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瘟疫为什么会在中国频发 简单来说就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历史文化6年前 (2019-05-08)210

对古代瘟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们常常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知晓“易子而食”的惨象,也能吟诵“归来饮马长城窟,长城道傍多白骨”的诗句。然而,在旱灾、水涝、战乱、饥荒之外,我们却往往忽略了另一个可怕的灾难——瘟疫。

古代瘟疫为什么会在中国频发 简单来说就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瘟疫在中国历史上有多频繁?或许可以用一句话来解释——大灾之后,必有大疫。也就是说,即使不考虑自然产生的瘟疫,仅仅因为旱灾、水涝、战乱、饥荒等原因,也足以导致瘟疫横行了。

有学者统计,在可考的历史中,单单死亡万人、“死者相枕籍”、“死者相望”这一级别的瘟疫,便是数年一次,甚至难以登上史书,不过是在县志上时常出现、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能登上史书的,往往是“死者数百万”、“死者无算”之类。

古代瘟疫为什么会在中国频发 简单来说就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上图_ 1910年 东北鼠疫

中国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与瘟疫抗争的历史。自有历史以来,大疫就从未在历史的舞台上消失。在殷墟甲骨文中,就已经有先民对抗瘟疫的历史。197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小屯西地发现一个灰坑中的牛肩胛骨,上面原文是:乍 (疫),父乙 ,妣壬豚,兄乙豚,化口。御众,于祖丁牛,妣癸卢豕。

在甲骨文中,“疫”有“突然,民皆病”的意思。商人迷信祭祀,因此立刻用各种牲畜祭祀先祖,祈求消除疫病,也因此留下了这一珍贵记载。

在甲骨文中,“疾”是一个人躺在床上,四周四个点代表发热出汗。

古代瘟疫为什么会在中国频发 简单来说就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上图_ (疾)的甲骨文字形图

中国有史以来记载的最早一次瘟疫爆发事件,是在小屯殷墟出土的商王武乙卜辞。卜辞的内容,是巫师在甲子这天行卜,问商王武丁是否得了瘟疫?瘟疫会不会扩散?

从殷商到两周,虽然由于人口稀少、地广人稀,瘟疫并没有后来那么频繁,但关于瘟疫的记载也时有发生。春秋齐桓公称霸时期,《春秋公羊传》记载了一场很可能从齐国蔓延到鲁国的瘟疫:“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夏,齐大灾。大灾者何?大痔也。大痔者何?痢也。”

而到战国末期,随着人 *** 流的增多,瘟疫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广,其中秦王政(秦始皇)四年记载为:“四年……十月庚寅,蝗蟲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

然而这些都不过是零散的记录。而瘟疫开始被详细、系统的记载,当属刘向、刘歆父子倡导机祥说。刘向是西汉宗室、楚元王刘交五世孙,《说苑》的作者。机祥说则是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延伸,其主张是每一种灾异和祥瑞都对应着某种具体的人间行为,因此史家对包括瘟疫在内的灾异祥瑞加以记载则是必须且必要的了。自东汉班固《汉书》列《五行志》以后,关于瘟疫等灾害的记录也有了系统的记载。

古代瘟疫为什么会在中国频发 简单来说就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上图_ 明末鼠疫的惨景,在电影《大明劫》也体现了出来

在三千多年大疫史上,有两个格外活跃的时期,一个是东汉时期,一个则是明清时期。而记载中烈度更大的当属明末崇祯十四年至十七年,波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北京、天津、江南等地,涉及中国现今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浙江等地,仅崇祯十六年“八、九两月,死者数百万”。后世有人推测此次疫情可能为鼠疫。

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发生的越来越密集,也越来越剧烈。特大级别的疫情从公元前的千年一遇,到公元后至南北朝期间数百年一遇(如南北朝北魏皇兴二年“十月,豫州疫,民死十四五万”),两宋至元明发展为百年一遇,明末至清末则百年有两三次特大疫情。

在今天的中国版图上,没有疫病记载的仅有 *** 一个省份,其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大疫记载。由此可见,我国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疫病频发的国家。

古代瘟疫为什么会在中国频发 简单来说就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上图_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但也正是因为中国与疫病相斗争的漫长历史,古人对瘟疫的传染性和流行性也有了相当的认识。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即意识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意识到传染病一旦出现,其他人就都有被感染的可能;无论症状轻重,但症状是相似的;同时,还提出“治未病、治未乱”,也就是防重于治的思想。

得益于翔实的历史记载,学者总结出了十余条与瘟疫有关的灾害链:

大旱无雨,最容易引发瘟疫;

大水、久雨,也容易引发瘟疫;

先旱后涝或先涝后旱,同样容易引发瘟疫;

