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岳家军真的是私军吗?真相是什么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岳家军的文章。
前段时间,说起岳飞之死,有个网友“义愤填膺”的说:岳飞建立私兵,有罪还是无罪?甚至还有网友提出,如果岳飞聪明一点,把“岳家军”改名叫“赵家军”,就可以免于杀身之祸。
看到这些讨论,笔者的内心真是五味杂陈。
一、所谓私军
如果问,中国历史上有私军吗?答案是——有。最著名的私军,就是清朝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
这两只私军产生的背景,有点特殊:当时清帝国的正规军——八旗和绿营都已经严重退化,战斗力低下,根本抵挡不住太平军。这种情况下,也只能让大家自发搞团练,说白了就是自己出钱拉队伍,自行抵抗太平军。
其实,汉末三国时期,为了对抗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刘备、曹操、赵云等人都拉过队伍,组建过私军。
而他们这些私军,严格来说都不是中央 *** 的正规部队,军队的各级将领也不入朝廷编制,都是部队领头人自己任命,甚至连军饷都要自筹,朝廷是不管的。这样的部队,自然一切都听“大哥”的,妥妥的属于个人武装。但他们这些部队,一旦到了和平年代,那十有八九就成了非法组织。
所以,在剿灭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曾国藩解散了大部分湘军,而李鸿章的淮军则被收编成了中央军。当然,汉末的大耳朵刘备也被收编了。
二、军无二令
那么我们再看岳家军,能否对标湘军和淮军?
有人说,岳家军战斗力那么强,又不听除岳飞外其他人的指挥,肯定是私军无疑了。
这个问题简直太小儿科了,任何一支军纪严明的部队,都只听直属领导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军队的纪律性和严肃性。《尉缭子·将令》就说:“军无二令,二令者诛,留令者诛”。
不信再看:西汉周亚夫的细柳营,军队上下“只知有将令,而不知有王令”。
可以说,从先秦时代开始,军无二令就已经是治军的常识。
那么,岳家军只听从主帅岳飞的命令,又有什么错呢?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三、岳家军的建制
还有些人说,“岳家军”以“岳”为号,所以就是岳飞的私军。
嘿,这其实纯属误导。
“岳家军”大概有12支作战部队:背嵬军、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踏白军(侦察)、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游奕军(巡查)、横江军(水军)。
而岳家军的兵力来源,其实也确实比较复杂。它最初的基础兵员是前东京留守司的士卒,但这人数相当的少,因为岳飞那会儿的官位不大(修武郎、统领、统制),这些老班底原始人数都不足两千。而岳家军的主力来源是这么几个:一是各种民间义军,比如牛皋、董先、李宝等人及其部队;二是各种贼寇强人,比如杨再兴,再比如杨幺的部属;三是原辽国的投降部队,比如赵秉渊;四是兼并过来的一些部队,比如胜捷军。
但是,不管这些部队的原始成分多么复杂,只要挂上了岳字旗号,他们都有两个特质:骁勇善战、军纪严明。
而且这样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从始至终,都有正式的军号(或旗号),它们先后是:神武右副军、神武副军、神武后军和行营后护军。岳飞对外自称的正式军职则有:神武后军都统制、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太尉、湖北京西路宣抚使、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等。
看到没,岳飞从来没说自己是什么“岳家军大元帅”或者什么“岳家军统帅”。不但岳飞有朝廷的正式册封,岳家军中的将领,也基本都有赵宋朝廷的正式任命。甚至,还有些将领,是朝廷“硬”塞进来的,比如污蔑岳飞谋反的王俊。
简单来说,岳家军的财政大权和人事任免权都握在赵宋朝廷手里,“岳家军”其实正是赵宋朝廷的正规军。
四、“岳家军”称谓来源
那么,所谓“岳家军”的称谓,难道是空穴来风?
还真不是,无论《宋史》还是《三朝北盟会编》,都明确的记载有“岳家军”字样。比如《宋史·岳飞传》记载有:成闻飞将至,惊曰:“岳家军来矣。”
其实,这种“以姓为军号”的习惯,在宋朝,并不稀罕,尤其是民间。比如,民间就把张俊带领的军队称为“张家军”、称韩世忠带领的军队为“韩家军”、称吴玠带领的军队为“吴家军”、杨析中指挥的殿前司军则被叫做“杨家军”。而且也不光是南宋,北宋也有这个习惯,比如狄青的部队就被民间称为“狄家军”,种师道的部队则被称为“种家军”……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民间百姓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能认得猎猎大旗上的“岳”字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逼格很高的“神武军”或“行营后护军”,大家既不清楚,也记不住。相比之下,“岳家军”这种简单而直接的称谓,自然更容易被民间所接受。
此外,还有文人墨客的加成效果,比如: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吕午(宋)在《和岳王庙壁上韵》写道:当年谁说岳家军,纪律森严孰与邻。师过家家皆按堵,功成处处可镌珉。徐集孙(宋)在《岳鄂王墓》写道:百战收功指顾间,岳家军令重如山。班师似出高宗意,逢恶徒成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