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安史之乱的叛军内部有哪些分裂力量?他们内部起过哪些内讧?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4-11)13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安史之乱,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初一,这是个大吉大利的日子,安禄山在洛阳自称皇帝,国号燕。几个月前,他率领的叛军势如破竹,把大唐军队打得屁滚尿流,很快就占领了大唐的东都洛阳。

在称帝这个问题上,安禄山表现得急不可耐。如果他知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针,想必就不会那么着急了,后来的结局可能就会不同。

但是,他称帝了,建立了正式的国号,就表示和大唐彻底决裂了。此时,叛军的力量处在顶峰,大唐的命运是灰暗的。然而,叛军内部的一些分裂力量也正在积聚。

01、叛军内部的之一次内讧

安禄山称帝后,叛军的势力依然很强盛,不久之后就攻下了大唐的都城长安,迫使唐玄宗被迫逃亡四川。安史之乱达到了 *** 。此时的战争形势,对叛军极为有利。

唐朝方面,唐玄宗的儿子李亨在灵武继位,正在组织大军镇压叛军,玄宗在成都当了太上皇,对大唐政权已经失去了控制力。正当唐肃宗在为下一步的作战冥思苦想的时候,叛军就给他送了个天大的好消息。

757年正月,叛军内部的分裂力量终于积聚到了顶点,安禄山集团内部发生了内讧。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与阉人李猪儿一起,趁安禄山睡觉之际,把他砍死了。

这次内讧,对唐军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让身在灵武的肃宗找到了战略方向。这年二月,唐肃宗就移驾到凤翔,聚集各地勤王之师,然后又向回纥借精兵四千人,这些部队加在一起,兵力约十五万人,由肃宗的长子李俶担任元帅,郭子仪担任副元帅,直奔长安和洛阳。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借着叛军内讧的机会,收复两京。

经过近一个月的战斗,叛军被打败,安庆绪仓皇逃出洛阳城。

唐军的这次胜利,极大鼓舞了士气,战斗力不断提高,形势开始朝着有利于唐军的方向发展。

安史之乱的叛军内部有哪些分裂力量?他们内部起过哪些内讧?

02、叛军内部的第二次内讧

安庆绪逃出洛阳后,率领叛军退到相州(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叛军在相州尚未扎稳脚跟,郭子仪就率领唐军前来围剿。六神无主的安庆绪急忙向安史之乱的另一个叛将史思明求救。758年三月,史思明率领十三万大军救援相州,与郭子仪率领的唐军展开决战。很不幸,唐军一战而溃,号称六十万的唐军死伤无数。听闻消息后,唐肃宗解除了郭子仪的兵权,让他回长安待命。

此时,形势再次发生逆转,叛军气焰嚣张,唐军则生死未卜。史思明帮助安庆绪解了围,但是史思明并没有安心遵安庆绪为皇帝。很快,史思明略施小计,便将安庆绪给诱杀了。这次内讧后,史思明在范阳称帝,改范阳为燕京。不久之后,他就再次率大军南下,唐军无人能敌,很快东都洛阳又被史思明占领。

形势对唐军极为不利,叛军大有再次占长安的趋势。但是,就在这个大好形势面前,叛军内部发生了第三次内讧。

03、叛军内部的第三次内讧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安禄山的命运又在史思明身上重演,由于暴虐无度,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害怕父亲某一天一个不高兴将他杀了,便先下手为强,将史思明杀死。这次内讧,在叛军内部发生了连锁反应。史思明死后,由于史朝义资历浅,能力不足,无法统领史思明手下将领,这些将领都不愿意为史朝义卖命。就这样,这次叛乱极大削弱了叛军的力量。

新继位的代宗瞅准时机(762年,肃宗和玄宗相继去世),再次向回纥借兵,由仆固怀恩统领,度过黄河,加紧追击史朝义。原来史思明的部下不看好这个少主子,纷纷投降朝廷,这其中就有田承嗣,后来他成了魏博节度使,是藩镇割据的重要力量之一。范阳节度使李怀仙也投降朝廷,最终把史朝义逼上绝路。无奈的史朝义只好向北逃窜,企图逃到契丹人的领地。但是被李怀仙的部下追上,被逼无奈之下只好自杀。自此,持续了七年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

安史之乱的叛军内部有哪些分裂力量?他们内部起过哪些内讧?

