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刘备为何会大败呢?只因为他的连营吗?
公元221年,皇叔率领大军伐吴,孙权命陆逊为大都督前去抵挡。刘备和陆逊都在南岸,沿着南岸从西到东依次是刘备,冯习,陆逊。马鞍山在战场西北方,同样在南岸,是刘备回蜀的最后一个山口。再往后就是入蜀的峡谷了,只能轻兵徐行,无法大军突进,这是刘备能活着回去的原因。
整个战争期间,黄权一直在北岸防着曹丕,无法及时参战,这是刘备失败的客观原因。马鞍山之战时,黄权的兵力已经多于刘备,如果两人合兵,陆逊还真的难以讨到便宜。所以整个过程其实很简单,陆逊沿着长江突进到刘备冯习之间,反向进攻把冯习背刺,刘备只能退守入蜀的门户马鞍山。但可惜大军新败,马鞍山也没守住,不得已烧甲撤退,仅以身免。这时陆逊的大军已经占领马鞍山,黄权想通过马鞍山入蜀也回不去了,只好投奔曹丕,至此夷陵之战结束。
就夷陵之战这个话题,谈谈个人看法。夷陵这个地方,江边就是山,悬崖峭壁的,不具备水陆并进的优势。刘备从奉节起兵,在巫山击败吴军,吴军后退,为何退到夷陵就不退了?因为陆逊就是想在这个地方跟刘备进行决战。这地方崇山峻岭的,水军不方便靠岸进行实时支援,因此不能水陆并进。水军要么驻扎在后方,那么兵力就分散了,要么只能上岸,刘备选择了让水军上岸,集中兵力。
但是这地方地势险要,不方便陆军大规模展开进攻。所以,刘备是被陆逊给憋在夷陵不能动了,顺江而下的优势没了,本来 *** 开的局面变成五五开了。双方在夷陵对峙,都没有空隙可趁。刘备也久经沙场,也安排吴班布置精兵引诱吴军出站,寻机歼灭。只是陆逊太过精明,智谋过人,才没上当,反而偷偷派军从背后偷袭冯习,导致蜀军阵脚大乱。刘备屯兵猇亭之下时在军事上基本上已经没多少前途了。之所以继续撑下去,是在等秋天枯水期曹魏出手。实际上刘备猜的没错,在夷陵之战结束后一个月,曹丕就发动了三路伐吴。站在吴国这边来看,夷陵之战只不过是三路伐吴的一次餐前开胃菜,吴国上下真正防的是魏国这一波。
在汉中征伐战中,黄忠依靠法正的计策,刀斩夏侯渊,这时候刘备亲率军队也在前线。曹魏诸将都大为震恐,大家共推张郃为主将,说刘备狡猾,久经沙场,只有张郃能胜任。从敌方的信息也可以证明刘备虽然不如曹操指挥如神,但是经历过汉末各种战争的洗礼,能够存活下来,绝对是经历战场洗礼的老将,哪里是什么菜鸟啊。刘备被陆逊击败后非常愧恨,相信也是恨自己不如年轻人的指挥能力,犯了轻敌的错误。
小编认为,刘备的连营是没错的,他主要输在没有水军,这一点陆逊给孙权的奏折都承认过。两千年来说刘备输在连营的只有曹丕,曹丕什么水平,他的军事能力比刘备差远了。只可惜他一句妄言误导了中国人两千年,连罗贯中都不能幸免。还有一点,当代有很多现代人去夷陵那里认真仔细的考察过地形,得出的结论是刘备连营没错。总之,历史上腹背受敌还能打赢的只有一人,那就是韩信,其他人无一例外的都在送经验送人头,包括久经沙场的刘备,也未能幸免。演义上说刘备连营导致大败,实际上就是被陆逊前后夹击,不得不退回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