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他本是齐国的田氏后裔,起先只是籍籍无名,后来成了一朝宰相?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6-19)170

他本是齐国的田氏后裔,起先只是籍籍无名,后来成了一朝宰相? 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他本是齐国的田氏后裔,起先只是籍籍无名,后来成了一朝宰相,可见一个人的际遇除了自身的实力还是要有天时、地利、人和。

田千秋,出生年月不详,《汉书》中称他为“车千秋”。这是由于他后来因年老行动不便,汉昭帝特许他乘坐小车上朝议事,所以尊称其为“车千秋”。我们今天就来说田千秋的故事。田千秋是战国时候齐国田氏的后裔,他的祖辈先人在汉初时被徙居长陵(今陕西咸阳附近)。至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之前,他一直都是一个无人理会的小人物,任职于高陵(高祖刘邦的陵墓),做了一个管理陵寝的小官。

他本是齐国的田氏后裔,起先只是籍籍无名,后来成了一朝宰相?

征和年间是一个多事之秋,巫蛊妖风不断地吹,不断有人被抓,不断有人被杀。直到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妖风刮到了卫太子刘据那里,惊慌失措的卫太子情急之下杀掉蛊惑武帝的小人江充,起兵造反,大战数日最终不敌,出逃之后不久便引颈自杀了。看着国家正在一步步滑向深渊,必须有人站出来说话。当时之一个站出来的是壶关三老(相当于乡镇基层干部)令狐茂,他慷慨陈词,极力为出逃的太子辩护(此时太子还未自杀),希望皇帝大人能宽心慰意,原谅自己儿子的过失,不要让太子久逃在外。

当时依旧怒气难消的皇帝看了令狐茂的上书,虽有所感悟,却迟迟不下令赦免太子的罪过。也就在上书之后不久,卫太子行踪泄露,被迫上吊自杀。卫太子的死使得朝野上下舆论一片哗然,在持续发酵的白色恐怖中汉武帝似乎也有所悔意。征和三年,时任高酸寝的小官田千秋毅然决定上书,为死去的卫太子鸣冤申辩。如果在上书中直接点名批评皇帝是不可取的,把皇帝惹恼了,那就不好了,因为勇敢也是要讲策略的。所以田千秋想了一个很巧妙的 *** 。“陛下,依臣之见,儿子把玩了父亲的军队(子弄父兵),其罪过最多就是打顿板子(罪当答)。天子的儿子因为过失杀人,何罪之有?”而在奏章的结尾处,田千秋加上最关键也是最精彩的一句话。“臣曾经梦见一个白头发的老翁,是他教我这么说的!”

奏章虽然简短却极其精悍。送上不久,就得到了回应。汉武帝急召田千秋覲见,对他说:“父子之间的事情外人是很难说清楚的,而君一语道破,使我感悟。这其实是高皇帝(汉高祖刘邦)的英灵让您来教导我的,您应该成为我的大臣来辅佐我啊!”言罢,当即下诏拜田千秋为大鸿胪(九卿高官),并将江充全家灭族,把散播谗言的小太监苏文抓了起来,活活烧死在横桥之上,那些曾在太子出逃之后,对太子兵刃相加的人也都一律处死。长期原地踏步的田千秋因此一日擢为高官,但他不知道,他的好运远未就此结束。几个月之后的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时任丞相刘屈牦因与贰师将军李广利谋划立昌邑王刘为太子而下狱灭族。丞相大位空缺,汉武帝毫不犹豫地将此重任给了官场新人田千秋,并封他为“富民侯”(西汉惯例,丞相必须封侯),以示国家思富养民之期望。

