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招和刘备关系很高,为什么却给曹魏卖命呢?
刎颈之交,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也即在战国时期,经过负荆请罪之后,廉颇和蔺相如成为了刎颈之交。所以,刎颈之交这一成语,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到了汉末三国时期,也有一对刎颈之交,他们就是刘备和牵招。
《孙楚牵招碑》中记载:“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因恐为时所忌,每自酌损,在乎季孟之间。”
牵招十余岁时为同县乐隐的学生,少年时便与刘备英雄同契,成为刎颈之交。中平年间,乐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牵招仍跟随直到学成。早在刘备逐鹿中原之前,他就和牵招相识了。因为默契相投,牵招和刘备结为了刎颈之交。不过,非常可惜的是,牵招最终没能为刘备效力,而是先后跟随了袁绍和曹操,最终为曹魏长期镇守边疆。并且,就牵招的儿子,还参加了灭蜀之战。
一
东汉末年,袁绍夺取冀州后,征辟牵招为从事,兼领乌丸突骑。“乌桓突骑”(也写作“乌丸突骑”)是当时有名的精锐部队,东汉时期朝廷多次征调乌桓突骑到西北讨伐羌人和凉州叛军。袁绍军队中还设立有专门统领乌桓突骑兵的“乌桓突骑督”一职,由牵招担任。对此,在笔者看来,这说明牵招非常善于统帅起兵,而且在对付北方的乌桓等游牧民族上颇有心得。
当然,可能正是因为这一原因,等到官渡之战时,袁绍手下的颜良、文丑、张郃等出场了,而牵招则没有出现。也即在官渡之战时,牵招很可能是在镇守北方边疆,自然无法和曹操相抗衡了。等到官渡之战后,袁绍病逝,牵招又追随袁绍之子袁尚。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在南皮攻灭袁谭,任牵招为军谋掾,随从征讨乌丸。
二
建安十二年(207年),辽东把袁尚的首级送来,牵招见状,十分悲痛。对于牵招来说,虽然归降了曹操,可是,因为之前受到了袁绍、袁尚父子的恩惠,自然对袁尚之死不会无动于衷。而牵招的忠义,也令曹操十分钦佩。在汉末三国时期,忠义无疑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这也是关羽可以青史留名的重要原因。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正式建立曹魏,拜牵招持节护鲜卑校尉,驻扎昌平。
自此之后,牵招继续为曹魏镇守北方边境。黄初六年(225年),曹丕打算攻打孙吴,召牵招还。不过,牵招赶到时,军马已退,这让牵招失去了和东吴交手的机会。对此,魏文帝曹丕拜牵招为右中郎将,出为雁门太守。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叡即位,牵招被赐爵关内侯。
三
太和二年(228年),护乌丸校尉田豫出塞,被鲜卑首领轲比能围于马邑城,向牵招求救。对此,牵招潜行征讨,大败其军。当时,牵招以为,诸葛亮数犯中原,而鲜卑首领轲比能猾狡,应提防双方联合。对于牵招的这一建议,遭到很多曹魏大臣的不屑一顾。因为诸葛亮所在的蜀汉,和鲜卑相隔千里,二者不会有联合的可能。
但是,在这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又出祁山,果然与轲比能串通,兵屯石城,遥相呼应,和牵招当初预料的情况正好一样,这无疑让牵招被曹魏朝廷刮目相看。通过这一事件,无疑证明了牵招在谋略上也是比较有水平的。到了公元231年,牵招这位边将去世。因为长期镇守边疆,牵招的名气自然无法和曹魏五子良将等武将相提并论。在牵招去世后,他的儿子继续为曹魏效力,并参加了灭蜀之战。
四
最后,牵弘(?-271年),安平观津(今河北武邑县)人,雁门太守牵招次子,史称其刚毅有父风。在牵招去世后,牵弘曾担任曹魏陇西太守。景元四年(263年)九月,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发动了魏灭蜀之战。此战,牵弘受司马昭派遣进攻姜维,后又受邓艾调遣,继续参加魏灭蜀之战。不久之后,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让蜀汉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至于跟随邓艾的牵弘,也因为立下战功,所以在公元264年被封为蜀郡太守。咸熙年间担任振威护军。
公元265年,西晋建立,牵弘任扬州刺史,击退东吴将领丁奉的进攻。后调任凉州刺史,秦凉之变中,牵弘在平定秃发树机能的过程中战死。总的来说,对于牵招、牵弘父子来说,可谓魏晋时期比较低调的武将了。尤其是牵招,默默镇守曹魏边疆,可谓劳苦功高,所以陈寿在《三国志》中给出了“牵招威风远振,治边之称,次于田豫,百姓追思之。”的评价。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一评价无疑是非常契合牵招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