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中最不该杀三个人和最该杀的人分别是谁?
曹操一生,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然而,他也有糊涂和犯错误的时候,曹操一生,杀了很多人,有些人不该杀,他偏偏杀了,有些人该杀,他偏偏没杀,最终酿成大祸。
曹操最不该杀三个人,这三个人是谁呢?曹操最该杀的人,又是谁呢?
之一位,荀彧。
荀彧是曹操重要的谋士,可以说是首席谋士,荀彧有王佐之才,辅佐曹操扫平群雄,统一北方,只剩下刘备和孙权没有灭掉。
荀彧还推荐了很多人才给曹操,比如,郭嘉和戏志才等人,都是荀彧举荐的。荀彧为曹操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然而,曹操却不顾荀彧的功劳,把荀彧逼死了。
曹操想称魏公,那些溜须拍马的人,比如董昭等都上书,请求曹操上位,而荀彧却反对,认为曹操应该“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听说之后,很生气,最终,对荀彧下手了。
曹操派人给荀彧送去了一盒食物,荀彧打开一看,是空的,于是,明白了曹操的意思,荀彧于是服毒自杀了,时年五十岁。
《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记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荀彧功勋赫赫,忠心耿耿,然而,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令人遗憾。其实,曹操最不该杀的人,就是荀彧。
第二位,崔琰。
崔琰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也是当时的名士。
史书记载,相貌英俊,胡须很漂亮,很有威望。曹操本人也非常敬畏崔琰,迁东曹掾。曹操封魏公,崔琰为魏国尚书,迁中尉。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通信杨训时,崔琰在信中写“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被人诬告,曹操认为崔琰有不逊之意。于是将崔琰下狱,后被赐死。
《三国志 崔琰传》记载: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於是罚琰为徒隶,使人视之,辞色不挠。太祖令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遂赐琰死。
崔琰为人正直,对曹操也很忠心,就这样被曹操杀了,很可惜。
第三位,杨修。
杨修是太尉杨彪的儿子,很有才,是出了名的。狂士祢衡曾对人说,他只看得起两个人,一个是孔融,另一个就是杨修。
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非常聪明,建安年间(196—220)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任丞相府仓曹属主簿 。史书记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然而,杨修因卷入曹操立储之争,拥戴曹植,触怒了曹操,最终,曹操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找了个罪名把杨修杀了。
《三国志》注引《典略》记载:至二十四年秋,公以脩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
杨修很有才,曹操也是爱才的,杀杨修,对曹操来说,确实是做错了。
曹操最该杀的人,其实是司马懿,然而,曹操却最终放了司马懿,以至于酿成大祸,后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篡夺了曹魏大权。
司马懿为人阴险狡诈,颇有城府,早年,曹操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借口有病不出来,曹操请了几次,司马懿都拒绝了,后来,曹操生气了,下令说,不来就将你下狱,于是,司马懿害怕了,只得乖乖出来。
史书记载,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曹操曾看出来司马懿非久居人下的人,有狼顾之相,有野心,想杀了司马懿,但是,最终因为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为司马懿求情,曹操没有下手。
什么是狼顾?就是说司马懿像狼那样,回头时,身子不动,头可以看到自己的后背。
《晋书 宣帝纪》记载: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司马懿逃过一劫之后,为人处世就更小心谨慎了,夹着尾巴做人,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几代帝王,最终篡权成功。后来,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逼魏帝禅让,魏国灭亡。
曹操辛辛苦苦打来的天下,都便宜了司马懿,替司马懿做了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