既无从政经历,又无朝中同党,朝廷上下对这位“空降”下来的丞相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质疑,就连匈奴单于也大发感慨:“汉朝的丞相不是贤人啊,随随便便个人上书就得到了。”但田千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能自居丞相大位,并非只靠一封上书。作为“理阴阳,顺四时”的丞相,他曾数次建议汉武帝“施恩惠、缓刑法”,由巫蛊事件造成的白色恐怖也在他的劝谏之下得以缓解。他封号中的“富民”二字,也反映了汉武帝统治后期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他主持之下的外朝,朝廷工作得到理顺,官员们各司其职,朝廷上下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不大声宣誓改革,只是默默做好手头的工作,可见,有时候不折腾就是更好的折腾。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作为示相,田千秋虽没有在五作宫中得到星帝的当面喊托,但在汉武帝的遗中却明确写着,命相田千秋为五人辅政班子成员。因为汉武帝相信,在他去世之后的汉帝国,需要这样一位敦厚有智的示相来协助儿子治理大下。一个年幼的皇帝,五位状定的辅政大臣。这是一个看上去非常合适的搭配方式但也只是看上去而已。后世人们评价汉武帝托孤得人,才得以避兔了汉朝重走秦朝的老路,其实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发现原因也并非如此简单。

在五位辅政大臣中,大体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需光为首,企日和上官桀副的内朝辅政体系1另一深是由丞相田千秋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组成的外朝辅政体系。由此可见,当时汉武帝选此五人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的。他为了保证政令的有效传达,特意安排了这个内外兼顾的辅政格局。事实证明,这个轴政体系只成功运转了四年,而四年之后争权夺利的激烈程度,是汉武帝无论如何都没有预料到的。其实,矛盾的萌芽,在五人辅政体系组成的那一天就已经埋下。

首先说说内朝辅政体系。霍光、金日哪、上官,三人都是因为长期担任皇帝待从近臣,深受武帝信任而得以最终被选派为辅政大臣的,而且数学课上老师告诉过我们: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政治上也不例外。他们三人的更大特点是忠心、谨慎,这是作为一名辅政大臣的先决条件。所以说此三人能够辅政,其每个人的性格起了很大作用,但性格这东西是说不准的,无数的事件都告诉我们,无论它曾经表现出怎样的儒弱、驯服和逆来顺受,一且有了机会,它就会立即恢复本来面口,特别是在拥有大权之后。

三人长期担任内待,交际圈子比较小,在朝中的地位和人望都十分有限,特别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之前空降下来一名示相,大家忍了,现在又突然空降了一个大司马大将军,这谁受得了?在三人之中唯一一位担任过九卿之类高官的上官桀也只是一个太仆面已,虽说内朝的设立起于汉武帝“以小制大”的需要,但这是存在一个最重要条件的,那就是一个有权威的君主的存在,如今先皇去世,新皇帝只是个八岁的孩子,想要让朝野上下心甘情愿的听话办事是很难的。代行皇帝职权的霍光在初掌大权之后屡屡碰壁就是明证。

再来看外朝辅政体系。外朝参与辅政的是整个外朝的领袖人物,丞相和御史大夫。田千秋刚刚接任丞相不久,虽说官职很高,但大家心里对这位“空降兵”却极其不买账,孑然一身的田千秋也没有自己的小团体,基本算是一个“光杆”,只得唯唯诺诺而已。御史大夫桑弘羊,在受命辅政之前曾长期奋斗在经济战线,虽说一度被降职留任长达 *** ,但汉武帝仍然对这位经济学家寄予厚望,希望他发挥特长,能在将来的工作中继续发光发热。让他们参加辅政,也是汉武帝精心安排的力求平衡各方的一种方案。

但在有着深厚政治斗争传统的中国官场,力量的平衡也就意味着权力斗争的派系化。外朝的两位大哥级人物在整个辅政体系中却是排在最后,这很难让他们心理平衡,特别是自认为有功于国家的桑弘羊。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位六十八岁的老人陪伴汉武帝一生,历经官场沉浮,你要让他倚老而不卖老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以霍光的性格,也是绝对不会允许他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

