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薛永的绰号怎么来的?为何叫病大虫呢?
说起《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的绰号,很多人都会疑惑:地幽星薛永叫“病大虫”,看字面意思就是--生病的大虫子?为啥会起这样一个名字?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下面,先来看看《水浒传》中是如何描述薛永出场的:
1、该出手时就出手
话说宋江在揭阳镇上遇到一个“使枪棒卖膏药”的人,见对方艺术高强就赏了五两银子。却惹恼镇上的地头蛇,对方“搦起双拳来打宋江”,喊道这人懂点儿“鸟枪棒,来俺揭阳镇上逞强”,我分付众人不要理他,你小子充有钱的,是来踢码头的吧……
宋江自然不服,我的钱愿赏谁用你管?地头蛇揪住宋江:“你这贼配军,敢回我话!”宋江说,我有啥不敢回的?地头蛇双拳劈脸打来,宋江躲过,地头蛇追上一步还要打。
病大虫薛永
此时“使枪棒卖膏药”的人出手了:一手揪住地头蛇头巾,一手提住腰胯,望肋骨上一兜,踉跄一跤,颠翻在地。地头蛇想挣扎起来,又被一脚踢翻。地头蛇最终吓跑,往南跑了。
宋江问对方姓名,对方答:“小人祖贯河南洛阳人氏,姓薛名永。祖父是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军官,为因恶了同僚,不得升用,子孙靠使枪棒卖药度日。江湖上但唤小人病大虫薛永。不敢拜问恩官高姓大名?”
随后薛永知道面前的人是“山东及时雨宋公明”,便拜道:“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宋江以山东人特有的习惯,请薛永“喝上三杯”,然后两个到酒肆吃酒了。
上述文字已把薛永出身、绰号介绍得很详细了。唯一要解释的是“老种经略相公”是谁--种师道,北宋名将,名字是宋徽宗御赐,是种世衡第七子种记的长子,人称“老种经略相公”。经略,是经略安抚使的简称,通常授予大臣,掌一路军政事务。
宋江揭阳镇上遇薛永
2、虫,曾是“有足兽类”的通称
古时的虫与现代意义上的虫不同。根据《说文》解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zhì)。”虫,后来专指蛇,读音为huǐ,即“虺”,是传说中的蛇,古人有“虺五百年为蛟,蛟千年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的说法。
虫,在古代还泛指世上所有的动物。因此虎也被称为“大虫”。关于大虫一说的来历,有人认为是出自方言,还有人认为“大”是排行之一、老大的意思,虎为百兽之王,是兽中的老大,所以就叫大虫。
关于大虫,在《搜神记》里有个故事,说是南海的扶南国国王范寻很残暴,喜欢把大虫养在一座山里。只要有人犯罪,就拉到山上,扔给大虫,大虫不吃的话,就赦免他。当时的人们把这座山叫做“大虫”,也叫“大灵”。
虎也被称为“大虫”
《太平广记》中也有个大虫的故事:隋朝蔡州人蒯武安,擅长射大虫。听说嵩山附近闹大虫灾,就去射杀。在深山遇到一个野人,徒手撕开大虫皮,罩在他身上,把他推下深涧。他醒来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虫。
蒯武安惊慌中来到一座寺庙,见一和尚在念金刚经,就闭眼趴下。和尚用手摸他的头,一响巨响,头皮破开,蒯武安露出脸来。和尚抚摸他的背,大虫皮裂开,蒯武安完全露出身来,衣服还在,露出的皮肤上长满大虫毛,此后他便出家,专心攻读金刚经。
通过上述故事,可知大虫的叫法由来已久,并非民间传说中认为的,是为了避讳唐太祖李虎被迫改的名。
3、病,有三层意思
解释了大虫,那么薛永绰号中的“病”字啥意思?通常认为,病在这里有三层含义:一是使动用法,能使某某“病”了的大虫。通俗说就是,可以伤害、吃掉别人,至少是吓得别人长病的一只大虫。这种使动用法的绰号还有短命二郎阮小五,这里也是使别人短命、活不长的意思,并不是说阮小五是个短命鬼。
一百单八将都各有绰号
第二含义通常是后世的解说:薛永原本出身军旅世家,“为因恶了同僚,不得升用,子孙靠使枪棒卖药度日”,所以称他为“病”,意思是暂时不得志、无法施展抱负和本事的意思。通俗说就是形容薛永如同被关在笼子里的一只大虫,只要给他一个山头,就可以咆哮江湖。
第三层意思,病,还有苦恼、困恼的意思,比如柳宗元《捕蛇者说》中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也就是说可以让别人难受、陷入困局,就是指薛永这只大虫一般人收拾不了,敢和他作对、动手的话会陷入困局,处于很难受的困境中。
最后讲一个小故事:老虎除了叫大虫外,还有个雅致的名字:李耳。此名何来?写于东汉的《方言》一书解释:“陈、魏、宋、楚间,谓虎为李父;江淮南楚间,谓李耳。”原因是“虎或曰狸儿,转为李耳。”
如果叫“病李耳”气势小了一半
这里是说,老聃(老子)出生后小名叫老虎,民间把老虎称为“狸儿”,据音转为李耳。所以,不仅老子被叫作李耳,连老虎也被叫李耳了。
也许,写《水浒传》的施耐庵不知道这个典故,或者是明知却故意没用,否则武松喝了十八碗后,从松树后跳出来的就是“一个吊睛白额锦毛李耳来”,薛永的绰号也只好叫做“病李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