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范文程是 *** ,他为什么求见努尔哈赤主动投靠满洲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3-14)120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范文程的故事。

范文程是清朝开国重臣,清朝早期的规章制度大多出自范文程之手,所以范文程也被称为是清初文臣之首。不过范文程是汉族人,他为何要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想投靠后金呢?范文程一生历经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和清圣祖四代帝王,也是皇太极最为倚重的谋臣,但他的身份却让他饱受质疑。当然范文程会这样做,也有他自己的原因,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范文程生平,一起来看看吧。

范文程是汉人,他为什么求见努尔哈赤主动投靠满洲呢?

一、“活着”可能是导致范文程人生之一站投靠满洲的原因,由此开启了历经满洲四朝元老历程。

对于所有人来讲,“辱没先人”的声名是一个道德上更大的耻辱,对于祖上是著名文臣范仲淹的后人范文程来讲或许这种沉重压力更为强大。尽管到了他这代已经相隔数百年,但是范仲淹实在是太出色了,出色到几乎所有读书人都以楷模的地步,读书人对范仲淹的崇拜地步已经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在踏入满洲军营之前,想必范文程更是因此而感到自豪,这个家族虽然辉煌,到了范文程这时已经出现家道中落的情况。他的曾祖范锪,官至兵部尚书,因与严嵩抵触被迫辞官;他的祖父任职沈阳卫指挥同知。范文程年少聪颖,举止稳重,好读书,领悟力强,擅写文章。

万历四十三年(1615)他考进沈阳县学秀才,次年回抚顺奔丧。转年正是努尔哈赤宣布与大明决裂,建立“大金”的关键时期,而攻克抚顺成了努尔哈赤的之一个手笔。这年范文程被努尔哈赤的部队掠到降民之列,据说当把范文程和其他人打算处死时,努尔哈赤看他仪表堂堂问:“你识字吗?”回答是生员,询问后才知道范文程显赫的家世,于是“太祖喜”,对贝勒说:“此名臣子孙也,其善遇之。”《范文程传》此后范文程为了活命,在努尔哈赤帐下做个文员,而真正让他迎来了他政治春天则是皇太极的继位。天聪三年(1629)范文程被选拔到刚成立的文馆做“书房官”,由此走进了皇太极的视野,此后范文程的才华被皇太极不断重视,由此开启了范文程此后深刻影响满洲政治形态的布局,最终让其历经四朝,成了开国元老中最重要的软实力人物。

范文程是汉人,他为什么求见努尔哈赤主动投靠满洲呢?

二、范文程到底有多重要?几乎参与了后金所有军国重大事务,上阵可杀敌,下阵定国策。

范文程多次在与明军交锋时冲锋陷阵,经常是“突围力战,拔之,不失一人”,在关键时刻配合了皇太极扭转危局的关键助手,成为皇太极不可一日失去的左膀右臂。

天聪七年,名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担任要渡海投靠,范文程以其辩才不断坚定了他们的归降之心。此后在降服洪承畴范文程均出力更大。不久八旗汉军建立,当时许多人推荐范文程为固山额朕,皇太极认为:“范章京才诚胜此,然固山一军职耳,朕方资为心臂,其别议之。”意思是范文程的才能超过额真职务,何况还是个军务,由此将他以“内阁”中枢机构方面进行培养,可见皇太极用人相当高明。

崇德元年(1636)范文程被晋升为内秘书院大学士,成为皇太极唯一的心腹幕僚。由于皇太极对其高度重视,他虽然不再议政大臣之列,但几乎能参与所有机密和决策,对清 *** 内外方针的政策制定,国家机构改革和完善,对官员的任免,均有重大话语权。每次研究重大问题时,皇太极必说:“范章京知否?”、“何不与范章京议之?”甚至范文程有病不能履职,皇太极也要等他康复后再进征求他的意见裁决。当初,皇太极还要审阅把关,后来只要范文程缮写的军务,皇太极就不再审阅,还说不会有谬处的。《清太宗实录》

三、范文程的隐忍,在关键时刻推出“入关论”成了历史转折的一个重大战略事件。

然而接下来因为皇太极的猝然去世,导致了范文程仕途的骇浪,甚至他的妻子也被多铎霸占,对此范文程只能忍气吞声。如果皇太极在位,相信多铎无论如何也不敢有此妄举。面对奇耻大辱,范文程却未见有什么 *** 反应,据载,他照常入值,“气宇洪深,入罔窥其喜怒。”《范文肃公墓志铭》

在多尔衮摄政期间对范文程即使用又不放心,因为范文程是站在维护小皇帝顺治的立场,又因多铎与多尔衮一母同胞,虽然痛恨多铎,又眼见多尔衮专权,内心愈加不安,遂更为谨慎小心,表面上虽然对多尔衮恭顺,实际上却时刻注意与多尔衮保持距离,“时称疾家居”两人的关系遂呈现出微妙与复杂,冷淡中合作,合作中有疏远,若即若离。不久,当多尔衮讨伐明大军行至辽河时,收到了明朝灭亡的确切消息,在紧急时刻,多尔衮紧急召见成病在家的范文程商讨对策。

范文程是汉人,他为什么求见努尔哈赤主动投靠满洲呢?

