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和珅贪污却有三个原则作为底线 和珅不碰哪三种钱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3-07)190

你真的了解和珅贪污原则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和珅出身于公元1750年,比相传与他是前世情人的乾隆整整小了39岁,不管怎样,这个人物凭借着与乾隆莫名的“情愫”,干成了历史上最出名的一件事情:中国 历史之一贪。他贪到什么地步呢?后来嘉庆抄他家的时候,光是从他家里找出来的银子,就足足有8亿两之多,加上其他的固定资产、黄金等等,那就不可计数了。

和珅贪污却有三个原则作为底线 和珅不碰哪三种钱

不过,作为这么一个人,现在有一部分说法出来讲和珅有“三不贪”原则,讲他是“贪亦有道”,有三种钱坚决不碰。那么,他这个“三不贪”是那三不贪呢?这其中又有多大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清朝乃至于中国的之一大贪官的历史,扒一扒他的“三不贪”。

那么,和珅的三不贪是哪三不贪呢?首先相传他不贪赈灾的钱,这一点倒是有许多的历史传说。比如曾经和珅用往灾民的粥里面放沙子的办法杜绝了一些不是灾民的富人前来趁粥喝。不论如何,这事倒是让我凭空想起古来赈灾时官员往粮食里掺沙子的事情,不知二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和珅贪污却有三个原则作为底线 和珅不碰哪三种钱

关于和珅不贪赈灾银子的具体记录,是乾隆五十一年甘肃发生的大灾荒。当时和珅为钦差大臣,专门押送300万两白银和一些物资前去赈灾。而当地的知县王庆奎偷偷暗示和珅可以将300万两银子挪用一部分,和珅当场大怒,将王庆奎贬官彻查。同时和珅还逼迫当地官员捐款50万两白银赈灾。

然后传说和珅的第二不贪是不拿科举的银子。当时和珅深受乾隆的喜爱,所以科举的事情一直是被他来掌握的,相传他没有拿过科举的一分银子,理由是他没有被因为科举舞弊而查办过。但是具体支持他科举不贪的资料,没有。和珅的第三不贪是办不成的事情不贪,即他做不到的事情就不给别人许诺,也不拿人家的银子。

和珅贪污却有三个原则作为底线 和珅不碰哪三种钱

相传, 和珅在做户部左侍郎的时候有个叫作李尹的小官贿赂他,希望他给兵部的上司说说好话,把自己的官职提一提,为此小官直接给和珅扔了1000两银子(这里免不得对清朝官员的富裕程度吐一下槽,小官都能随便拿出1000两来,可怕啊),但是和珅跟兵部的人关系不好,他认为自己办不成这件事情,所以把银子退回了李尹。

那么,这个“三不贪”的可信度有多大呢?首先我们看他不贪赈灾粮食的这个例子。不知是历史记载有误还是怎么回事,这个叫作知县王庆奎的行为很奇怪:他一个下级居然暗示上级贪污,他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吗?再者了,这和珅是钦差大臣,银子从接手到分发,完全都是他一人指令的,他要贪点儿,需要一个知县来“指示”吗?

和珅贪污却有三个原则作为底线 和珅不碰哪三种钱

而且他逼着当地官员捐献50万两的这个行为也很可疑,官员们是捐了50万两全部用来赈灾,还是给和珅送了100万两,然后和珅拿出50万两来赈灾呢?即便是他真的完全不贪赈灾的粮食,他能保证他下面这些平时学习他贪污手法的下属也不贪污吗?他能保证350万两银子能完完整整地被他的下属送给灾民吗?

