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的削藩方案就是拖 康熙为什么却十分着急的削藩
对康熙削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清朝入关后,先后分封了三个 *** 藩王镇守云贵、两广、福建地区,而云贵的平西王吴三桂又是三个藩王中实力最强的一个。
到了康熙年间,三藩势力已经成为威胁清王朝统治的力量。康熙亲征后不久,就开始酝酿削藩。
但是,削藩就是把已经给人家的利益削掉,等于是割人家的肉,这种事搁到谁身上会愿意?
而三藩的实力不容小觑,弄不好就会激起兵变,引起天下大乱,甚至会造成朝廷颠覆的下场。
所以,对于削藩问题,清王朝统治者也是谨慎的,关于如何去掉三藩之患,朝廷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一种是以康熙为首的,主张尽快削藩;另一种是以孝庄太后为主的,主张慢慢削藩,把吴三桂等一批老将熬的更老了,甚至熬死他们,这时候再削藩,阻力会大大降低。
康熙最后为何没有听从孝庄的意见?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案到底哪种更好?我们一起来看看。
孝庄太后的削藩从缓方案。
孝庄的削藩方案很简单,就一个字:拖,把吴三桂拖得越来越老,老得骑不动马、走不动路,甚至直接老死,然后再着手削藩。
这种方案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到底需要等多久谁也不知道,国家需要为此再熬几年、甚至几十年。
这种方案对于经历过大阵仗、更加稳重的孝庄太后来说,是个好的方案;但对于年轻气盛、准备建功立业的康熙皇帝来说,他等不及、不赞同。
康熙皇帝的削藩从速方案。
康熙皇帝希望削藩就要尽快,理由也很简单:三藩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国家财政,拖得越久,三藩准备越充分,对国家的拖累越大。
既然早晚都得削藩,那么晚削不如早削,早削早乱早解决。
解决完三藩问题后,清 *** 才能着手对付割据台湾的郑家势力,才能着手准备抗击沙俄、平定葛尔丹。
所以,康熙皇帝打算早日削藩。
这两种削藩方案各有各的道理,不过,津城沐雨认为,早削藩胜于晚削藩。
因为当时的清 *** 还处于初创阶段,周边各个势力虎视眈眈,如果无法解决好后院问题,就无法腾出手来应付各方面威胁,清朝将处于不利局面。
只有先完成内部力量的整合,才能更好地应对外来威胁。先解决朝廷内部的鳌拜,才能处理朝廷外的问题;先解决政权内部的三藩问题,才能解决和其他政权的问题。
对此,大家怎么看?你们认为康熙的政策高明还是孝庄的计谋更胜一筹?
参考文献: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