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朝皇帝最容忍的大臣:李绛是个怎样的人?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1-05)250

魏征是唐朝的一个标签,提到他自然会想到诤臣风骨,也会想到一代明君唐太宗。但就数据来讲,魏征并不是说实话最多的大臣,通过简单统计,唐代历史上谏疏最多的大臣名叫李绛。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望族的后代

李绛,祖籍河北,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他所处的宗族在唐朝时属于士族门阀其中一支,祖上为赵国战神李牧。

那个时候赵郡李氏连同其他六个家族被统称为“五姓七宗”。

这七个家族从秦汉开始繁衍,在魏晋逐渐壮大,通过错综复杂的血脉联系成为朝廷不可忽视的政治势力。虽然隋唐实行科举本意为削弱门阀的影响,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唐代 *** 官员多出身于“五姓七宗”。

出生就注定好做官的李绛一路仕途平顺,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

不过他直来直去的性子配上明辨是非的态度成为一道风景,一生少数几次请辞调动都与看不惯有关。

二、诤谏直白的大臣

李绛一生最看不惯的便是太监,尤其是只顾拍皇帝马屁的太监。

唐宪宗宠信太监吐突承璀,宠信到什么程度呢?

犹如明英宗任王振专权一般。毫无军事素养的吐突承璀可以率领军队出去征战,屡战屡败却不被怪罪,最后还获封为公爵。

我们庆幸唐宪宗没有御驾亲征过,否则极有可能被吐突承璀连累出一场唐版的“土木堡之变”。

李绛对吐突承璀这个庸碌之徒十分抵触。

比如有一次吐突承璀为了哄皇帝开心修缮了安国寺,同时趁着施工在寺院中新建了碑楼,楼里立了一块巨大的圣德碑。

这块圣德碑高大华美,体积规模直追唐玄宗所立的《华岳碑》。

圣德碑是历史对帝王的评价,不仅要夸赞皇帝还需含蓄委婉。

吐突承璀奏请皇帝让翰林学士撰文,同时为了让作者好好写,还准备了一万贯作为润笔费。

用现在的购买力来换算,那时候的一万贯至少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万。写一篇文章能挣几十万,换做谁也要动一动小心思了。

皇帝自然也喜欢这种扬名的事情,他指定李绛执笔。李绛却反问道:“尧舜禹汤从来没有建立石碑夸赞自己圣德。只有秦始皇巡游的时候刻石高抬自己,不知陛下想学谁呢?”

唐宪宗感到十分羞愧,于是命人把安国寺内的圣德碑连同碑楼一起拽倒。

精心导演一切的吐突承璀非常不甘心,他反抗说:“碑楼太大拖不动。”皇帝厉声说道:“那就多用几头牛拉!”

最后唐宪宗动用了100头牛才把碑楼拽倒。

这次小交锋不可能撼动吐突承璀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李绛经常上书陈述这个太监日常的骄横,言辞直白又尖锐。皇帝终于忍不住对李绛大喊道:“宦官是平日里侍候朕的人,你总是这样告状未免太过分了!”

李绛被皇帝指责的当场一愣,然后说下了很有名的一句话:“如果我为了身家地位而畏惧权贵不诤谏,是我辜负了您对我的信任;如果我不顾这些选择诤谏,您却因为不愿听而感到恼怒,就是您辜负了我!”

这对唐宪宗的触动非常大。他对李绛说:“爱卿敢言旁人不敢言之事,让朕听到了平时听不到的事情,你是个大忠臣,以后就要像今天这样不留情面。”

自此,李绛的形象如同魏征一般在皇帝心中留下一个自律的警钟。有一次战事失利后,心情郁闷的皇帝要在禁苑中打猎放松一下。

走到半路皇帝突然停下,他对左右说:“如果这事让李绛知道了一定会来劝阻的,还是算了吧。”于是大家打道回宫继续工作。

三、与同僚的配合

唐朝的宰相制度不同于往代只有一人那般,相反与明朝的内阁制很相似,由多位宰辅同时执政。

在李绛被提拔为宰相后,同朝为相的还有李吉甫。

李吉甫善于讨好皇帝,有段时间宫廷通过教坊使带了不少良家妇女入宫,京师为此事议论纷纷。李绛忍不住要上书,李吉甫则试图阻止,毕竟这种事情只可意会。

但李绛还是为此事质问皇帝,唐宪宗回答:“是因为皇室王爷们侍女数不足,特从民间选拔一批,没想到教坊使误解了我的意思,让民间议论纷纷。”

于是带进宫的女子都被放还了。

唐朝皇帝最容忍的大臣:李绛是个怎样的人?

当然,类似的小冲突还有不少。比如李吉甫认为皇帝至高无上,不能老是强迫他做不愿意做的事。

李绛自然不高兴了,他回答道:“身为人臣就是要看到君王不当之处。即便龙颜大怒也要力指得失,你这样的做法叫忠诚吗?”

两人虽然经常为小细节发生争执,但在大政方针上基本没有冲突,实际工作上也是相得益彰。

李绛善于提出建议和纠错,李吉甫则强于实际解决问题。因为李绛经常指责别人,所以很多实际工作没人配合;往往李吉甫最后出头,后者做的实事反而比前者要多。

李绛主张从言语上纠正错误,却常常难于实践。李吉甫喜欢和稀泥却有利推动了国家事务。

四、对下属的保护

李绛在长安的之一份职务便是监察御史,这个职位与其正直的性子恰好吻合。也因为这份工作,让他十分注重保护言官,保护言路的畅通。

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白居易就是被李绛赏识而被提拔的。白居易诗歌造诣自不必说,给皇帝提意见也是一把好手。当时皇帝一意孤行命吐突承璀率兵讨伐成德藩镇,结果失败。

唐朝皇帝最容忍的大臣:李绛是个怎样的人?

