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的三伏天有个节日,隆重程度堪比春节

历史文化5年前 (2019-07-18)170

北方有一句俗语叫“冬有三九,夏有三伏”,说的是一年中最冷和最热的两个时间。相较于生活在南方地区的朋友,北方人对这种四季轮回带来的“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体会更深。数九时节天寒地冻,厚厚的棉衣皮帽也挡不住冷彻骨髓的寒气;三伏天酷热难耐,即便是脱得只剩一条裤衩也免不了汗流浃背。然而,很多人年复一年地饱受寒暑的折磨,却对这“冰与火”的两极——三九和三伏了解的并不全面。正巧此时又值酷暑侵逼,就和读者诸君聊一聊“三伏”和“伏日”这个话题。

一、什么是“伏”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五行”的哲学理论,古人据此把万事万物按照五种性质进行分类,即木、火、土、金、水。一年四季也不例外,它们在五行分类中也有自己的归属,其对应关系是春木、夏火、秋金、冬水。按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代表夏天的火克制代表秋天的金,有夏火克制,秋金是形成不了的,这就违背了四季更替的自然规律。因此,五行学家又在夏秋两季之间加入了一个属性为土的“长夏”的概念,于是,夏火生“长夏”土、“长夏”土生秋金,巧妙地解决了自然规律和五行理论之间的矛盾。这个“长夏”,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伏天”。

“三伏天”之说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史记》记载“秦德公二年初伏。”这里的初伏指的是首次提出“伏”的概念,和现在说的初伏(头伏)意思不同。对此,古代学者早有解释:

孟康曰:“六月伏日初也。周时无,至此乃有之。”——《史记·秦本纪·裴骃集解》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史记·秦本纪·张守节正义》

伏的意思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张守节的解释:“金气伏藏之日也”。即按照五行中“火克金”的说法,有夏火克制,秋金无法出来,需要潜伏一段时日。另一层意思是古人认为天气太热,产生的热毒恶气对人体有伤害,此时宜静不宜动,需要“隐伏以避盛暑”。

古代的三伏天有个节日,隆重程度堪比春节

二、三伏如何计算

“三九”与“三伏”都与二十四节气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是前者计算简单,后者则要复杂的多。冬至这天就是数九寒天的开始,从这天起,每九天为一单元计数,九九八十一天过后,则冬尽春来。而计算三伏的起始时间就复杂了,首先必须要了解天干地支纪日法。

和干支纪年法一样,古代农历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排列组合成六十个单位,每个单位代表一天,依次循环记录,如甲子日、乙丑日、丙寅日……等。这其中有一个规律,天干每十天就会循环一次,如2019年7月8日是丙午日,7月18日则是丙辰日,7月28日则是丙寅日。

明白了这点,三伏天从何时开始就容易计算了。五行学说认为庚属金,“立秋,以火代金,故至庚日必伏”,因此自古便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首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首日,立秋后之一个庚日为末伏首日。由于初伏首日不固定,也就造成每年的“三伏”的时长也不同,有的年份为30天,多数则为40天。一般来讲,如果中伏首日距离立秋少于十天,则三伏时长30天,中伏首日距离立秋多于十天,三伏则要长达40天。换言之,入伏越早,三伏天持续的时间就有可能越长。例如,2010年7月19日庚午入伏,7月29日庚辰中伏,8月7日立秋,8月8日庚寅末伏,这年三伏就只有30天;2019年7月12日庚戌入伏,7月22日庚申中伏,8月8日立秋,8月11日庚辰才能进入末伏,因此,今年的三伏天就长达40天。

由于“三伏”的算法相对复杂,现在很多人不明就里,往往将夏至当成“三伏”的开始,甚至将其与小暑、大暑和处暑三个节气相混淆,希望这一点小知识,能够给读者诸君有所裨益。

三、古人如何过“伏日”

尽管很多人对“三伏”不甚了解,但并不影响人们隐伏避暑,古往今来,每逢“三伏”来临,人们总会举办一些避暑的民俗活动,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节日——“伏日”,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堪比春节。经过几千年的积淀积累,衍生出了独特的“伏日”文化。

前文讲到秦德公时期开创了“三伏”的概念,也开启了在伏日举办祭祀祈禳活动的先河。《汉书·郊祀志上》记载“秦德公立,卜居雍……用三百牢於鄜畤,作伏祠”,用了三百具牛羊猪作为祭品,隆重的仪式显示出对祭祀的重视。而普通民众则在城邑四门用狗祭祀土地神,因为那时人们普遍认为热毒恶气会伤害人身,而狗是至阳的生物,便以求能够禳除热毒,保护人畜平安。

热毒恶气为伤害人,故磔狗以御之。年表云“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门”。按:磔,禳也。狗,阳畜也。以狗张磔於郭四门,禳卻热毒气也。——《史记·秦本纪·张守节正义》

这一祭祀活动被称为伏祭,也叫伏祠,后来被延续下来,成为和年终岁首的祭祀同等重要的仪式。《周书·晋荡公护传》记载“每四时伏腊,高祖率诸亲戚,行家人之礼,称觞上寿。”杜甫也在《咏怀古迹五首》中写道:“岁时伏腊走村翁”。伏腊,就指的是伏祭和腊祭两次重要祭祀,不论是高居庙堂的帝王之尊,还是远处江湖的村翁野叟,对这个仪式都极为重视。