范文程建议立刻入关,进攻李自成大顺政权,他断言李自成有三个原因可攻,加上大顺军“行之以骄”可以“一战破也”。当时,无论是皇太极还是多尔衮,在与明朝作最后斗争前夕,都想联合李自成共同夺取明朝,唯有范文程抓住明朝新亡,李自成军队立足未稳这样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当机立断,果断出兵的“入关论”,果然事情的发展按照范文程的预料那般,不久清朝全面入关,可见范文程的作用之大。

顺治十一年,范文程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福临下旨“暂令解任谢事”,病好后“以需招用”,为表彰其攻击,两次加封他为太傅兼太子太师。康熙五年,范文程病卒,享年七十岁。称赞他“元辅高风”,甚至在清人后来的评价里将他比作汉之张良,明之刘伯温。对于自己的评价是,范文程说他“我大明骨,大清肉耳”想必,对于自己的一生必将掀起巨大争议早有了心理准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3/241394.html

“范文程是 *** ,他为什么求见努尔哈赤主动投靠满洲呢?” 的相关文章

史丹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史丹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说到西汉大臣史丹,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史丹,字君仲,西汉大臣。他原是鲁国人,后来迁居杜陵,他祖父的妹妹史氏是皇太子刘据的妾,史丹的父亲史高层担任侍中,后霍禹反叛史高揭发有功被封为乐陵侯,汉宣帝病重时讲史高任命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车骑将军是西汉时期重要的武官之一,执掌四夷屯警、京师兵卫、征伐背叛、出使宣...

为何说羊献容是个传奇的女性?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为何说羊献容是个传奇的女性?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羊献容先后为晋惠帝司马衷和刘曜的皇后。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晋惠帝司马衷的原配贾南风被赵王司马伦(司马懿之子,司马衷曾叔爷)毒杀。司马衷虽然很白痴,但他到底是皇帝,不愁没老婆,于是,他又有了一个新老婆羊献容,也是他在位时的第二位皇后。这位羊皇后,因其外祖父...

朱元璋一个癖好让臣子和妃子直呼受不了 这个癖好到底是什么

朱元璋一个癖好让臣子和妃子直呼受不了 这个癖好到底是什么

对朱元璋的一个什么癖好?竟让妃子和大臣都直呼受不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好像在小编的记忆中,能做皇帝的都有一些莫名奇怪旁人无法理解的癖好。而今天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一个有着怪癖的皇帝吧!今天小编要讲的就是明朝皇帝朱元璋,他的一生似乎总是充满着很多魔幻以及带有...

向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具有谦和公允的性格品行

向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具有谦和公允的性格品行

向宠(?~240年),左将军向朗之侄,蜀汉重要将领。具有谦和公允的性格品行,对军事通晓畅达,被汉昭烈帝刘备称赞。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时,历任牙门将(类似于主将帐下的偏将),诸葛亮北伐时,以向宠为中领军,封都亭侯。诸葛亮北行汉中前,特意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推荐向宠。...

历史上吕后为何没在自己权倾天下的时候称帝?

历史上吕后为何没在自己权倾天下的时候称帝?

吕后先后掌权达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统治者。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封建社会,女性并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男性在社会上以及家庭当中都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凡事总有例外,古代也有不少女子巾帼不让须眉,做到了男子难以完成之事,甚至拥有比男子还高的权力,最出名的当数吕...

在史学方面,范晔有哪些突出成就?

在史学方面,范晔有哪些突出成就?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郡顺阳县人。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员。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范晔出身顺阳范氏,博览群书。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刘裕即位后,出任冠军(刘义康)长史,迁秘书...

韩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对东吴的稳定与建立有重要影响

韩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对东吴的稳定与建立有重要影响

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韩当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官至昭武...

曹操屠城最少有五次记录 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

曹操屠城最少有五次记录 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至少有5次屠城记录,他为啥要干这么残忍的事?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换位思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有人把自己幻想成曹操,所以觉得屠城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无可厚非。可世上有多少人可以做曹操呢?大部分都是老百姓。所以更多的人应该把自己放在被屠的老百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一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