌跟杀建成元吉一样,都是为国除害,不要有啥心理负担。李世民哭着答应了。
老八李元亨是李渊和尹德妃的儿子,十三岁病死。老九李元方是李渊和郑婕妤的儿子,十一岁病死。两人年纪轻轻便不幸夭亡,也是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