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国最丢脸的一场战争,几十万大军打不过几万人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3-30)100

秦国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也即大部分弱小的诸侯国,基本上都被周边的大国兼并了。到了春秋末期,魏赵韩三家联手消灭智氏,并在战国初期瓜分了晋国,成为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诸侯国。与此同时,田氏代齐的发生,促使战国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也即秦国、齐国、韩国、魏国、赵国、楚国、燕国七雄并列。在战国七雄中,虽然秦国是公认的最强大的诸侯国,但是,秦国的强大,也是商鞅变法之后才实现的。

在商鞅变法之前,也即战国初期,秦国则是战国七雄中相对弱小的诸侯国。比如秦国的河西之地,就被旁边的魏国占据了。为了夺回被魏国占据的河西之战,秦国和魏国展开了多次较量。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秦国胜少败多。于是,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秦惠公见河西难下,下令举全国之力调集超过50万秦军,大举进攻秦国东进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阴晋。在此基础上,秦国最屈辱的一场战役——阴晋之战正式曝光了。

首先,在战国初期,魏文侯率先在魏国推行了“李悝变法”。经过李悝变法之后,魏国的整体实力超过了战国七雄的其他诸侯国。于是,魏国决定攻打旁边的秦国,以此扩大自身的疆域。周威烈王七年(公元前419年),魏文侯渡过黄河在河西筑少梁城。周威烈王十七年(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伐秦城临晋、元里,秦国堑洛,城重泉。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魏文侯西攻秦至郑,而还筑雒阴、郃阳二城。在魏国的不断进攻之下,秦国失去了河西之地。秦国为了夺回河西失地,于周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秦简公伐魏至阳孤,但是被魏国击败。

秦国最丢脸的一场战争,几十万大军打不过几万人

周安王十二年(公元前390年)秦惠公与魏国战于武城(今陕西华县东),秦国矢志不渝企图夺回河西故地,魏国将士则严防死守力图遏制秦军复仇,这成为阴晋之战爆发的重要历史背景。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秦惠公认为小打小闹的,很难从魏国手中夺回河西之地。因此,秦惠公这位君主下令举全国之力,组成了一支50万人的大军,从而大举进攻秦国东进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阴晋。在阴晋之战中,秦军在阴晋城外布下营垒,形势可谓危急。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吴起请魏武侯派5万名没有立过功的人作为步兵,由自己亲自率领反击秦军。魏武侯同意,并加派战车500乘、骑兵3000人。值得注意的是,吴起的这5万大军虽然没有立过什么战功,但是,他们都是吴起一手训练的魏武卒。而就魏武卒来说,无疑是战国时期最精锐的部队之一。“魏武卒”是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吴起当年训练魏武卒,“魏之武卒,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士兵披三重甲(内外三层防护服或者就是重甲的别称),持戈配剑,操12石之弩,负矢囊内装弩箭50枝,携三日口粮,半天能走一百里(荀子议兵篇)。

秦国最丢脸的一场战争,几十万大军打不过几万人

虽然魏武卒的训练很艰苦和选拔标准非常挑剔,不过一旦成为武卒就能享受优厚待遇。并且,对于魏武卒来说,一旦立下战功的话,将会获得极高的封赏。一定程度上,商鞅变法中的“军功授爵”制度,显然有对魏武卒的借鉴。在此基础上,面对秦国的50万大军,5万魏武卒没有畏惧,反而认为这是立下战功,从而获得封赏的机会。换而言之,在阴晋之战中,魏国将士的士气是非常高昂,这成为他们能够以少胜多的重要原因。

在秦军发动大举进攻前夕,吴起获得情报判断出秦军声势浩大表象下虚弱的军力,于是决心率军一战击溃秦军。在此背景下,吴起作为魏武卒的主帅,向魏武卒发布命令说:诸位都应当跟我一起去同敌作战,无论车兵、骑兵和步兵,“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吴子·励士》)。然后,吴起率领魏军在阴晋向秦军发起反击。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在魏国大军的人数虽然只有5万人,也即约为秦军数量的十分之一。但是,这5万大军全是装备精良的魏武卒。

与此相对应的是,秦国虽然调集了50万大军,不过,这里面的大部分士兵,都是刚刚被征召到战场上的,也即没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更没有精锐的装备。因此,秦军面对强大的魏军无力抵抗,被魏武卒反复冲杀多次击穿军阵,促使50万秦军大败而逃。由此,对于阴晋之战来说,和历史上的井陉之战、巨鹿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战役一样,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而对于秦国来说,阴晋之战自然成为其历史上最屈辱的一场战役了,让本就弱小的秦国再次遭受重创。

