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国后期蜀汉为何总是与曹魏开战?三国的国力强弱怎么排序?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5-26)18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三国,具体算大概可以从曹丕代汉自立开始,到吴主孙皓降晋为止。在这六十年悠悠岁月中,三代人不懈努力,为各自的国家奉献了青春热血,才有了这段传奇的历史。它们相互征伐,互相制衡,尔虞我诈。正因为乱世,所以人才辈出,各显其能,于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才得以流传下来,为后人所熟知。三国说到底,其实就是吴国偏安,蜀国求存,魏国不断扩大优势的这么一个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国的优势越来越大,最后强大到不统一就没天理的地步。于是由窃取曹魏胜利果实的司马家完成了天下一统。

三国后期蜀汉为何总是与曹魏开战?三国的国力强弱怎么排序?

三国末期

说起当时天下,曹魏占据幽州、并州、冀州、雍州、凉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和荆州的襄阳与南郡北部。孙吴占据扬州、胶州和荆州大部,除了江东和江陵之地,都是未开发的地方。蜀汉占据着益州和汉中之地。意思就是曹魏占据着天下最发达,人口最稠密,耕地最多的地方,对其它两国有压倒性的优势。

按理说,当时天下,曹魏最强,孙吴次之。按理来说,怎么也应该是孙吴图强,与曹魏争霸的这么一个趋势,但是三国数十年历史,曹魏对东吴发动的大型战争并不多,差不多也就是平均每七八年一回的样子,而且主要都集中在曹丕年间。而且每次大型碰撞,基本上就是浅尝辄止,并没有两军拉开了厮杀,不死不休的状态。

三国后期蜀汉为何总是与曹魏开战?三国的国力强弱怎么排序?

三国前期

然而,西南边陲的蜀汉本是三国中最弱的存在,却以倾国之力挑战曹魏,纠缠到底,扰得曹魏不得安生,四十多年间总共十七次北伐,平均每两年多,双方就有一场大型战争,加上战前动员和准备,估计蜀国都没有闲下来过,随时都在备战和战争的状态中,那是什么缘由让一个越来越弱的小国家时时刻刻都准备着去打一个越来越强的大国家呢?

首先就是蜀国的战略,蜀国的战略就是以攻为守。蜀汉弹丸之地,只有八九十万人口,而且国内矛盾重重,只有不断进行对外战争,才能缓解外部的压力,维持内部的稳定。要知道蜀汉内部一直存在着荆州党和益州党两个政治集团的角力,荆州党由于是蜀汉的创业根本,而且顶尖人才也更多,所以一直压制着益州党,但是后来随着蜀汉丢失了荆州,那荆州党在蜀汉就成了无根之人,必然会遭到益州人的排挤。前期因为荆州党掌握着军政大权,使得诸葛亮轻松战胜李严,保持着对益州集团的全面压制,随着建国年代的久远,原荆州故人能人越来越少,失去荆州的荆州集团造血能力也远不及益州人,益州人越来越强势,到后来朝廷内外大部分机要都由益州人掌握。要想保证荆州人在蜀中的地位,就必须在不断做出让步的同时还要坚持北伐,只有转移国家重心和注意力,才能避免内部益州集团的全面反扑和清算,维持一个微妙的平衡。

三国后期蜀汉为何总是与曹魏开战?三国的国力强弱怎么排序?

许昌曹魏古城概念图

而另一层面则是法理之争,说到底也就是蜀魏两个政权的正统性之争,得法理者得人心,只有得人心才能大事可成。曹魏是通过一整套禅位流程之后才从汉献帝手中接过了整个天下,按理说是法理上的正统,也是得到了天下确认的。可是这时候刘家的一个远得不能再远的一个同族亲戚突然拉起旗帜,自称汉室宗亲,要接替投降的汉献帝承继汉室大统,延续汉室血脉。对于这个,曹魏就有点头疼了,毕竟自己名义上是禅让得到的皇位,但是实际上和篡位也没有什么区别。参考从西汉手中禅让得到皇位的王莽,最终被一个汉室远房子弟刘秀给打败了,并且成为史书上大书特写的贰臣,恶名永远无法洗脱,人头骨还被东汉保存了两百年。前车之鉴,想到这个,曹魏统治者后背就一阵发凉,自然对于蜀汉那是慎之又慎。只有消灭了蜀汉政权,才能确保自己的法理和正统是天命所归,毫不掺假。

三国后期蜀汉为何总是与曹魏开战?三国的国力强弱怎么排序?

曹魏古城

而蜀汉,自称为汉室宗亲,承袭汉室社稷,而曹魏在他们这自自然然就成了王莽似的篡位者,对待篡位者,必然是要诛杀、没能力诛杀就要不断讨伐,哪怕是做做样子也好,也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这边的正统性。于是曹魏和蜀汉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中,蜀汉只有通过不断地北伐,才能争取一些士子的心,才能安慰和欺骗本国的民心。而曹魏自然也是重兵布防于长安和陈仓一线,严阵以待,一旦蜀国动荡,可寻机出兵吞灭蜀汉,但是由于秦岭和巴山天堑,曹魏直到后来积攒到巨大优势的情况下,才得以有所突破,一举灭掉了蜀汉,保证了自身法理上的正统性。

三国后期蜀汉为何总是与曹魏开战?三国的国力强弱怎么排序?

