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白和高适的关系怎么样?为何李白遭流放时,高适没有为他说话?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4-23)320

对李白和高适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说起李白,许多人就能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个豪迈不羁,纵情潇洒的人物形象。而且因为他的诗句里面的内容和传达的意思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方面,因此,今天的人们,读起李白的诗,仍然能感受到这位古代诗仙的风采。

这样的一位诗仙李白,自然不可能是一个孤家寡人,他同样有许多牛人朋友,其中不乏杜甫,孟浩然,王昌龄,贺知章等在语文教科书上都留下了著作的大诗人。除此之外,李白还有一个曾经很要好,但是后面却决裂了的大诗人好友—高适。

也许很多人对李白的某些诗句有印象,但是对李白这个人和他所处的年代不太了解,那么,接下来,大家就可以简单了解一下李白的一生。

李白的前半生

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这个时候,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在位的日子。关于他的出生地,有说是今天四川江油的,有说是出生在唐朝的碎叶城(今属吉尔吉斯斯坦),不过这个不影响他此后长期在四川生活的事实。

李白和高适的关系怎么样?为何李白遭流放时,高适没有为他说话?

李白很小的时候就能够写诗,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真正的剑客,也就是说,千万不要以为李白是个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形象,他的武功,可能比一般的剑客还要高。

当然,李白最重要的特质,就是他喜欢潇洒走四方,从公元724年开始,24岁的李白就开始在四川境内进行游玩,在此期间也结交了许多朋友,不过,可以说李白的前半生,过得很不如意。

别看今天我们所知的李白潇洒不羁,似乎仅靠自己的才华就能够名利双收。但事实上,早期的李白过得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好。

在古代,读书人的更高理想,就是能够进入庙堂,也就是到朝廷当官。这个想法,李白自然也有。但是,李白在他的一生中,并未参加科举开始。

而他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原因,有说是因为他父亲是商人的,有说是因为家世不清白的。不过,李白一直都很想做官。在公元734年,34岁的李白,给唐玄宗李隆基写了一首《明堂赋》,公元735年,他又给李隆基写了首《大猎赋》。这两篇文章,实际上都是在借文采求官。

但是,一个帝国的统治者,又怎么会轻易地将一个连科举考试都没参加过的文人看在眼里呢?李白尽管为此做了努力,但是他依然没能当成官。

不过,李白因为喜爱交友而建立起来的人脉,给了他在仕途上更大的帮助。公元742年,在科举状元,老臣贺知章和唐玄宗妹妹李持盈的引荐之下,李白终于见到了唐玄宗李隆基,而且在第二年,就在翰林院开始任职。

而且,唐玄宗喜爱李白,不仅仅是因为这两人的引荐,更重要的是李白此时的诗文才气,确实打动了玄宗皇帝,唐玄宗甚至在接见李白的时候,亲自走着去接他。

李白和高适的关系怎么样?为何李白遭流放时,高适没有为他说话?

不过,如果李白能够就此当上官,过上他想要的幸福日子,不免也算是李白爱好者对他的一种美好祝愿。但事实上,这颗诗文界的太白金星,似乎在凡世间,注定是饱受磨难的。

李白这个时候就长期在玄宗皇帝身边,不论是唐玄宗出去玩还是酒宴群臣,总是有李白陪伴在身边。

但就在这个时候,李白自身的差距和朝廷本来就污浊的环境,在逐步地将李白从这美好的的生活中抽离出来。

李白是诗仙不假,但李白并没有在官场将他在诗文上的才华转移到做官上,或者说,李白的从政能力太低。而这一点,就从高力士为他脱靴上可以看出。

现在许多人读起高力士为李白脱靴的故事来,都觉得李白很了不起,但事实上,李白也因此受到了高力士及其团体的诬陷和排斥。

从需求关系上来看,李白是玄宗皇帝所喜爱的一个,高力士也是玄宗皇帝所宠信的,这个时候,本来就存在竞争关系。从现实的实力情况来看,仅仅当官不过两年的李白,是怎么也比不过已经在玄宗皇帝跟前待了几十年,并且根基深厚的高力士的。