最后,总的来说,此战,虽然秦军人多势众却严重缺乏装备和必要的训练,并且在士气上也比不上魏武卒。秦军主力的数千乘战车无法挽救几十万秦人士卒被击溃的危局,在吴起率领的士气高昂装备精良的魏武卒面前,人数众多却毫无战斗力的秦军被一举击溃。就这场战役来说,自然也成为吴起这位名将的巅峰之战了。在阴晋之战后,魏国不但确保了自己对河西之地的占据,同时也引发了“诸侯卑秦”的结果,使秦国上下深以为耻。五年后,秦国发动兵变废秦出子迎立秦灵公太子嬴师隰为秦献公,秦国由此展开对魏国的一系列反击战争,直至秦献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秦军终于夺取少梁城,俘虏公叔痤。

对此,在笔者看来,俗语有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在阴晋之战中,秦国损失惨重,不过,这一 *** 到了秦国上下,促使秦国在之后勇于求变,并进行了“商鞅变法”。对于秦孝公这位君主来说,正是不愿意继续被其他诸侯国瞧不起,从而破除一切阻力,支持商鞅在秦国推行了最为彻底的变法。在商鞅变法后,秦国不仅重创了魏国,还因此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而这,无疑让我们更加深刻明白“知耻而后勇”这一道理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3/244256.html

“秦国最丢脸的一场战争,几十万大军打不过几万人”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的东吴江表十二虎臣是哪些人?他们的实力怎么样?

三国时期的东吴江表十二虎臣是哪些人?他们的实力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为孙吴基业的开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陈寿在《三国志》中,将十二人合为一传,盛赞他们为“江表之虎臣”!那么将江表十二虎臣中,谁的战斗力最强呢?小编根据史书中的相关记载...

韩信打仗那么厉害 韩信的师傅到底是谁

韩信打仗那么厉害 韩信的师傅到底是谁

对韩信为何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的师父是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起楚汉时期的韩信,我们可谓是老少皆知的。韩信指挥的军事战争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西汉王朝的大半江山都是韩信打下来的。韩信是军功赫赫,也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战绩的一位战神般的人物...

曹操控制汉献帝嫁一个女儿就好 曹操为何把三个女儿都送过去

曹操控制汉献帝嫁一个女儿就好 曹操为何把三个女儿都送过去

还不知道:曹操控制汉献帝,派一个女儿就够,为何把三个女儿都送了过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以前的时代背景中,女子向来就是被用来交换利益的工具,曹操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也是为了换取自己想要的利益。但是那时候的汉献帝其实就是一个傀儡皇帝,曹操送去一个女儿...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没有同意立庙 刘禅这是对诸葛亮不满吗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没有同意立庙 刘禅这是对诸葛亮不满吗

对诸葛亮死后,刘禅没有同意为其立庙,是要发泄不满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刘禅和诸葛亮,很多人都是知道诸葛亮是刘备为刘禅指定的辅政大臣,“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缓”,并且告诉刘禅对待诸葛亮一定要“敬听师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诸葛亮...

周处:西晋大臣、将领,功业胜过父亲,最终战死沙场

周处:西晋大臣、将领,功业胜过父亲,最终战死沙场

周处(240—297年),字子隐,吴郡阳羡人,西晋大臣、将领,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后来改过自新,拜访名人陆机和陆云,浪子回头,发奋读书,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拜东观左丞,迁无难都督,功业胜过父亲。吴国灭亡后,出仕西晋,...

历史上朱元璋与苏坦妹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朱元璋与苏坦妹之间有何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 年号“洪武”。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刘辰的《国初事迹》记载了一件事,朱元璋的部下送给他一个名叫苏坦妹的美女,同时她也是一个才女。可是第二天朱元璋就把她杀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苏坦妹剧照)苏坦妹是浙江金华人,出身于书香人家,由于自幼耳濡目染,长大后不...

襄樊战役中庞德最后被周仓擒住,是因为什么?

襄樊战役中庞德最后被周仓擒住,是因为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庞德是曹操手下猛将,庞德最开始跟随马超的父亲马腾,然后追随马超,马超投降刘备之后,庞德投降了曹操。庞德勇猛强悍,曾车轮大战曹操手下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等四员猛将,武力了得。然而,襄樊战役中,庞德和于禁救援曹仁,因汉水暴涨,被关羽击败,庞德被关...

有哪些与毕沅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有哪些与毕沅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毕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 ,字纕蘅,小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师从沈德潜,喜欢金石地理之学。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迁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