诸葛亮北伐

正因为曹魏和蜀汉这样的态势,才让东吴数十年来过得比较安生,只要守住江淮一线,没事响应响应蜀汉的北伐,派些人马上合肥城下吼几声就回来过安生日子,也算是十分惬意了,多余的经历都用在开发江南之上了,一举平定了山越等少数民族。曹魏也因为蜀汉这一头战事不断,才保持了军队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战力下滑,对于后来的统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是蜀汉就没有家大业大的曹魏和事不关己的东吴那般有好日子过了,连年北伐在蜀汉末期终于耗尽了蜀汉的国力,导致全民疲惫,国内慵殆,百姓渐渐失去了对蜀汉政权的忠心。姜维也在国内反对势力的弹劾中黯然下课,最终曹魏大将邓艾一支偏师杀入蜀地,就几乎没有遇到抵抗,蜀汉就这样疲敝而亡,成为三国中更先倒台的一家势力,最终还是没有对曹魏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

三国后期蜀汉为何总是与曹魏开战?三国的国力强弱怎么排序?

北伐路上的秦岭栈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段灿烂的历史,无数英雄各显神通,天下最终归于一统,无人能逆大势和潮流,三国,也自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5/254037.html

“三国后期蜀汉为何总是与曹魏开战?三国的国力强弱怎么排序?” 的相关文章

正史中华佗是怎么死的?与曹操有何联系

正史中华佗是怎么死的?与曹操有何联系

说起曹操这个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时期,是一段风云诡谲、荡气回肠的历史时期。那段岁月,不仅仅有最热血的男儿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也还有身有所长者在庙堂之外留下诸多传奇,前者如曹操,后者如华佗。说起这两个人,颇有渊源。众所周知,...

历史上独孤信是什么形象?他一共有多少女儿?

历史上独孤信是什么形象?他一共有多少女儿?

要说中国历史上谁是天下第一岳父,恐怕非北魏北周时期的独孤信莫属。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独孤信是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将领,他“容貌仪表俊美”。由于太帅,得名“独孤郎”。他的帅到哪种程度呢?据说有一次,独孤信出城狩猎,回来时天色已晚,为了能赶到宵禁前进城,他快马加鞭,到城门...

刘备入主蜀汉地区本就美女无数 刘备为何还要娶一个寡妇

刘备入主蜀汉地区本就美女无数 刘备为何还要娶一个寡妇

还不知道:刘备拿下成都后,坐拥美女无数,为何偏偏娶了一个死了丈夫的吴氏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经过大半辈子的努力,终于在公元214年5月占领成都,取代刘璋成为了新的益州之主。我们在看《三国志蜀书》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成都美女如云,刘备为何娶了一个死了丈夫的...

有哪些与谢万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谢万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谢万(320年-361年),字万石,陈郡阳夏县人,东晋时期大臣、名士,太常卿谢裒第四子,太保谢安的弟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谢万出身陈郡谢氏,才干过人,善于清谈。起家司徒掾,参加兰亭雅集。历任抚军从事中郎,辅佐会稽王司马昱。出任吴兴太守,颇有政绩。兄长谢奕去世后,接任西...

司马懿晚年如此厌恶自己的妻子 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司马懿晚年如此厌恶自己的妻子 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还不知道:司马懿的妻子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何司马懿晚年如此厌恶妻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懿厌妻,这个典故可是把司马懿直接推到了古代“负心男”的行列。和历史上大多数名人的妻室只留下什么“氏”不同,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留下了完整的名字。而这个女人在历史长河中并不显...

曹丕篡位之后 汉献帝为何没有投奔刘备

曹丕篡位之后 汉献帝为何没有投奔刘备

对汉献帝被曹丕篡位封为山阳公后,为什么不去投奔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称帝,汉献帝禅位。被新晋皇帝封为山阳公。那么汉献帝是否会对这个身份的转换不满呢?他为何不去投靠刘备呢?说实话,这种结果汉献帝肯定是早就有预料到的。自从他被曹操给劫持到许都以来,他就成了有名...

都说刘禅昏庸无能 诸葛亮死后皇位为何无人抢夺

都说刘禅昏庸无能 诸葛亮死后皇位为何无人抢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禅昏庸无能,诸葛亮去世后,为何没人出来夺取刘禅的皇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誓“继之以死”来效忠“汉天子”。我们无须去论证刘禅昏不昏庸,只须去查看辅佐他的几位蜀汉重臣,就可以明白,弱如刘阿斗这般的皇帝,在位四十余年,却无人想...

卢多逊:北宋初年宰相,他与赵普之间有何恩怨?

卢多逊:北宋初年宰相,他与赵普之间有何恩怨?

卢多逊(934年―985年),怀州河内人,北宋初期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卢多逊博涉经史,喜任术数,于后周显德年间进士,授秘书郎、集贤校理,迁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初,擢知制诰。屡知贡举。乾德六年(968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开宝二年(969年),从征太原,知太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