虽说这个辅政格局存在着很多问题,但也确是一个豪华阵容,五位辅政大臣都绝非等闲之辈,他们都在这深不见底的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可以算得上个个人精,生肖都是属狐理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作为钦点的辅政大臣,谁也不愿意开这之一枪,所以,至少在当时,这也是一个十分高效的辅政团体。而且即便日后他们打得不可开交,武帝的决策依然不失其英明之处,至少对其中一个人,他没有看错。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全部内容了,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下个故事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6/258217.html

“他本是齐国的田氏后裔,起先只是籍籍无名,后来成了一朝宰相?” 的相关文章

姚崇也参与了政变,为何武则天退位时他灰痛哭?

姚崇也参与了政变,为何武则天退位时他灰痛哭?

提起“神龙政变”,就不得不说武则天这个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巾帼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绝古今。虽为妩媚入宫闱,却因智谋赎尼身。孤凤展翅腾龙位,弱女挥手伏众臣。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从春秋时代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中,武则天绝对是一位极其独特并...

嘉庆为什么要杀和珅 嘉庆后面为什么会后悔

嘉庆为什么要杀和珅 嘉庆后面为什么会后悔

对三件事让嘉庆必须杀和珅,为何嘉庆在15年后又后悔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799年,89岁的乾隆在弥留之际,似对嘉庆交代着临终遗言,可是嘉庆一个字也听不懂,无奈之下叫来和珅。结果,无论乾隆嘟囔什么,旁人一概听不清,唯有和珅对答如流,嘉庆顿觉脊背发凉。嘉庆此刻心里...

清朝真的是上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存在

清朝真的是上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存在

对清朝是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要问哪个朝代没有昏君,那么细细数来也只有清朝算得上。很多人因为清朝是封建专制的最后一个朝代,又是非汉族政权,所以对其有很多的偏见。再加上近代的百年屈辱史,清朝便背上了这顶黑锅。甚至于,有人站出来为他说两句话...

作为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又是和珅的儿媳 十公主晚年为何过得那么惨

作为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又是和珅的儿媳 十公主晚年为何过得那么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她是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和珅的儿媳妇,为何晚年却过得落寞孤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这个乾隆皇帝的第十个女儿就是固伦和孝公主,很多人认为她晚年过得很凄苦,不过我认为人家的后半生过的可不凄惨,锦衣玉食,绫罗绸缎那肯定都是少不了。只能说由于丈夫的去世,导...

李自成百万大军输给十几万清军 李自成是怎么输的

李自成百万大军输给十几万清军 李自成是怎么输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自成的百万大军,败给十几万清军,这是为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品鉴历史文化,揭秘背后真相!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文章,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李自成的百万大军,为何会败给十几万清军?1643年年底的时候,李自成率领顺军去攻打西安...

历史上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什么关系?二人的结局如何?

历史上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什么关系?二人的结局如何?

古人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贺若敦生前效力于西魏、北周两朝,以勇武闻名,尤善骑射,“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深得独孤信、宇文泰、杨忠等关陇权贵们的赏识。贺若弼为北周、隋朝两朝大臣,文武双全,“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

李从珂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晚年生活如何?

李从珂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晚年生活如何?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李从珂是后唐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一个性格十分矛盾的人。他年少时仅率数十骑兵就敢混入数万人的梁军,斩杀梁军将领;可他当了皇帝后却胆怯怕战,畏惧辽军,不敢率军救援张敬达,导致最后身死国灭。那为何李从...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开明的君主 两人谁的治国能力更高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开明的君主 两人谁的治国能力更高

对同样都是开明的君主,赵匡胤和赵光义相比,谁的治国才能更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两个,都是大宋朝较为开明的君主。就治国才能来说,兄弟相比,赵匡胤更突出一些,更优秀一些,是大宋王朝体制的建立者,奠基人,并基本完善了有宋一朝的治世格局,是开国之君。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