好面子的皇帝感到非常的后悔,但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他预料到御史们会批评自己,所以足足一个月以各种理由不和他们见面。

但这能难倒聪明的白居易?白大诗人趁着皇帝上朝还没说话的时机突然走出来,跑到皇帝面前说:“陛下,你错了!”

龙椅上的九五之尊马上变了脸色,当场拂袖而去。

事后,皇帝对李绛说:“白居易这个小芝麻官说话没有分寸,把他调离,别让我再看见他。”

李绛则袒护道:“白居易这个人就是性子直,说话不知道婉转。可是他忠于国家的心思大家都能看到,调走他恐怕难以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啊。”

陛下听后沉吟良久,还是让白居易在原单位任职。李绛算是救了大文豪一次。

对文豪如此,对其他人更是如此。

唐代的御史们虽没有明代的同僚硬气,但是说话也喜欢夸大其词,经常抓住别人一点毛病自由发展出二、三、四种内容。皇帝看着参人的奏折脑袋也大,最后实在忍不住了找到了李绛。

唐宪宗说:“谏官议论朝政,好多都是不符合事实的诬告,我想把其中几个闹得最欢的揪出来贬到边疆去,以儆效尤,你觉得如何。”

李绛略微思索了一下回答:“陛下不可以这么做。臣子的生死全寄托在陛下喜怒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敢于谏言的已经不多了。即使有,也是反复思量后果之后,内容几经删改,奏章才呈现在陛下面前。真实的想法本来只剩下十分之二三了,陛下连剩下的这点十分之二三都觉得过分吗?”

李绛又道:”明君喜欢听不同的言论,最害怕的事情是朝堂鸦雀无声,唯恐听不到谏言,怎么能在贬谪他们呢?若是打击谏官就等于封住了天下人之口,绝非社稷之福啊。”

于是皇帝放弃了贬谪谏官的想法。

五、身死异地

唐文宗大和三年,蜀地遭到入侵,李绛奉旨入蜀救援。按照规定,同行的还有监军太监杨叔元。李绛本身就看不惯宦官,当初连皇帝的宠臣吐突承璀都不怕,何况现在区区一个小监军。

杨叔元被之前的将军们恭维惯了,遇到正直的李绛感到十分不适应,由此演化出怨恨。

军队走到半路敌军退走,按照规定征召的兵卒要退伍回家。可是遣散费少得可怜,让士卒十分不满。

杨叔元抓住机会,散播李绛贪污遣散费的谣言,致使闹起兵变,李绛与幕僚当场被害,终年六十七岁。

李绛屡屡上疏,勇于犯颜直谏。又碰到颇有心胸的唐宪宗,君臣共同谱写出一段大唐中兴的佳话。

更为可贵的是,李绛在主政地方的时候禁止捕猎鸟兽,以保护生态环境,这种超前意识在古代的官员中是非常少见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1/229613.html

“唐朝皇帝最容忍的大臣:李绛是个怎样的人?” 的相关文章

鳌拜当初手握有四十万大军 鳌拜为何到死都没有造反

鳌拜当初手握有四十万大军 鳌拜为何到死都没有造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鳌拜手握40万重兵,却为什么至死不肯造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皇帝无疑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历朝历代的英雄豪杰都把皇位作为最终的目标。除了皇子王孙们为了皇位争夺不休之外,不少手握重兵的权臣也会加入皇位争夺战,通过自己手中的势力谋朝篡...

长平之战赵国要是没有换人 廉颇和白起最后谁能获胜

长平之战赵国要是没有换人 廉颇和白起最后谁能获胜

还不知道:如果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白起,最后谁会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此战赵括率领的四十多万赵军几乎被秦将白起打到全军覆没。那么长平之战中如果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上白起,最后谁会赢?秦赵长平之战中,即便赵国没有换将,很大...

杜微: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与诸葛亮之间有何故事?

杜微: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与诸葛亮之间有何故事?

杜微(生卒年不详),字国辅,梓潼涪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年少时跟随广汉任安学习经学。东汉末年,担任益州从事,但不久后辞职。杜微装作耳聋,隐居于山野之中。后来诸葛亮想要任命杜微为益州主簿,杜微推辞,诸葛亮便派遣车辆去迎接杜微。二人见面后,诸...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 康熙是想传位给老四雍正还是十四子胤禵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 康熙是想传位给老四雍正还是十四子胤禵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究竟想传位给谁?是雍正,还是皇十四子胤禵?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农历),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病逝,终年68岁。康熙去世后,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不过,关于雍正皇帝继位的问题,从雍正年间一直到现...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字孝则,吴郡吴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大臣,丞相顾雍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览群书,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人。名声广扬,远近闻名,孙权将孙策之女许配于他。以善于识人为名,官至豫章太守。人物生平顾邵博览群书,少年时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

卫子夫被汉武帝宠爱最后却不得善终,是因为什么?

卫子夫被汉武帝宠爱最后却不得善终,是因为什么?

卫子夫即卫皇后,汉武帝第二任皇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被汉武帝立为皇后,达到了她人生的高光时刻。历经十年的小心翼翼与谦虚谨慎,卫子夫终于从一个低微的歌女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完成了人生最华丽的逆袭。同时卫氏家族封侯拜将,显赫一时,成为人人争相羡慕的...

是仪: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是仪: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是仪(生卒年不详),本名氏仪,字子羽,北海郡营陵县人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仕东汉、东吴两朝,早年曾在本县营陵县及本郡北海郡任官,后在东吴历任骑都尉、忠义校尉、裨将军、偏将军、侍中、中执法、尚书仆射等官。先封都亭侯,后进封都乡侯。年八十一岁时病逝,死...

有哪些与王十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王十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孝宗立,累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