这个让人觉得很过瘾的举动,最终还是害得李白逐渐被唐玄宗疏远。

李白和高适相遇

在公元744年,李白和杜甫相遇,此后还遇到了同样不得志的高适,这三人就经常地在一起喝酒吃饭,讨论国家大事,评论诗词文章。他们的关系很快升温,最后甚至好到高适和李白可以躺在一张床上睡觉。

如果说李白的前半生是不顺的,那么高适的前半生,那就足可以用坎坷来形容。

高适出生于公元704年,比李白小三岁,他的爷爷虽然曾经是大将军,但就好像富不过三代那样,到了高适这一代,并没有享受到他爷爷给他带来的便利。

高适没有像李白那样潇洒,或者说不能像李白那样潇洒,他穷得只能在家里种地,甚至有时候还要靠人来接济,在他见到李白的时候,也过得很不如意。

李白和高适的关系怎么样?为何李白遭流放时,高适没有为他说话?

如果说这三位留名历史的大诗人能够就这样平淡幸福地生活下去,那想必也是极好的。只是,现实却要他们各自分散,各奔东西。

李白和高适尽管接触的时间很短,但是他们的关系无疑是亲密的,只是,李白和高适建立的亲密关系,却最终走向了决裂。

李白沦为高适的阶下囚,高适却根本不管他的死活。

公元755年,国力强盛的唐帝国,在唐玄宗疏于政务的管理之后,终于爆发了决定帝国命运走向的8年混战—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对唐朝造成的恶劣影响,可以说是难以消除的,这场8年的战争,直接导致了唐朝皇帝的皇权衰落和割据藩镇的强大。

而处于这场战争浩劫的李白和高适,却走向了完全相反的命运。

李白当时已经远离官场了,但战火烧遍了大唐的国土,李白入仕的机会又一次出现了,在公元757年,李白成了江陵永王李璘的臣子,这个时候,唐朝急需要像这样的地方王爷。但这个永王,似乎并不想将自己的兵力进行对朝廷的平叛。

唐玄宗李隆基已经在公元756年退位给儿子唐肃宗李亨。刚刚上台的李亨,面对兄弟李璘的举动,是勃然大怒。皇帝发出了命令,李璘却没有执行,这个举动,在皇帝,尤其是刚刚上台的新皇帝看来,无疑就是有反叛的意图了。

这个时候,一直跟随在唐玄宗身边的高适,已经升任为淮南节度使。而这个将门出身的高适,显然不能用简简单单的边塞诗人去评价。从军事作战上来说,李白又和高适差得很远。

于是,高适便带领唐朝的中央军队,对永王李璘进行了讨伐。这样的战争,注定了只有一方能够活下来。

曾经同一张床上睡觉的知己好友,就这么出现在了敌对的阵营里。虽然说得好听叫各为其主,但当战争落幕之后,失败者,又怎么会有求生的权力呢?

永王李璘就在这次战争死去了,作为臣子的李白,虽然没有死在战场,但是,阶下囚的命运,李白这次是逃不过的。并且和许多人想的不一样的是,高适并没有对李白格外开恩。

而那个将李白送入牢狱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十几年前一起抒发意气的高适。真可谓是造化弄人。

李白和高适的关系怎么样?为何李白遭流放时,高适没有为他说话?

文学作品那些悲剧来源于现实,我们看了感觉可能是不深的,但当那些文学作品中的悲剧变成现实之后,我想一般人都是难以接受的。

而当这一悲剧场面出现在李白和高适的身上时,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那么,许多人不禁有疑问,李白落难后,高适为什么不管他呢?明明凭借高适的权力和能力,要对李白网开一面,是很容易做到的吧?

事实上,高适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办法对李白网开一面。虽然高适是唐朝中央军队的高层领导,但是对于这种反叛势力的官员,也不敢进行营救。

毕竟高适从一个小官升到一个节度使,也只是一年的时间而已,此时他在官场的位置,并不稳定。自身实力不够的高适,即使想要救李白,恐怕也得犹豫非常久。

除此之外,李白和高适的友谊,大多数是建立在诗文情才上的,在官场上,他们既没有友谊,也没有共同的利益。也就说说,李白和高适的友谊,在官场上并不深厚,或许李白也没有重要到高适敢于冒巨大风险要救的程度。

李白和高适的关系怎么样?为何李白遭流放时,高适没有为他说话?