古人过“伏日”节的方式除了祭祀这一头等大事外,最重要的就是吃喝了,这是中国人过节必不可少的方式。《汉旧仪》记载,“汉魏伏日有酒食之会”,就是说早在汉魏时期,人们就有在入伏这一天会呼朋唤友痛饮一番的习俗,以这样的方式驱避热毒恶气和体内寒邪。而且人们还有在伏日吃羊肉的习惯,汉朝杨恽《报孙会宗书》中说“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既是消暑避热养生健体,也是庆祝丰收,对自己一季辛勤耕作的慰劳。

时至今日,这一习俗仍然在传承,鲁南苏北地区民间有“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在入伏这一天,人们都会大快朵颐,喝上一碗鲜美的羊肉汤。但是中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饮食文化也千差万别,杭州人伏日的习惯则是“头伏火腿二伏鸡”,到了南昌又变成了“头伏吃鸡二伏鸭”了。

除此之外,古代三伏天的上班族也会享受防温降暑的待遇。唐宋时期,为了慰劳在三伏天坚持工作的大臣,皇帝有向大臣赐冰的传统。彼时冬天皇家贵族会采集好冰块窖藏起来,以备夏日享用,由于生产力低下,保存冰块需要耗费人才财力,因此冰块夏天属于难得的稀有品,所能得到皇帝赐冰的都是亲近的大臣和随侍身边的史官,得不到赏赐的也不要紧,天热的时候也会放暑假休息一下。

京师三伏唯史官赐冰,百司休务而已。自初伏日为始,每日赐近臣冰,人四匣,凡六次。” ——宋·吕原明《岁时杂记》

到了清朝,生产力大大提高,冰块也不是少见的稀罕物了,皇帝赐冰的范围扩大到了京城所有的官署衙门,以示“皇恩浩荡、雨露均沾”。而且彼时冰块也在夏天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街头巷陌已经出现了卖冰镇食品的小商贩,只要肯花银子,百姓也可以享受到过去帝王将相才可以拥有的待遇,在炎炎夏日享受到一丝清凉,可谓“昔日王谢盘中冰,端入寻常百姓家”。

尽管“伏日”文化还在延续传承,但早已盛况不再,今非昔比了。特别是近些年来西方节日的挤压下,一些传统节日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甚至到了衰退消亡的地步。如何继承和传播传统节日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将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7/263138.html

“古代的三伏天有个节日,隆重程度堪比春节”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曹仁的真实实力怎么样?对曹魏有何贡献?

历史上曹仁的真实实力怎么样?对曹魏有何贡献?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在赤壁之战获胜后乘胜攻打江陵,吴曹两军在江陵城外大战。三百曹兵被吴军团团包围,十分危险。曹军主将曹仁于是不顾危险,亲自率数十骑兵出城救援。最终曹仁经过一番苦战,救出被围军士,获赞...

在文学、诗词方面,刘桢有哪些成就?

在文学、诗词方面,刘桢有哪些成就?

刘桢(?―217年),字公干,东平宁阳人。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尚书令刘梁的孙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桢博学有才,警悟辩捷,选为丞相(曹操)掾属,交好魏文帝和曹植兄弟。参加曹丕筵席时,平视王妃甄氏,以不敬之罪罚服劳役,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

在古代各朝代的皇帝都是如何选择侍寝的妃子的?

在古代各朝代的皇帝都是如何选择侍寝的妃子的?

古代将夫妻房事称为“周公之礼”,而在尤为注重礼制的皇宫中,这种制度体现的就尤为明显了。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古代皇帝拥有全天下最好的资源,身处权力最高峰,他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当然后宫佳丽三千,也是他们独一无二的标配。清宫剧是很多导演和编剧热衷的题材,因为后宫发...

历史上真实的曹丕是什么样的?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曹丕是什么样的?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魏朝开国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文坛之中有一人,因父子名声颇受争议,而被后世之人严重低估,然而连一度傲视文坛的唐代神童大诗人王勃,都评价此人为“富裕春秋,博览文典,庶几无对之君者矣!”(他胸中富有海量春秋史籍,又博览诸子百家各类文典,是几乎没...

历史上真实的荀彧是怎样的?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上真实的荀彧是怎样的?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荀彧(xún yù),字文若,。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他投奔曹操后,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汉末三国时期真实的刘表是个什么样的人?

汉末三国时期真实的刘表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表,字景升,东汉末年宗室、名士、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刘表是汉景帝儿子刘余之后(刘备是汉景帝儿子刘胜之后),是当时的“八俊”之一,不但人长得帅,而且学问很好。黄巾之乱之后,刘表依靠自己的名声才华被何进和董卓看重,被授予荆州刺史,而此时的荆州刺史却不是那么好当的...

在古代,后宫的嫔妃都是如何打发时间的?要做些什么

在古代,后宫的嫔妃都是如何打发时间的?要做些什么

,相比于每天要处理朝政的皇帝,古代后宫妃子的日子就比较清闲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女子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因此大部分男子都有三妻四妾。而皇帝作为一国之君,他的生活就更加丰富了,可以坐拥后宫佳丽三千。在那个时代,女子一般都是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而后宫的女子则更...

古代太上皇一般自称什么?

古代太上皇一般自称什么?

古代太上皇一般自称什么?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古时候皇帝的自称其实有挺多种,据史料记载,最常见的便是“孤”“朕”“寡人”这三个称谓。不过我们今天要来讨论的并不是皇帝如何称呼自己,而是,作为皇帝的父亲,皇帝自称为“朕”的话,那么太上皇该自称为什么?其实历史上的太上皇少之又少,严格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