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隋唐时期的流行风尚:男子缠须,女子画眉
自古以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男女,人人都很注重仪表,除了身穿各式各样不同的服装来展示自己,更重要的便是要修饰自己的面部,来达到时代的审美情趣。本文来聊聊在我国隋唐时期爱美的男女们流行一个时尚元素,那就是:男子缠须,女子画眉。
从南北朝时期以来,社会上开始出现男子缠胡须的风气。《晋书》中称西晋文人“张华多髭,制好帛绳缠须。”这句话的意思是:张华长着很多胡子,用专门裁剪好的帛将胡子缠起来。《南书》也写有“尝献齐高帝以缠须绳一枚”,这说明在当时缠须是人们整理和保护胡子的一种办法。
到了隋朝,更是把男子的缠须当成了一种社会风尚,而且缠须的 *** 千奇百怪,就如同妇女们看重发型的装饰一样。
隋朝的男子把胡须看的特别贵重,装饰起来也十分用心:有的把胡子编成辫子一样,让其自然下垂;有的把胡子分成两股列于两旁;有的虽然没做特别的缠裹,但也整理的整整齐齐。
隋朝男子胡须装饰的样式在近年来出土的隋代陶俑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妇女画眉的习俗,起源的就更早了。《楚辞》、《韩非子》等先秦典籍对这一习俗就有明确的描述。到秦汉时期,这种习俗日渐普及。
西汉时,京兆尹张敞亲自为妻子画眉,跟他有仇的人知道这事后,还专门向当时的皇帝汉宣帝禀告,说张敞的这种行为损害了朝廷官员的形象,应该惩罚他。
汉宣帝便召来张敞询问此事,张敞坦率地承认确有此事,并说:“臣闻闺房之乐,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
汉宣帝听后一想,是啊,张敞说的很对,夫妻之间,什么亲密的举止都有,丈夫为妻子画眉算什么事呢?
于是,汉宣帝也就不对张敞进行责备了。而张敞为妻子画眉这事经过皇帝的一掺和,变的人人皆知了,后来,“张敞画眉”更是成了夫妻恩爱的典故。
到隋炀帝时期,后宫里画修长眉式的妃子更易得隋炀帝的宠爱,一时间,宫人纷纷争画长眉,甚至使得画眉的颜料“黛”供不应求。为此,隋炀帝还不惜重资从波斯(今伊朗)购买大量的眉黛以供宫中之需。唐人冯贽在其《南部烟花记》中说:“炀帝宫中,争画长蛾,司官吏日给螺子黛五科,出波斯国。”
到了唐代,画眉之风依旧盛行。唐玄宗李隆基同样染有“眉癖”,他对妇女画眉的嗜好,比起隋炀帝来毫不逊色。
史书上记载,唐玄宗还“令画工画《十眉图》,分别为:鸳鸯眉(又名八字眉)、远山眉(又名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垂珠眉、却月眉(又名却月眉)、分捎眉、涵烟眉、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倒晕眉。”
一朝天子对女子的画眉如此关注,既是社会风尚在统治阶层里的反映,而同时又对画眉在社会中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人自持姿色美艳,从不施脂粉,常常素面朝见天子。虽然不化妆,但虢国夫人却从不忘画眉,而且她所收集的眉黛众多,箱柜抽屉里全是各色画眉石、眉砚、眉笔等。
其中,最上等的画眉石,就是“岭南始兴石黛”,虢国夫人珍藏最多更具价值的是一颗价值10金的“波斯螺子黛”,据说这乃是海中螺贝变异而成的,是当时天下女子梦寐以求的画眉绝品。
对姿色颇自信的虢国夫人,可以不施脂粉,眉却不能不画,由此可见画眉之风在唐代是如何盛行的,具体到一般女子对画眉的偏好,也可以想象是如何崇尚的。
成年妇女喜爱画眉,甚至影响到了一些小孩子,也学着大人的模样,画起了细长的蛾眉,正如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所说:“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