不过,李白最后还是被人救了出来,虽然被判流放,但侥幸保住了命。当然,救出李白的人,和高适就没多大的关系了。因为这样几乎生死对立的事情发生后,李白和高适的友谊,就此画上了一个终止符。

如果不是这场战争,如果李白不是站在了被定为叛逆的永王这边,也许,他们之间的友谊,也会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4/248259.html

“李白和高适的关系怎么样?为何李白遭流放时,高适没有为他说话?” 的相关文章

荀绰:西晋末年历史学家,他留下了哪些著作?

荀绰:西晋末年历史学家,他留下了哪些著作?

荀绰(生卒年不详),字彦舒,颍川颍阴人,西晋末年历史学家,西晋荀勖之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嘉末年为司空从事中郎,归于石勒,为石勒参军。撰《晋后书》15篇传于世。另著《冀州记》等。人物生平荀绰(生卒年不详),字彦舒,颍川颍阴人,西晋末年的历史学家。出生于著名...

诸葛亮发动北伐之后司马懿的表现怎么样?

诸葛亮发动北伐之后司马懿的表现怎么样?

诸葛亮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三国人物之一,他为了刘备的事业出谋划策,鞠躬尽瘁。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北伐中原,五次对魏国用兵,虽然诸葛亮北伐未能成功,但是,却以弱小的力量将强大的魏国打的几乎没有招架之力,比如,斩王双,杀张郃等。在北伐中,魏国统帅司马懿...

康熙能够扳倒鳌拜 汉献帝为什么做不到除掉曹操

康熙能够扳倒鳌拜 汉献帝为什么做不到除掉曹操

还不知道:为什么康熙能关门扳倒鳌拜,而汉献帝却无法关门杀掉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鳌拜与曹操没有可比性,而汉献帝与康熙帝处境也不同。鳌拜与曹操没有可比性首先,鳌拜曾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在顺治主政时,鳌拜、索尼等人就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忠心耿耿,而...

磨盘山之战吴三桂最后的结局如何?如何逃出生天?

磨盘山之战吴三桂最后的结局如何?如何逃出生天?

磨盘山之战,是南明与清朝发生的最后一次决战。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众所周知,磨盘山之战,吴三桂死里逃生,主要是由于南明内部出现叛徒,导致吴三桂在磨盘山死里逃生。一、南明的“劫数”随着清军入关,明朝气数消失殆尽。明朝共传16帝,历时276年。历经洪武之治、仁...

王濛:东晋外戚大臣、名士,深得司马昱的倚重

王濛:东晋外戚大臣、名士,深得司马昱的倚重

王濛(309年~347年),字仲祖,小字阿奴,太原郡晋阳县人,东晋名士、外戚大臣,新淦县令王讷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门荫入仕,起家司徒掾,外放长山县令,迁司徒左西属。迁中书郎,深得辅政大臣、会稽王司马昱倚重,累迁司徒左长史。永和三年(347年),去世,年仅三十九岁,...

乌雅氏在雍正继位后拒绝了皇太后的尊号,是因为什么?

乌雅氏在雍正继位后拒绝了皇太后的尊号,是因为什么?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是雍正帝的生母,康熙帝的妃嫔,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雍正继位后,他的母妃乌雅氏的确表现得颇为异常,她不仅不肯接受皇太后的尊号,还表示要给康熙殉葬,这让雍正的面子颇不好看。结果雍正继位不到半年,乌雅氏就病逝于永和宫。因此坊间传闻,乌雅氏是被...

贺齐: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讨平叛乱,屡抗曹魏

贺齐: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讨平叛乱,屡抗曹魏

贺齐(?-227年),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年轻时任会稽郡吏。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巡视会稽,经考察推举贺齐为孝廉,任永宁长,后任南部都尉、平东校尉。建安十三年(208年),贺齐任威武中郎将,受孙权派遣,讨伐丹阳郡...

俗话说成王败寇 刘邦夺得天下后为何没有污名化项羽

俗话说成王败寇 刘邦夺得天下后为何没有污名化项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得了江山后,为何项羽没被污名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和项羽之间,有着一种奇妙的联系,刘邦是一位得道之士,而项羽是一位失道者,论实力,刘邦不如项羽,但是论起心性,项羽比刘邦差了十万八千里,项羽失去了乌江,这似乎是他的宿命,但是在这场鸿门宴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