安史之乱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影响巨大,唐朝耗尽国力,两次向回纥借兵,才把叛军平定。然而,考察安史之乱过程中叛军的操作,就会发现,这场叛乱唐朝之所以能够平定,跟叛军内部的三次内讧是分不开的。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内讧,一则跟安禄山、史思明的个人性格有很大关系,他们两人性格暴烈,性情无偿,动辄处罚身边人员,让跟着他的人都缺乏安全感。二则是权力的争夺,这个很好理解,大家都想当老大,都想做皇位。

三则是缺乏统一的价值观念的统领。安禄山起兵时,打的旗号是清君侧,清理的对象便是杨国忠。后来杨国忠被杀了,他就没有再提出具有号召力的旗号了,缺乏统一的思想,让整个叛军到了后期就成一团散沙。如果叛军内部能团结一致,建立统一的思想,增强凝聚力,那这场战争,鹿死谁手,还真的很难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4/246306.html

“安史之乱的叛军内部有哪些分裂力量?他们内部起过哪些内讧?” 的相关文章

来俊臣之死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政治目的?

来俊臣之死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政治目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来俊臣是武则天创建的武周时期著名的酷吏之一,他以告密起家,成为武则天打击政敌的左右手。在武周朝的酷吏政治时期,来俊臣大肆诬告朝臣和李唐宗室,采取残酷的刑讯手段,为武则天坐稳江山立下汗马功劳。自古酷吏的下场一般都不...

康熙临死前为何点名一个男人陪葬 这人到底是谁

康熙临死前为何点名一个男人陪葬 这人到底是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陵寝中除了妃子外,为何还多了个男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清朝皇帝的种种故事,经常被改编成各种影视作品,相信喜欢历史剧的人,都不陌生,而在清朝的盛事期当中,康熙皇帝就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成为清朝颇具代表性的一位皇帝。如同多数皇帝一般,康熙死后...

潘濬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与关羽之间有何故事

潘濬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与关羽之间有何故事

潘濬,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许多“三国迷”提起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总会感叹,关羽身边没有一个辅佐他的人。其实刘备并非没有给关羽安排副手,只是关羽性格高傲,看不起士大夫。所以他和留守荆州的“二把手”不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潘濬...

明朝时期郑和为何要七下西洋?真相是什么

明朝时期郑和为何要七下西洋?真相是什么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郑和下西洋绝对可以算得上是重彩的一笔,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朝有一项壮举不得不提,那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为何七下西洋,他都到过哪些地方,朱棣此举的背后有何深意呢?总的来说,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夹杂着明朝的政治和经济目的。郑和下西洋,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

钱谦益是什么人?他最后为何投降了清朝

钱谦益是什么人?他最后为何投降了清朝

钱谦益,中国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钱谦益曾经是东林党魁首,是文坛领袖。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他是一个风流才子,流连烟花柳巷,与秦淮八艳是好朋友。后来他明媒正娶秦淮了八艳之一柳如是。柳如是是然是妓女,但是她有才学,有气节。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南巡有何好处,朱厚照为何一定要这么做?

南巡有何好处,朱厚照为何一定要这么做?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朝的武宗南巡又称之为正德南巡之争、明武宗南巡之争。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是年二月,刚从北部边地太原、宣府巡视回来的朱厚照,又决意南巡,并于二月二十五日正式...

全皇后:吴废帝孙亮的皇后,全氏一族是如何没落的?

全皇后:吴废帝孙亮的皇后,全氏一族是如何没落的?

全皇后(244年-301年),吴郡钱塘人,吴废帝孙亮的皇后,全尚之女,母孙恭之女。吴大帝长女全公主的侄孙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赤乌十三年(250年),因全公主推荐全氏被册为孙亮的太子妃,建兴二年(253年),全氏被立为皇后。太平三年(258年),孙亮被权臣孙...

陆郁生:东吴官员陆绩之女,她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陆郁生:东吴官员陆绩之女,她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陆郁生,三国时期吴国官员陆绩之女,因为当时陆绩正赴任郁林,因此取名郁生,13岁成为张白之妻。号为义姑。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陆郁生的父亲陆绩是吴郡公认的才子,又是当时吴郡陆氏的领袖。陆绩赴任担任郁林太守,遂取此名。陆郁生年少的时候就定下坚贞的志向。建安二十四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