再说他不贪科举的银子,这个可信度就更低了。说白了清朝哪个官员不贪呢?但是清朝查处的贪官远没有明朝查得那么多,但是你能因此就说清朝的贪官比明朝少吗?在这里,没有记录说明和珅贪了科举的银子,就能说明和珅没有拿科举的银子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能。

和珅贪污却有三个原则作为底线 和珅不碰哪三种钱

最后,关于办不成的事不贪这一条,其实也很可疑。我们姑且相信和珅是真的愿意办不成的事情不贪吧,但是他能够保证他自己认为能办成的事情就一定能办成吗?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再者,即便他能在 这些白花花的银子面前“不忘初心”,他的那些贪官属下们会在这些银子面前想想自己能不能办成吗?万一他属下替他接了他办不成 的活,他该怎么办呢?

再说他这个“三不贪”的可行性。我们即便相信和珅他本人虽然贪,但是却有自己的底线,但是他培养的那帮贪官属下,会有自己的底线吗?他们会在那些白花花的银子面前想一想和珅的三不贪吗?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如果和珅真的敢强行介入这些贪婪成性的人的发财事业当中,他们不得给他拼命吗?

所以说,和珅不能洗,贪官也不能洗,我们要的就是清官,而不是和珅这种贪官。因为再好的贪官也会在利益的不断诱惑下把自己的底线全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3/240233.html

“和珅贪污却有三个原则作为底线 和珅不碰哪三种钱” 的相关文章

杨庆:隋朝时期宗室,善于见机行事,在职期间颇有政绩

杨庆:隋朝时期宗室,善于见机行事,在职期间颇有政绩

杨庆,生卒年不详,河间王杨弘之子,隋朝宗室,袭封郇王。杨庆狡诈多谋,善于见机行事。当时隋炀帝猜忌骨肉,滕王杨纶等都遭废黜流放,只有杨庆得以保全。后升任荥阳太守,在职期间颇有政绩。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业十三年(617年),李密占据洛口仓,荥阳各县大多响应李密,杨庆领兵拒...

刘备当初带着诸葛亮去攻打东吴 刘备还会输吗

刘备当初带着诸葛亮去攻打东吴 刘备还会输吗

对如果刘备带诸葛亮去伐吴,还会输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你争我斗,谁也不肯甘拜下风。起初,这种局面也是一直持续着。不过,随着关羽大意失荆州并惨败被杀之后,天下大势便开始有了变化。后来,刘备率军去讨伐吴国,可惜最后却大败。那么,如果刘备带...

荀勖:曹魏至西晋时期大臣,为人谨慎,善于逢迎

荀勖:曹魏至西晋时期大臣,为人谨慎,善于逢迎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颍川颍阴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勖少年时聪慧好学。初仕于魏,为大将军曹爽掾属,后迁中书通事郎。曹爽被诛后,历任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等职。...

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还亲自发文祭奠?

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还亲自发文祭奠?

历史上朱元璋曾经降旨叛张某极刑,后来陈汶辉查实冤情后封还御旨,惹得老朱大怒,直接问罪,那么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亲自发文祭奠陈汶辉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陈汶辉是明朝初期的知名文臣,出生在福建诏安县梅岭人,是唐朝时期大臣陈元光的二十四世孙,其本人在元朝大德年间出生,从...

荀攸是什么出身?曹操有多看重他?

荀攸是什么出身?曹操有多看重他?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曹操帐下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其中以荀攸最为曹操倚重,为其“谋主”。既然荀攸是曹操的首席军师,为何没有郭嘉他们那么出名呢一,出身名门荀攸出身颍川荀氏,为广陵太守荀昙之孙,名士荀彧堂侄。荀攸早年丧父,因此跟随祖父荀昙一起...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177年-215年),字仲异,吴郡富春人,孙坚之弟孙静的次子,孙权的堂兄。官至奋威将军、丹杨太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瑜初以恭义校尉的身份统领士兵,曾跟随周瑜、孙权等人征战,擅于安抚部下、招降纳顺。孙瑜爱读古籍,又请学者马普来为将领官员的子弟讲学,于是...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李贽(1527年~1602年),汉族(一说回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

后世是如何评价程普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程普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程普(?~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东汉末年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程普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军,继而参加讨伐董卓的战斗,斩华雄、破吕布。孙坚死后,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经兵败被围,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周瑜等人共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