大饥荒容易引发瘟疫;

冬日奇寒、六月飞雪、八月挂霜也会引发瘟疫(清道光元年“夏,寒。秋,大疫。”);

夏季酷热、冬日如春同样会引发瘟疫(明万历四十六年“秋,大暑,民病疫痨,死者相枕籍。”);

地震引发瘟疫;战争引发瘟疫;鼠灾引发瘟疫。

古代瘟疫为什么会在中国频发 简单来说就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上图_ 唐代《捕蝗图》

以上都是在我们想象范围之内的。也有些难以理解的灾害链,比如:

烈风、黑风、暑风引发的瘟疫(清道光二十八年“夏,暑风甚剧,时疫大作”);

大雨雹、冰雹引发的瘟疫(明崇祯十六年“雨雹大如升,击死豆麦、鸟兽。秋,瘟疫大作。”);

环境污染引发的瘟疫(明弘治十四年“八月丙辰,融江水红,浊如黄河,民大疫”);

虫灾引发的大疫(清康熙四十三年“秋,大疫,有蝇自北结阵而南,所至疫作,全家没”);

而或许是因为蝗灾是古人尤其恐惧的不祥之相,因此蝗灾与瘟疫的灾害链出现频率尤其高。比如秦王政四年“七月,蝗,疫”;

三国时期记载匈奴“人畜疫死,旱蝗赤地”;

唐高宗永淳元年“京兆、岐、 陇螟蝗食苗并尽,加以民多疫疠,死者枕藉于路……京师人相食,寇盗纵横”等等。

由此可见,古代的中国,的确是多灾多难。也正是因此,才催生出一个璀璨又坚韧的民族。

参考资料:

[1]中国历史大疫的时空分布及其规律研究 《孙关龙》

[2]从商代甲骨文看中国防疫体系 《吴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5/250973.html

“古代瘟疫为什么会在中国频发 简单来说就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真实的曹真,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真实的曹真,是个什么样的人?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大家都知道小说始终是小说,他的思想是跟着作者转的,而不是跟着一些历史。所以很可能我们在看来这个人非常的好,但是在小说里面这个人就改变了另一副模样。所以小说还是少看为好,毕竟小说这个东西还是有背历史的。因为它会随着作者的心意改变,而不是全心全意...

七十二处疑冢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真相是什么

七十二处疑冢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真相是什么

曹操,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说的:某处发现了曹操墓,那里面不但有“魏武王格虎大戟”,还有一大一小两具骸骨,于是专家解读说,那个大的是曹操,小的是小时候的曹操。之所以会有人如此调笑,可能是...

历史上乾隆帝对汉文化是何态度?有多喜爱?

历史上乾隆帝对汉文化是何态度?有多喜爱?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年号乾隆。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1、乾隆对秦始皇尊崇,对汉文化喜爱千古一帝秦始皇,他的影响力可谓是深远持久,对后世君王的影响,可谓是融入到了骨髓命脉里。秦始皇是两千年封建帝制的源头及楷模。秦始皇建立完善的中央集权下的封建制度,一直被后世帝王沿...

后世是如何评价夏侯惇的?他在民间是何形象?

后世是如何评价夏侯惇的?他在民间是何形象?

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为曹操镇守后...

古代打仗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 古人是怎么解决士兵生理问题的

古代打仗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 古人是怎么解决士兵生理问题的

对古代战士打仗,如何解决生理问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唐代诗人岑参写下的这首《玉门关盖将军歌》提到了古代军营的状况。古代打仗时,时长多年不能回家,在军队里充军的男人大多都是精壮年。生理需求不论男女都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种本能,长...

历史上真实的章惇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平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章惇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平如何

章惇,字子厚,北宋历史上有名的铁血宰相,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起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大家,今人所易临摹的当属北宋四大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这四位大咖,可在当时“苏、黄、米、蔡”虽受世人青睐,却加起来也比不过一人在书法上的登峰造极,此人在文学、书法、兵法、韬略等...

历史上真实的荀彧是怎样的?史书中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上真实的荀彧是怎样的?史书中是如何记载的?

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时期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末年,荀彧“舍袁投曹”的目的是想寻找一位能够重用他的府主,当时袁绍的冀州府中已经处于人才饱和状态,荀彧投奔袁绍的时间较晚,不能在袁绍处受到重用。而当时曹操与袁绍尚处于联盟状...

三国时期音乐家杜夔简介:继承并复兴了前代古乐,且有所创新

三国时期音乐家杜夔简介:继承并复兴了前代古乐,且有所创新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杜夔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杜夔,字公良,河南人, 擅长音律,聪明过人。 管弦等各种乐器,他无所不能。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继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