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说承受得了多大的屈辱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只要舌头在什么都在
张仪是苏秦的老同学,共同师从于鬼谷子,学的都是纵横之术。然而出于家庭出身和交际范围的局限,学成归来的张仪并没有得到贵族们的赏识,没办法,张仪只好一次一次的寻找机会,以求接触到更多的权势人物。
有一次,张仪在旁人的帮助下,参加了楚国国相昭阳的宴会,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接近相国,看能不能被推荐给楚王。宴会的大厅灯火辉煌,身着绫罗腰带玉佩的达官贵人们黑压压一片围在楚相国的身边。看到昭阳那傲慢无礼的样子,张仪知道今天一定会无功而返,如此目中无人的人,怎么会听自己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说话呢,既然没戏,还不如放开肚皮好好的吃一顿。面对一桌子山珍海味,张仪坐在一个角落大吃特吃了起来。
平民出身的张仪,那吃相实在不敢让人恭维,要知道来参加国相宴会的哪一个不是达官贵人。很多人都看到了苏秦一个人胡吃海塞,大家纷纷侧目,更有人心中暗骂:“这是哪来的乞丐,这吃相,饿死鬼投胎啊!”相国昭阳自然也注意到了张仪,也是内心一阵厌恶。随后昭阳问手下人这张仪的来历,在得知只是一个平民后,昭阳心中生出了一条毒计。
宴会上,大家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喝的是不亦乐乎。然而突然出现了不协调的声音,原来有人气喘吁吁的快步跑到昭阳面前说道:“启禀相国,玉璧不见了。”“什么!怎么会不见了,你们是干什么吃的!”昭阳站起身来,怒吼道。这时候门下有人问道:“相国,可是那价值连城的骊山玉璧?”昭阳回答道:“正是,正打算献给大王,不料被人给偷了,这可如何是好。”门人说:“相国,贼子必然藏于众人之中,查查有没有品行不端的人混入宴会。”“嗯,言之有理,来人,查!”一帮家丁开始了所谓的查探,但领头人有意无意的看向了张仪。
张仪正在那儿吃的津津有味,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隐约的听到好像相府丢了什么东西,但这跟他又没关系,故而张仪懒得去问。然而,一帮相府家丁来到了张仪桌前,领头人更是一口咬定张仪是更大嫌疑人。理由是张仪“贫而无行”,就是说他很穷而且品行不端。丫丫的,这都是什么狗屁逻辑,就因为他出身低,家里贫穷,就说人家偷了东西,实在是强盗逻辑。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纵然张仪巧舌如簧,但怎么辩解都没有用。一帮人在昭阳的授意下,将张仪绑起来进行了毒打。当然没有搜出玉璧,张仪被打的鼻青脸肿,最后一瘸一拐的回到了家。他的妻子看到他这幅凄惨模样,关心的问:“怎么会这个样子,要不咱别出去卖弄口舌了,安安心心的耕地种田吧。”张仪吐了一口血,用袖子擦了擦嘴,说道:“你看看我的舌头该在吗?”然后张开了嘴,其实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没舌头怎么能说出话呢。张仪妻子无奈的回答:“在”。没想到张仪听后,一脸兴奋的说:“舌在,足矣!”
对于纵横家来说,唯一的武器就是舌头,只要舌头在,一切皆有可能。张仪后来投靠苏秦,在苏秦的资助下,来到了秦国,受到了秦惠文王的重用,做了秦国的相国。后来张仪同楚国相国昭阳写了一封信,内容大致是“当年你诬陷我偷了玉璧,还将我毒打了一顿,今天我正大光明的跟你说,我要来夺你们楚国的都城了,你要做好准备。”张仪运用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坑骗了楚国方圆六百里土地,又将楚怀王扣留,更是逼迫三闾大夫屈原投江自尽,使得楚国再也没有同秦国抗衡的资本。这为秦始皇后来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由贫贱走向富贵更是要经历千万险阻,我们能做的就是坚持目标,不忘初心,如此才能方得始终,才能实现人生的超越。就像张仪一样,早年时候处处碰壁,更是被人诬陷毒打,险些丧命。但承受多大的屈辱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他越挫越勇,再接再厉,最后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秦国。时至今日,成功的路上依然布满荆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朝着目标披肝沥胆、一往无前的前进,如此必然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就。